習仲勳: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10月15日是習仲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勳出生在陝西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13歲在富平立誠中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中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21歲擔任陝甘邊區領導人。
  1935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到達陝北後,對其留下了深刻印象,將他作為重點後備幹部培養,親自安排他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後,習仲勳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他是各大分局中最年輕的書記。
  習仲勳一生心系人民群眾、堅持人民至上,被毛澤東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是黨內公認的做群眾工作的典範。
  各族幹部群眾真誠擁戴
  新中國成立之初,習仲勳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當時,西北地區民族紛爭不斷,形勢比較複雜。習仲勳認真執行中央決策,特別是因地制宜地做好藏族聚居區工作和新疆工作,有一條一以貫之的主線,那就是以心交心、以心換心,重在日常、抓好平常。
  在西北逬行土地改革時,習仲勳特別指出,民族地區的土改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必須以民族團結為基礎,以當地民族大多數群眾的自覺為前提,一切都要按群眾的覺悟程度辦事。
  習仲勳非常重視爭取、團結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先後結交了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喜饒嘉措大師、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活佛,以及包爾漢、馬輔臣、黃正清等,與他們結下了深
  厚的友誼,贏得了他們的信賴和尊敬,使他們成為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的可靠朋友。
  1962年,他與李維漢一起,與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交換意見,共同研究制定瞭解決西藏平叛後有關問題的檔,受到周恩來的高度評價。
  在與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長達40年的交往中,儘管他年長20多歲,但他始終尊稱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為「佛爺」,對其非常尊重。
  在中央分管民族工作期間,他多次強調,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關心群眾生活,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每年在新疆駐京辦舉辦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活動中,都有習仲勳的身影。由於習仲勳在民族工作中一貫重視群眾路線、實踐群眾路線,將群眾路線創造性地運用到具體工作中,所以贏得了各族幹部群眾的真誠擁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原主席包爾漢在回憶習仲勳時動情地說,他是用真情做民族工作,真心和各民族兄弟交朋友,總是時時處處帶著感情做工作,是一個用真情傳送黨的民族工作真經的人。
  群眾中的一員
  習仲勳長期以來一直情牽毛主席故鄉湖南,足跡遍及長沙、株洲、湘潭、常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等多個市州。
  198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一年之內兩次視察湖南。
  1987年3月,在長沙毛紡廠的車間,他連加班通知、換崗注意事項和文明生產規章,都站著一字不漏地看完。他走進職工食堂,看看菜譜的品種和價格,問紡織女工飯菜品質好不好;還走進廚房,與正在炒菜的廚工握手,並對廠裏負責人說:「紡織工人很辛苦,一定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把食堂辦好。」
  1987年12月,習仲勳來到大庸市境內的水繞四門。當時,從水繞四門進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得步行10多華里的崎嶇山路,這對患有關節炎,且年過古稀的習仲勳來說,算得上一次「小長征」。工作人員特意為習仲勳準備了坐騎,可他看到肩挑背負、一路步行的群眾,當即謝絕了好意。「官再大,地位再高,也是群眾中的一員啊!」習仲勳邊說邊邁開矯健步伐,率先而行。
  在乾州車間視察時,習仲勳把廠裏的負責同志叫到身邊,幹叮嚀萬囑咐:「一定要關心職工健康,一定要搞好勞動保護。」從乾州車間回賓館的車上,習仲勳詢問時任湖南省委常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的楊正午還有什麼困難。楊正午向習仲勳彙報了吃飯、住房、飲水困難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情況。習仲勳聽後說:”衣食住行是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一定要作為大事,認真加以解決。」
  楊正午回憶,還有一些「群眾中一員」的「小事」,一直在湘西傳揚:與幹部群眾見面,他總是首先伸出手,和對方緊緊相握。「習老『群眾中一員』的身影形象、音容笑貌,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
  改善人民生活
  1978年4月,習仲勳南下主政廣東,廣東改革幵放先走一步的決策從醞釀到提出,習仲勳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剛到廣東工作,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是如何解放思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儘快把經濟搞上去。
  1978年春夏,中央先後派出三個考察組(團)到境外考察。習仲勳從中敏銳地捕捉到打開國門、實行對開放的信號,在其中一個赴港澳的考察組回到廣州後,他在交流中提出了在毗鄰港澳的地方建立試驗區的大膽建議。
  與此同時,習仲勳圍繞推進對外幵放幵展一系列調查研究。1978年7月初,習仲勳來到逃港問題最嚴重的寶安縣調研。當時,深圳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4元,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農民人均年收入卻高達13000港元,相差懸殊。
  這次實地調研讓習仲勳對”逃港風」的本質看得很清楚,也讓他強烈感受到搞活經濟的唯一出路就在改革幵放。對外開放,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儘快縮短與香港的差距,才能穩定人心。
  1979年4月,習仲勳在出席中央工作會議時,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同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1980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措施頒佈後,習仲勳特別強調,先走一步,不光是廣東的問題,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問題,是從全局出發。正是在習仲勳的帶領下,廣東幵啟了率先改革幵放、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光輝歷程。
  習仲勳始終懷有熱愛人民、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他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強調「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在服務群眾中贏得群眾。
  (青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