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臺灣方面須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明確交代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1日表示,2月14日臺灣方面粗暴對待大陸漁船致兩名漁民遇難事件發生後,臺有關方面負責人稱海巡人員「執法」過程並無不當,企圖掩飾其暴力行徑;島內一些人大放厥詞,態度囂張。在兩岸同胞和遇難者家屬強烈要求下,臺有關方面才承認是因臺海巡艦艇衝撞導致大陸漁船翻覆、人員傷亡,但仍以各種理由推諉塞責,對事件真相遮遮掩掩。
朱鳳蓮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漁船翻覆事件絕非孤例。2016年5月民進黨上臺以來,臺方粗暴對待大陸漁民,隨意抓扣大陸漁船漁民事件頻頻發生,嚴重損害大陸漁民利益,給大陸漁民群體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傷害大陸同胞感情。我們強烈譴責臺方粗暴對待大陸漁民的行徑,強烈譴責臺方漠視生命「暴力執法」又刻意隱瞞事實真相的惡劣做法,並對臺方事後種種毫無人性的冷漠言行表示強烈憤慨。
朱鳳蓮強調,人命關天,公佈真相天經地義。我們嚴正要求臺灣有關方面儘快公佈事實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滿足遇難者家屬合理訴求,鄭重向遇難者家屬道歉,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我們將堅決維護同胞的合法權益,絕不允許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臺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在漁船事件中刻意隱匿實情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2月14日發生的造成四名大陸漁民落水、其中兩人身亡的金門海域漁船事件持續發酵。金門地檢署20日公佈,在調查中,金門海巡隊稱事件過程中發生了碰撞,且無錄影記錄。此消息引發島內輿論對民進黨當局的質疑。
漁船事件發生後,外界高度關注過程有無碰撞、現場有無錄影等情況。民進黨當局「海巡署」第一時間稱,是大陸漁船拒檢蛇行,不慎翻覆,並無提及碰撞等資訊。現場錄影等也未公佈,並稱因偵查不公開,一切由檢方調查中。
然而,金門地檢署消息公佈後,「海巡署」即又發佈新聞稿,稱「追緝」過程時間很短,因高度專注維持船隻平衡及擬強靠登檢,且攝影器材置於駕駛艙,故未能及時運用器材進行搜證,並承認「船身多次接觸」。「海巡署」前後不一的言行,引發島內輿論質疑其刻意隱匿實情。
根據臺灣相關規定,基層海巡人員執勤時,要給每人配發「密錄器」。「沒有錄影非常荒謬」,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徐巧芯質問,為什麼整艘巡防艇上不僅沒有固定的監視錄影器材,也沒有全程錄影?沒有按照標準程式進行?她強調,其中是否有人為疏失,或是任何政治因素考量,應持續追查。
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亦質疑,為何沒錄影?是本來就沒有,還是那段沒有?如果平常有錄影,只是那段突然不錄影,需要解釋說明。
據島內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研判,可能存在幾種情況:一是海巡單位所言為真,根本就沒錄;二是錄了,但不敢拿出來;三是錄了,但其中可能有什麼問題,擔心引發外界質疑,因此把它「洗掉」。他認為,「海巡署」言論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呼籲其「誠實為上策」。
此外,對於大陸漁船為什麼不是單向直線快速脫離而是蛇行?島內眾多人士有疑問。臺灣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島內一檔網路節目中分析,若船隻要「逃逸」,通常會使用直行的方式,出現蛇行,就代表有追逐的情形。
他還說,有專家告訴他,蛇行逃離是因被人從後用槍瞄準。因此他嚴重懷疑,當時有發生海巡人員持槍瞄準的情形。郭正亮研判,民進黨當局是在隱匿業務過失致死,因為若公開相關錄影帶,可能會有人被追究相關刑責。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亦指,民進黨作為執政當局,有責任降低兩岸對抗的風險,要尋求一切對話可能,避免兩岸任何衝突。
「兩岸之間應該盡可能避免這類事件再度發生,必須多多表達善意,以免惡意螺旋不斷升高。」趙少康說。
台資深媒體人創辦梅花媒體集團 期許「兩岸友善交流」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由臺灣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前社長王綽中創辦的梅花媒體集團,21日晚在臺北舉辦成立餐會。集團的運營理念包含「兩岸和平」與「發揚中華文化」。
據介紹,梅花媒體集團旗下有兩家新聞網站,分別為「梅花新聞網」和「愛傳媒」。前者於2023年12月上線,以政治、兩岸、國際、台商、社會新聞為主要內容;同時間,梅花媒體集團開始試運營。後者在去年底被集團合併,主要提供教育、娛樂、藝術文化、生活等方面資訊。
梅花媒體集團執行長兼「梅花新聞網」總經理陳貴明在餐會發言時提到,「我們期許兩岸友善互動與交流,促進臺灣經濟發展,培養全民的國際視野,也期盼促進社會祥和、全民幸福。」
集團總裁兼社長王綽中在臺灣媒體界工作超過30年。他介紹,媒體團隊吸納了臺灣多家主流媒體的資深員工,希望可以帶領大家成為「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媒體」,為臺灣新聞界注入清流、活水。
海峽兩岸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