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科技橋」讓澳門與祖國緊緊相連

  澳門「80後」創業青年吳鴻祺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親眼見證歷史的那一天——1999年12月21日,萬人慶回歸大型文體匯演《濠江歡歌》在澳門運動場激情上演。作為開場序曲「世紀鼓聲」的表演者之一,正就讀于澳門濠江中學二年級的吳鴻祺和其他1200多名澳門學生共同組成了腰鼓方陣,為澳門回歸祖國獻上禮贊。
  23年後的今天,吳鴻祺作為澳門首家上市科技企業、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帶領著一群有志青年苦心鑽研,在琴澳兩地編織創業夢想,用科技將澳門與祖國緊緊相連。
  深耕科技賽道:
  「我們差的是一個機會」
  實施15年義務教育、本地居民失業率不足3.5%、入境澳門旅客人次屢創新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吳鴻祺見證了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與此同時,身為「回歸紅利」的受益者,吳鴻祺也立志為澳門和祖國的發展貢獻青年一代的力量。
  在探索和嘗試中,吳鴻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方向,並在2004年考入澳門大學時選擇了IT專業,從此邁上了在科技領域不斷深耕的道路。
  畢業進入職場後,恰逢行業人才緊缺,吳鴻祺有機會上手各類專案,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通過日復一日高強度的學習,他在兩年內考取了逾30張專業證照。從行業小白成長為業務熟手,吳鴻祺只用了兩年時間,「忙碌」是那段歲月的關鍵字。
  系統工程師、方案架構師、業務顧問、企業管理者……吳鴻祺憑藉著踏實努力的工作態度和過硬的技術水準,得到了一位行業前輩的賞識。「當時澳門許多大型專案的科技方案和建設,都是由香港或者海外的科技團隊承包的,澳門博維資訊系統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邀請我共同組建一個澳門本地的科技團隊,想要改變市場現狀。」二人一拍即合。在吳鴻祺看來,澳門並非沒有專業人才和經驗,「我們差的是一個機會。」
  2014年,博維成立了專注於專業IT解決方案的當地語系化科技團隊,吳鴻祺也從此翻開了創業的人生新篇章。
  大膽「試水」橫琴:
  「沒有理由不選擇橫琴」
  除了專注澳門本地市場外,吳鴻祺和團隊還擁有更大的野心——讓澳門的科技力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2017年,吳鴻祺敏銳地捕捉到了網路安全的風口。經過一年的調研和籌備,博維率先在澳門建立了首個24小時運作的當地語系化網路安全運營中心。與此同時,團隊還將部分技術服務轉移至一水之隔的橫琴,以便拓展相關業務。
  為什麼選擇橫琴作為進入內地的首站?吳鴻祺認為,橫琴在諸多優惠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對於不熟悉內地營商環境的澳門企業而言,「是一個邊學邊做的絕佳平臺,我們沒有別的理由不選擇橫琴。」
  在橫琴成功「試水」後,博維又在香港、廣州、臺灣等地註冊了多家子公司,進擊更廣闊的市場,形成了博維集團獨特的戰略佈局。
  近期,橫琴口岸二期新客貨車通道系統開展全流程實車測試,澳門關閘口岸也正在進行首階段虹膜通關測試,讓澳門與內地的時空距離再次縮短。這些通關「新招」背後,都有博維的身影。以虹膜通關為例,在研發團隊一番攻堅克難後,身份認證時間最快可縮短至1秒,還能做到距離1至2米檢測,實現「無感通關」。
  作為琴澳「雙城」生活的體驗者與建設者,吳鴻祺對橫琴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感慨不已。「記得小時候,我們只能坐船去橫琴,從路環望過去一片荒蕪。」如今,橫琴不僅高樓林立、山清水秀,不斷落地的新技術、新政策、新項目也無限拉近了兩地的時空距離,讓琴澳一體化從藍圖照進現實。
  架起科技之橋:
  「一定要做成這件不可能的事」
  從10個人左右的科技團隊起步,成長為如今近300人的科技集團,博維集團的技術人員占比達到七成以上。成立以來,該集團為澳門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大學及銀行等機構設計了眾多IT解決方案,如今已成為澳門IT解決方案市場排名領先的科技集團。
  2022年6月9日,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第3次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並于次月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成為「澳門科技第一股」。
  談起「備戰」上市的過程,作為該公司的執行董事,吳鴻祺直言壓力很大。「上市的想法早在2018年就有了,一些同行知道消息後覺得我們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澳門不能有一家被市場認可的科技企業?越是這樣,我們就更加覺得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成。」
  2021年4月和12月,博維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兩次上市申請,原先計畫好的節奏卻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大家一邊繼續發展業務拓展市場,一邊繼續準備上市材料,硬著頭皮也要進行下去。」上市之路讓團隊獲得了不少成長,這段同甘共苦的經歷也彌足珍貴。
  「科技行業的變化很快,每次帶來的變革也很巨大。團隊基本每隔兩到三年都會拓展一項新的業務。」吳鴻祺透露,博維科技目前正在著手研發腦機介面等的相關前沿技術,並嘗試探索人機交互技術的反覆運算更新。下一步,博維科技將充分發揮澳企優勢,與海內外高校持續深入合作,通過建立產學研基地、聯合實驗室等方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搭建科技交流平臺,助力產業人才培養,「以科技為橋樑,更好地連接澳門與內地,並助力中國科技走向世界。」
  (《珠海特區報》李美琪 葉曈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