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不可擋加快步伐擁抱數字大潮

陳觀生
  掌握巿場脈搏,是經營生存之道。近年各業為迎客,不斷創新求變,例如傳統零售業轉為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雙軌並行。隨著內地網購平臺發展蓬勃,各種優惠活動層出不窮,大量消費者深受吸引。去年本澳有近七成的網購人士,曾在網購平臺購買衣履、手袋及相關配件。有本地零售業者表示,近年居民熱衷網購,為實體店生意帶來較大壓力,但也促使商戶積極思考創新經營模式,吸引和留住顧客。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1+4」產業發展,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是重要的一環。疫情加速了各行業擁抱科技發展,不同的科技應用場景有效結合澳門市場實際需求,可以大有作為。未來如何進一步引導市場結合科技賦能,值得探討。
  零售創新購物體驗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二三年曾網購的人數按年增16.5%至23.8萬人,當中近7成(16.8萬人,增18.9%)曾購買「衣履、手袋及相關配件」;另有近半成(11.7萬人,增9.3%)曾購買「食品、飲品等」。隨著外遊活動恢復,網上購買「旅遊服務」的人數(2.7萬人)大增近3.3倍,較一九年增8.9%。
  二三年第四季,網上購物消費總額中位數為1,500元(澳門元,下同),比二二年同期跌11.8%;當中,購買「旅遊服務」的消費中位數按年升1.5倍至5,000元,較一九年升11.1%。
  去年有接駁互聯網的住戶共19.9萬戶,佔全澳住戶(20.4萬戶)總數97.3%。
  去年本澳互聯網使用者有59.7萬人,較二二年增2.7萬人(+4.7%);互聯網普及率(92.8%)增2.8個百分點,各歲組的普及率均有上升,其中三至十四歲的普及率(76.4%)升7.4個百分點;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士的普及率(77.8%)增5.7個百分點,較一九年增27.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曾使用「銀行服務/流動支付」的人數(44.9萬人)較二二年增17.3%。
  網購成不少人的生活習慣,隨著近年內地網購平臺提供更大的優惠力度,進一步刺激居民網購慾。有居民表示,網購平臺提供的立減優惠,加上商家的店舖優惠,令其買慾高漲。現時每月花數千元至近萬元網購。另有居民指如今網購退換貨便捷,也成為優勢之一。
  據報道,有本地服飾店主表示,網購已成消費者必不可少的購物途徑,衝擊實體店生意,尤其疫後內地經濟仍未完全復甦,網購平臺幾乎每月都會推出不同的優惠,務求吸引顧客,刺激消費。大部分消費者「邊度平就喺邊度買」,奈何實體店面對舖租、人工、物流、燈油火蠟等成本,價格難與網購平臺比拼,性價比「輸一截」。
  另有零售店主認為,以往不少經營者均對網購平臺存在「對立」意見,但經過多年普及與接觸,逐漸發現線上線下模式相結合,更有利店舖長遠經營。現時身邊不少同行增設網頁版購物平臺,據指可帶動生意增長一兩成,更有助拓展客源。線下經營方面,店舖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提升商品的獨特性和新鮮感,以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在進貨方面,增加貨品種類,減少同類貨品多件囤積,減輕貨存壓力。店主認為,經營不能一成不變,需順應潮流趨勢,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
  內地網購一向受大眾歡迎,各電商平臺無論是集中或錯峰推出的購物節,號召力十足。雖然澳門巿場銷售額佔內地電商平臺的比重不多,但由於電商平臺不斷完善與港澳的購買手續,配備退貨服務等,使用網購平臺的居民越來越多,日用品基本都透過網購,影響本地零售業銷情。縱使實體店有其存在價值和需要,但也須認清升級轉型是必由之路,尤其傳統商家、老字號,透過直播觸網拓展營銷管道,將是續命本錢。
  新零售概念早已盛行,內地新零售的運行模式日漸成熟。反觀澳門,居民對網購不陌生,但大部分網購屬跨域性質,本地則未被大規模開發。未來,零售商可參考內地成熟的網銷營運模式,因應本地人的消費習慣,嘗試開拓屬於本地的網購場景,逐步理順打通網購、結帳、配送等環節,更好地適應消費模式轉變,為行業立下新的出發點。
  科技應用場景大有作為
  日前在澳舉行的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Beyond Expo為澳門年度科技盛會,本屆以「擁抱未知」為主題,圍繞生命科學、氣候與低碳科技、消費科技三大範疇,促進企業深度交流,有助為澳門的高新技術、會展商貿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已成為年度科技主題盛會的品牌,匯聚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共商行業發展趨勢,燃起科技賦能經濟的動力。
  若談論科技核心領域的宏觀議題,因非澳門的優勢產業,未必人人在行;但若涉及澳門強項的旅遊業,在本地派上用場的機會大增,亦成為機構願意研發投入的方向。博覽會上不同機構圍繞澳門旅遊業發佈的項目,包括電訊公司與高校合作「旅遊大數據演算法研發」完成、航拍旅遊景點冀成為網紅打卡點,到科創公司聯手展示的「澳門數字經濟藍圖」等項目,聚焦科研力量的轉化,有的已到商業應用場景,主因澳門旅遊市場的流量與規模有充足大數據提供支撐,成為創新產品的試驗田。
  做大做優澳門綜合旅遊業,並發揮旅遊+作用,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然而,蓬勃的旅遊業發展大背景下,卻有消費金含量遞減的隱憂,以及海內外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的挑戰,時刻提醒各方要有持續做好市場的意識。
