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五日,是聯合國為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而設立的「世界環境日」,這已經成為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利益相關者積極採取環保行動的重要平台。中國澳門特區也不例外,在前日「世界環境日」的當天,啟動了兩個重大響應措施。其一是澳門特區政府環境保護局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3》,報告顯示隨著疫後復蘇,澳門特區二零二三年多個環境指標如城市固體廢物量、耗電量和耗水量等回升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報告還提醒社會各界,必須提升環保意識和加强環境管理,共同减廢節能。其二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關於「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設計、建造及經營批給」公證合同,未來中心將由四間公司合作經營,中心設計及建造工程價金約十一點四億元,另外承批公司在經營批給期內將獲七點二億元財政援助。
根據《澳門環境狀况報告2023》所示,爲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特區政府已于二零二三年推出《澳門長期减碳策略》,作爲澳門的减碳工作藍圖。而在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持續在陸上交通綠色轉型、减廢回收及沿岸水質等方面推出多項措施,包括《淘汰老舊摩托車幷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及《淘汰老舊柴油車資助計劃》、完善電動車充電設施、收緊車輛尾氣排放標準等。同時不斷拓展社區資源回收網絡,以及推進林茂海邊大馬路、內港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造工程,按序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升級工程,以改善沿岸水質。《報告》亦反映電動車數量和資源廢物回收量按年有所上升,海域水質亦有改善。
而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是專為處理廚餘、缸車運載的油脂廢水及流動廁所廢水的基礎設施。根據過往的澳門都市固體廢物物理及分析研究數據,廚餘約佔城市固體廢物量的三至四成,由於其數量較大,難以透過單一方法完全妥善處理,特區政府計劃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內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解決相關問題。按照批給合同,經營批給的範圍不單止包括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營運和維護,還涵蓋了在澳門特區收集及運送廚餘及其處理,接收和處理吸缸車運載的油脂廢水及流動廁所廢水,並向廚餘供應者提供收集桶。另據環保局資料顯示,特區政府將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內興建以厭氧分解產生生物氣發電為主要技術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已於去年完成公開競投程序並按序推進設計連建造工程。該回收中心主要對廚餘作分類處理,有助緩解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的處理壓力及提高其燃燒效率,而有機廢物經過厭氧處理後產生的生物氣將轉化為綠色電能,減少碳足跡,有利保護環境。
也是「湊巧」,特區政府公佈這兩項環保措施之時,是在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鼓舞澳門官民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之後不久,也是澳門被評定為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及首度榮膺「旅遊最滿意目的地」之際。而澳門特區在全力推動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為,在一定意義上,就正好是為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這張「金名片」,及推廣「東亞文化之都」,維護和鞏固「旅遊最滿意目的地」,發揮了「敲邊鼓」的作用。
實際上,環境生態也是衡度「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標誌之一,其主要標誌是: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發展,生態良性循環,資源合理利用,環境質量良好,城市優美潔淨,生活舒適便捷,居民健康長壽。另外,還有一些具體的指標,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高於百分之八十,且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大於百分之二十;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百分之百,工業企業排污申報登記執行率百分之百;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大於百分之五十;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率高於百分之八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高於百分之八十五;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大於百分之九十;危險廢物處置率達百分之百……等。對比之下,澳門特區基本「達標」。
去年七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今後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固建立、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加速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隨後,各都市型的大城市都作出了響應及跟進行動。北京市舉行了「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並以「創新引領降碳减污」爲主題。來自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柏林、巴黎、瑞士、東京、首爾等國際機構和國際大都市,天津、香港等國內城市地區生態環境部門,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國家氣候中心等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和代表,帶著先進經驗、帶著前沿理念、帶著切實建議,聚首北京,共話大氣治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專家代表在論壇上交流分享、深入探討了國際大都市空氣污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措施、探尋碳中和願景下國際大都市可持續發展路徑。
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召開大會,號召全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切實提高加强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把美麗上海建設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更加深刻地把握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的規律和特徵,更加堅定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協同推進降碳、减污、擴綠、增長,使綠色成爲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最溫暖的亮色,讓低碳成爲生態之城的鮮明標識,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其實,我們澳門特區在環保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其中的垃圾焚化爐,就是重要標誌之一。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來澳主持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暨第三屆政府就職儀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就考察了垃圾焚化爐。隨後垃圾焚化爐就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內地各城市主管環境衛生的政府官員和相關技術人員,前來「取經」。甚至連廣州市長張廣寧,也親自專程來考察,隨後就有廣州市各區的環保機構組團來澳「取經」。
譚偉文在出任環保局長後,並不因其在所謂「十幅墓地」冤案中蒙受的委屈(包括因為「一個蘿蔔一個坑」而降級使用)而氣餒,而是「幹一行愛一行」,將澳門特區的環保事業提升到更高階層。今次「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設計、建造及經營批給」的研擬和批給,就不但可以進一步提升澳門回收有機資源的效率,而且也能減輕垃圾焚化爐的負擔,正是兩全其美,並為提高「澳門國際大都市」的環保清潔度「加分」。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