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稅額似是專為澳門中小商號「度身定做」

  國家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昨日聯合發布二零二四年第七號公告《關於提高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的公告》,宣布自二零二四年七月一日起,對自澳門、香港進境的、年滿十八周歲的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現時五千元人民幣提高至一萬二千元人民幣。同時,居民旅客在口岸進境免稅店可購買一定數量的免稅商品,連同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總值不超過一萬五千元人民幣,予以免稅放行。對於短期內多次往來兩地的居民旅客,或自澳門經橫琴「一線」口岸進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居民旅客,其攜帶行李物品則按現行規定執行。
  消息傳來,還在休假中的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隨即發表文告,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對中央再次出台惠澳措施致以衷心的感謝,指出這是中央為順應本澳社會訴求而作出的重要舉措,再一次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的重視和厚愛。賀一誠還表示,此一舉措將有助促進本澳的旅遊消費增長及推動社區經濟,惠及包括零售業在內的中小企,助力澳門特區整體經濟穩步向前發展,為澳門特區整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特區政府將繼續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落實好中央一系列的惠澳措施,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以答謝中央的關愛和支持。
  而工商百業業者尤其是中小微企的經營者,更是「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他們紛紛感謝中央的厚愛和支持,並指出中央在暑假前再次推出惠澳措施,將利好澳門旅遊業,進一步帶旺暑假訪澳客量,並利好零售業等中小企。這次中央調升自澳門攜帶物品的免稅額,加上早前內地再新增八個城市赴港澳個人遊,以及澳琴「團進團出」等惠澳政策,對澳門整體零售業有一定的幫助。該措施必定會增加旅客來澳及消費意欲,有利於澳門作為「購物天堂」,相信能吸引更多旅客來澳,刺激旅遊消費,有助經濟發展。內地提高自澳門入境居民旅客攜帶自用行李物品免稅額度。澳門特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和旅遊局感謝中央再次推出惠澳措施,將有助提升內地旅客來澳旅遊及消費意欲,對澳門整體經濟發展帶來正面推動作用,當局將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特區政府旅遊局和經科局也分別發表文稿,表態繼續把握中央惠澳舉措機遇,並將鼓勵業界把握機遇,開拓多元的產品及服務,不斷提升質量,為旅客帶來更優質的消費體驗。
  表面上看,中央此次推出提高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的嘉惠措施,是因應香港特區方面的要求和建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香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發表談話,建議將免稅額提高到三萬元,甚至是比照海南島的十萬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公開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但從中央三家機構正式宣布的一萬二千元免稅額來看,倒是為澳門中小商號「度身定做」。這是因為,三萬元以至十萬元的免稅額,相應的商品是奢侈品,這是香港零售業的「強項」。而一萬二千元的免稅額,則正好是適應於澳門中小商號的零售商品。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央針對澳門中小微企和民生社區未能充分享受到疫情結束後經濟復甦的「紅利」,反而受到「澳車北上」及「北上消費」的影響,經營較為困難的現實情況,從而專為澳門中小微企「度身定做」的嘉惠措施。這就像國家移民管理局今年四月底出台的進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項政策措施中,有四項(為赴澳門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內地居民簽發上述簽注,其中赴澳門就醫的還可以有一至二名陪護人員隨同申辦同類型簽注;服務便利「琴澳旅遊團」人員多次往返琴澳,為參加「琴澳旅遊團」的大陸居民簽發專門團隊旅遊簽注,參團人員入境澳門後,七日內可以「團進團出」方式經橫琴口岸多次往返橫琴與澳門),是專為澳門「度身定做」那樣。
  其實,澳門特區的做法,是「鴨子划水」,在向中央提出要求建議時避免「敲鑼打鼓」,不會讓中央感到被「施加壓力」。因此,中央在向港澳推出嘉惠措施時,往往是向澳門「傾斜」。上述的六項便民利企出措施是如此,今次的提升免稅額也是如此。實際上,該政策是中央應澳門特區政府的請求、積極回應澳門社會的期待,所作的重要舉措,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的大力支持,對澳門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懷,對澳門經濟發展的切實幫助。該政策是對澳門原有競爭優勢的加持,將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到澳門購物,提振澳門旅遊及零售、餐飲、酒店住宿等相關產業,尤其是可讓廣大中小商戶和基層市民受惠。加之此前出台的擴大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範圍等政策,勢必產生疊加效應,將實實在在地促進澳門經濟復甦發展。
  當然,現行的五千元免稅額,是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實施的。而在這二十八年來,情勢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根據資料統計,一九九六內地居民人均收入大約在四千八百三十九元左右。到了二零二三年內地居民人均收入已上漲到了約三萬三千零三十六元。對於今時今日的內地旅客來說,這個二十八年前的「五千元限額」,是不能適應已經出現重大轉變的內地旅客現時在港澳的購物模式的。因而也是到了「與時俱進」地調整免稅額的時候了。但是,也不能像香港提出的三萬元以至十萬元那麼「急進」,因為還需注意避免對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零售業造成「搶客」的影響。
  其實,在旅客的購物需求越來越大之下,五千元人民幣的免稅額度已經不能滿足一些人,而這部分人又不願意繳納超過免稅額度的關稅,就難免會出現逃稅的現象,而其中部分專門做代購賺取中間差價的人,逃稅額度更高,逃稅現象越來越猖獗。在提高免稅額度之後,雖然不能完全解決逃稅和非法代購問題,但至少能有效緩和這種現象,人們免稅額度提高了,有充足的免稅額度,自然會減少逃稅的可能。當然,澳門海關還需繼續與內地海關進一步完善口岸合作機制,加強聯合執法,打擊「水貨客」等違法行為,以回報中央的關懷,也讓中央對澳門更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機構發布公告之前,商務部就已經宣布,將會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框架,提高免稅額,具體措施由相關機構公佈。這就凸顯了此一舉措毋須受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協定束縛,而要對其他地方作出同樣安排;也與海南的計算方法及處理手續不同,不宜作出比較。實際上,海南的制度以其年結的方式,與港高的每次性是完全不同。因此,該政策與海南島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的性質不同,不具有可比性,不應就與海南島免稅購物額度不一致等細節做不當解讀。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