  如何激發旅遊市場的消費潛力,是各方探尋的課題。旅客消費力減弱是客觀情況,卻未必是唯一答案。部分商戶努力提升旅客的消費需求,做好產品及服務是基本條件,卻難以有效刺激生意。如何投其所好,或許結合更多科技手段,瞭解目標客源的需求,提高精準度是未來必修課。
  未來澳門著力開拓國際旅客市場,旅客多元化衍生的新需求、新發展,未必可單憑經驗發掘潛在新需要。若能有效結合科技創新效果落地,料可迸發新火花。關鍵是如何引領市場發展,共同創新活力。當科創公司希望把產品走向市場化,商界希望增加科創元素突破發展框框,兩者若能找到商業平衡點有機結合,成為撬動新消費需求的新動力。
  又比如,人手不足是本澳各業普遍的問題,餐飲業尤甚。人手既要用作研發新菜式,更要兼顧出品、味道和服務等環節,倘鞭長莫及,往往令等餐時間長、出品參差。智能化可解決人手不足的「硬傷」。近年餐飲業智能化風潮席捲澳門,主因政府著手推動漸見成果,業界對智慧化的接受度提高,也有助發展。
  內地餐飲行業應用智慧化科技已相當普遍,滲透率高,值得澳門參考。現時內地陸續有城巿興起「智慧餐廳」,這些設施佔用空間細、人工成本低、產品損耗微,在景區、車站、便利店等已廣泛應用,可滿足客人即時和求快的用餐需求。即使簡單設置一台智能機器如即磨咖啡機、現泡奶茶機或雪糕機,也不乏捧場客。有內地設備供應商指一台可支援客製化的智慧咖啡機或奶茶機,售價十多萬元人民幣,基本兩分鐘便可產出一杯飲品,效益甚高。
  隨著智能化技術越見普及,機器價格越趨下降,對於中小企或青創人士,智能化的門檻已不再高不可攀,借助機器沖煮飲品或處理簡單的煮食程式,甚至是自助點餐、後台數據分析等,可適當減緩人手需求的壓力,專注於出品及服務的創新,有助提升餐飲企業競爭力。
  智慧化需要過程,無論是消費者或企業均如是。倘消費者多數已習慣餐飲自助點餐、零售自助結帳,服務員可集中精力提供更佳的服務;對企業來說,可能依舊糾結於智慧化的投入與回報是否成正比,然而智慧浪潮湧至,盡快擁抱這波數字大潮,免落後於人。
  加快步伐擁抱數字大潮
  疫情改變了經濟趨勢,如消費者購物模式轉變及消費降級等,逼使零售業走向快速變革,經營策略亦要貼合最新發展。
  近年各大消費行業應用不少新技術,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不僅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也帶來新商業模式和機遇。當中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企業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從而制訂更有效的行銷策略。大數據可分析消費者購物習慣和喜好,以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如旅客來澳門,可通過平臺便捷地搜索到吃喝玩樂推薦,享受便捷的線上服務,同時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拓展線上業務的平臺。
  同樣,當前消費不斷升級,對超市等零售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緊跟需求步伐各地不少超市主動擁抱互聯網、大資料等數字技術,加快建設智慧超市,打造新場景、新業態,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去年,商務部辦公廳印發的《智慧商店建設技術指南(試行)》提出,智慧商店是指運用現代資訊技術(互聯網、物聯網、5G、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對門店商品展示、促銷、結算、管理、服務、客流、設施等場景及採購、物流、供應鏈等中後臺支撐,實現全管道、全場景的系統感知、資料分析、智慧決策、及時處理等功能,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流通管道重構優化,以更優商品、更高效率和更好體驗滿足顧客便利消費、品質消費、服務消費需求的商店。
  新場景是智慧商場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在全國,不少商場應用5G、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實施全場景、全鏈條、全用戶、全品類的數字化,深挖資訊資料分析,促進價值轉化,改善門店經營,提升消費者體驗。還有一些商場注重創新線下應用場景,推進智慧導購、智慧停車、電子結算、自助收銀、電子價簽、智慧支付、個性定制、虛擬試衣間等智慧化、便捷化技術及其設施設備應用。
  作為流通環節的重要一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智慧商場建設的重要考量。不少商場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注重推動零售流通管道重構,推廣集採集配、統倉統配、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利用資料助力降本增效和價值轉化。同時,強化物流支撐,推廣自動訂貨、組貨選貨、智慧盤點、前置倉、無人倉庫,促進降本增效。
  就澳門來說,文旅業蓬勃發展,年輕人是重要推手,但普遍存在消費趨保守,傾向低價、尋找平價替代品。有研究報告指年輕人減少高消費,從買房買車轉移為旅遊,從出境遊轉為鄰近地區旅遊,目的可低成本及時行樂。
  同樣,訪澳旅客中年輕人佔比越來越重,但商家反映年輕人普遍消費力疲弱。誠然,在大趨勢下迎合年輕人喜好是明智選擇,如何深挖年輕旅客消費力,以內地網紅城市美食、寵客亮點作為參考外,更可以配合年輕人需求和喜好,如整合科技像提供訂票、虛擬導覽和即時客服等功能,提供個性化體驗,訂製化行程、主題旅遊和特色體驗等方式吸引年輕旅客;開發價格親民的項目,提供多樣化的價格,如加快推進不同住宿選擇等。
  刺激年輕旅客的消費力,需要考慮到其對價格的敏感性、社交媒體影響力,可藉提供價格優惠、價值體驗、增值服務和個性化選項,吸引年輕旅客並提高消費意願。把握好年輕人市場,有助煥發旅遊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