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民進黨當局以旅遊進行政治操弄損害同胞福祉
【中新社北京2月7日電】臺灣旅遊主管機構7日宣佈,原定春節後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團隊旅遊規劃即日起不再進行。對此,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7日答記者問指出,這只會讓臺灣民眾和旅遊業界再次對民進黨當局以旅遊進行政治操弄、阻礙兩岸同胞交流、損害兩岸同胞福祉感到不滿。
朱鳳蓮表示,臺灣民眾對組團來大陸旅遊期待已久,島內旅遊業界也一直呼籲民進黨當局早日解除禁令。去年8月以來,臺灣有關方面幾次聲稱就恢復臺灣旅行社組團赴大陸遊作出規劃,但同時附加條件,始終都在政治算計。今天臺灣旅遊主管機構又宣佈原定規劃不再執行,如此出爾反爾,已經不是第一次。
臺當局叫停赴大陸旅行團 旅行業者批「言而無信」
【中新社臺北2月7日電】臺當局交通事務主管部門「觀光署」7日宣佈臺灣旅行業者即起停止招攬前往大陸的旅行團,引發業者「反彈」,稱民進黨當局「言而無信」。
綜合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觀光署」稱,今年6月後旅行團不能赴大陸旅遊,請旅行社切勿再攬客;3月至5月旅行團如期出發。
該部門宣稱,原因在於「大陸迄今未就大陸遊客旅行團來臺進行安排,又『片面』宣佈改變M503航線」等。此前,該部門聲稱於3月1日起解除旅行社經營赴大陸團隊遊的「禁令」。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臺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民進黨當局言而無信,且選在臨近春節之際宣佈此事,讓業者無法因應,許多人已表示不滿。
臺灣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說,民進黨當局的「突襲式宣佈」讓業者非常錯愕難過,甚至「連年夜飯可能也吃不下」。請民進黨當局儘快就此事予以說明。
臺灣鳳凰旅遊公司總經理卞傑明表示,旅行產品銷售需提前佈局,當局突然喊停為業者造成很大困擾,「沒道理做這樣的限制,令人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臺輿論關注選後兩岸民間往來:交流對話勢在必行
【中新社臺北2月7日電】2024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束後,兩岸民間交流態勢受各界關注。回看交流成果,展望新年進展,臺輿論指民間往來有助於緩和兩岸氛圍,且交流、對話勢在必行,臺當局需務實推進。
2023年是新冠疫情後兩岸交流重啟的一年,諸多交流機制得以恢復。《聯合報》統計,去年臺北市長蔣萬安、馬祖縣長王忠銘、臺東縣長饒慶鈴等多位縣市長陸續「登陸」,到訪杭州、武漢、北京、湖州等地,既有兩岸城市之間交流機制包含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西湖·日月潭」兩湖論壇等,也有新設的海峽兩岸港口城市論壇。不少縣市長就兩岸農漁或食品等議題與大陸方面展開溝通,其中金門高粱酒、臺東番荔枝等恢復輸陸的問題已解決。
民間往來的熱絡,還反映在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為民服務案件的激增。海基會統計,2023年為民服務案件總計365538件,同比增加55.3%。「受理新申請文書驗證案」的數量創11年來新高,其中「結婚用途」增加175.1%,「探親用途」增加703.6%。
展望新一年兩岸交流態勢,各界均表示期待,同時呼籲民進黨當局鬆綁為交流所設限制,與大陸展開務實有效溝通。
不久前新當選的臺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第八屆理事長王明祥,將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臺灣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近日指出,兩岸關係要先開啟溝通,有溝通才會有交流,有交流才能解決問題,期待新執政當局重建兩岸溝通管道,鬆綁對兩岸經濟、觀光、文化交流的限制;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也在日前舉行的迎春聯歡會上公開呼籲,民進黨當局應為臺灣民眾的未來著想,開啟兩岸大交流。
「這樣的呼籲不僅反映了多數民眾心聲,更提醒民進黨當局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升高的情勢下,切莫依循過去八年對陸政策,致使兩岸敵意螺旋持續升高,讓臺灣因錯誤戰略付出許多不必要的政治、經濟、社會成本。」臺灣《工商時報》社論就此回應。該評論建議民進黨當局盡速開放大陸專業人士來臺,以增加兩岸接觸、對話的機會,同時解除不必要的赴大陸人次禁令,善待在臺大陸人士。
臺灣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近日在以「『對話』要互信基礎『交流』需善意措施」為題的評論中指出,新執政當局需釋出善意,讓兩岸交流措施恢復到疫情前。同時建立與大陸對話的互信基礎,發揮智慧、透過各種管道與大陸溝通。
「相信多數臺灣民眾都認同,臺灣生存的基石在於兩岸關係的好壞。」《工商時報》上述評論文章指出,臺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意味著六成民眾對民進黨的「抗中」路線表示疑慮,盼新執政當局體察多數民意、揚棄意識形態,務實推動兩岸交流,為兩岸創造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