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署辦食安分享會 助澳企拓內地市場

  【本報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市政署一連兩日舉辦「喜迎雙慶同根同心凝聚食品安全」系列活動。其中,於今(6)日上午舉辦「共建食品安全發展分享會」,邀請國家海關總署代表及拱北海關代表,向本澳食品業界介紹供澳鮮活食品監管及內地對澳門食品的便利通關措施,助力本澳業界善用政策優勢,開拓內地市場。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設基石,讓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策略。
  分享會邀請本澳各區商會、食品進口商、供應商、零售商、食品製造商、餅食業、手信業及本澳六大休閒渡假企業及酒店業等240名業界代表出席。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柯嵐致辭時稱,在保障內地優質食品安全供澳「引進來」同時,也鼓勵澳門製造食品「走出去」,指出2020年9月澳門特區政府與國家海關總署簽署《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後,幫助更多的澳門製造食品進入內地市場。
  會上,國家海關總署動植檢司植檢二處三級主任科員趙倩以「供澳鮮活食品監管的整體概況」為題,向與會者分享內地海關對供澳鮮活食品的管理措施及對本澳食安的支援工作。
  同時,拱北海關食安處處長宦萍亦向與會者介紹內地與澳門開展的食品安全監管合作情況,以及《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下,澳門製造食品進入內地市場的便利措施。市政署食品安全廳代表亦就上述《合作安排》,向本澳業界介紹有關申請手續及流程等。同場,更邀請了本澳食品企業分享打入內地市場的成功經驗,讓與會企業家相互學習及交流,共同把澳門品牌、澳門製造食品打入大灣區,擴及內地其他市場。
  受訪的本澳手信食品生產商代表曾菁菁表示,至今有33款產品,包括杏仁餅、月餅和急凍蛋撻等透過《合作安排》出口內地,節省不少時間和費用。
  首間使用「一碼通關」系統將產品輸入內地的烘焙食品生產企業代表余子恆表示,透過《合作安排》進口的3款產品可優先處理,加快通關時間。
  首間向內地輸出肉製品的本澳企業代表馬永妍表示,現時出口兩款雞肉腸產品到珠海市場,去年出口產品總量有15噸,目標先立足大灣區,再輻射到全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