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數字經濟解港發展瓶頸

  【中新社香港1月7日電】「數字經濟是全國經濟發展未來的動力之一,我們可用數字技術解決香港經濟發展出現的一些瓶頸。」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主席梁振英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賦能產業轉型昇級所衍生的數字經濟,近年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佔GDP比重增至41.5%。
  內地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香港帶來發展機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創新科技樞紐,香港也正加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為香港特區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近年致力推動內地及香港融合,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2021年,他與楊德斌成立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楊德斌是我當特首時的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我們一起搞這個協會是希望和大灣區廣東城市與國家有關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使得數據能夠更好地流通。」
  在兩地努力協作下,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去年6月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同年12月,雙方共同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試安排,以促進及簡化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個人信息跨境流動到香港的安排。
  「這些都是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梁振英說:「我們要平衡數據安全和數據流通兩方面需要。以上安排在確保數據安全前提下,部分數據已經可以在大灣區廣東城市和香港之間流通,到現在沒有出現任何危害到國家數據安全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繼續往前走,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苗頭和趨勢。」
  在他看來,香港數字經濟發展速度比內地慢,後者數字化程度也更高,具備競爭力。「香港不管是政府、社會、產業與個人都必須下更大的決心往數字經濟方向走。」
  梁振英認為,香港經濟發展遇到地小、租金貴、勞動力不足和工資高等瓶頸,但都可以通過數字技術解決。
  「倫敦有機場關閉大部分櫃檯,祗放機器人,你第一次不會用就學,第二次就會用了。我第一次用這個機器時,也覺得沒有在櫃檯裡面跟櫃檯人員直接交流那麼方便,但試過一兩次之後,我發現機器人更好用,比如可以在屏幕上看見航班座位情況,要想調整座位,在屏幕上一按就行了。」
  梁振英用自身經歷介紹數字經濟帶來的裨益,「香港要多參考內地一些先進的做法,盡量在勞動力不足、勞工成本高的情況下,多用機器、多用數字技術,比如用數據技術代替餐廳服務員和機場人工服務等。」
  梁振英認為,香港是高度國際化城市,擁有龐大海外市場,可以與內地數字經濟服務「並船出海」到外面去打市場。
  「從與海外銜接技術標準問題,到語言體系問題,香港都可以提供幫助。我認為『並船出海』首站可以是東盟的十個國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梁振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