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台後,完全拋棄了民進黨擅長的循環運用「鬥爭—妥協—進步」的策略傳統,就像一頭闖進瓷器店的瘋牛,不但把「抗中保台」的口號叫得震天價響,而且還對廣大台灣同胞「兩岸交流春暖花開」的憧憬祭出「殺手鐧」,連台灣地區與香港、澳門的民間交流也不放過。近日民進黨當局對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旅遊發出「避免非必要旅行」的「橙燈」旅遊警示分,並聲稱「強烈建議國人非必要宜避免進入陸港澳」,就是一例。
實際上,民進黨在「二零二四」大選過程中,基於其提名的候選人賴清德只有四成民意支持,而且在正式進行提名作業之前,隨時會有「藍白合」的可能,也基於四年前「二零二零」大選的過程中,蔡英文利用香港事態大打「抗中保台」牌,從而衝高得票率的「經驗」,再次大打「抗中保台」牌。即使是在賴清德已經當選後,也基於其是低票當選的「弱勢」領導人,因而在「五二零」宣誓就職後,仍然繼續大打「抗中保台」牌,並將香港和澳門視為」「敵對對象」。為了進一步增強台灣民眾對香港和澳門特區的「仇恨感」和「恐懼感」,於六月十一日發布宣導文稿聲稱,提醒「國人」留意港澳情勢及可能風險,在港澳應隨身攜帶護照、港簽等身分證件,及避免誤觸當地法規禁令,如遇急難事件,可聯繫陸委會駐港澳辦事處尋求協助。
陸委會又聲稱,為強化「國人」安全保障,陸委會官網已設置《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提供《前往或過境港澳注意事項》相關資訊,提醒國人港澳法令對於入出境可以攜帶的物品項目之規範不同,切勿攜帶瓦斯噴霧器、電擊棒、伸縮警棍等違禁品。同時因應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及《港版國安法》之實施,赴港澳風險升高,陸委會持續觀察相關執法情形,於官網揭露相關案例資訊,提醒「國人」留意可能引發的人身安全風險及應注意之事項,審慎以對。陸委會並建議「國人」前往港澳前,可多瀏覽官網資訊,行前至「國人赴陸港澳動態登錄系統」登錄個人資料及聯繫方式,以利「政府」必要時可即時提供協處。陸委會還特別提醒,根據香港和澳門的維護國家安全法例,當地海關檢查入境旅客及行李時若發現抵觸維護國家安全的書刊,有合理懷疑該刊物具有煽動意圖、旅客亦無合理辯解下,會通報警方進一步調查及判斷。因此,台灣居民在前往港澳或過境時,盡量避免攜帶相關的書刊。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卻也極為害怕香港和澳門居民到台灣地區旅遊、探親。尤其是在移居港澳前曾在內地擔任各類黨政軍公職者,及擔任(包括已卸任)內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婦聯、青聯、學聯、僑聯、文聯、作協、和統會、中華海外聯誼會等機構成員的港澳居民,還有需要依法宣誓效忠特別行政區的政府官員,在申請「入台證」時,都幾乎全部被「打回頭」拒簽。因此,香港的一些媒體如《明報》等,就曾報導過,在疫情前能夠順利獲得簽發「入台證」的人士,包括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和省級政協的委員,現在都無法獲得批出「入台證」。
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時,台灣當局在宣布禁止大陸居民前往台灣地區觀光的同時,也宣布「暫停港澳居民入境」,這一「暫」就是足足三年,完全顛覆了現代漢語對「暫」字涵義的詮釋。疫情結束後,台灣當局宣布於去年二月二十日起,恢復澳門香港居民入境台灣進行自由行旅遊。但據媒體報導及當事人反映,申請手續及過程均比疫情之前嚴厲得多。尤其是現任以至曾經出任過內地各類各級公職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或出任特區政府需要宣誓效忠的公職者,幾乎全部被拒絕發出「入台證」。即使是在疫情前及蔡英文當政時期,曾經獲發給「入台證」的人員,現在也無法獲批給「入台證」。
究其原因,固然是因為民進黨當局以其「抗中保台」的反動思維,將現任及曾經出任過內地各類各級公職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視為「敵對勢力」,並將出任需要宣誓效忠的特區政府各類公職者,也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威脅因素」,因而基本上對此類人員予以拒簽,即使是在香港澳門出生者,也是如此。
而在疫情之前,雖然也是蔡英文當政,而且也已經為「國家安全」立法,但上述人員申請「入台證」,並沒有現在這樣困難,而且多數都能獲得批出「入台證」。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也存在著一個「業務技術」的客觀原因。在此前,台灣當局分別派駐香港、澳門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有「內政部移民署」的警員駐任的。港澳居民申請「入台證」,是直接向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辦理,對他們的政治審核工作,就由「移民署」派駐官員操辦。如果遇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申請,他們拿不定主意,就呈請辦事處主任定奪。辦事處主任為「廣結善緣」,多數會「手下留情」,同意核批。
而在目前,由於由台灣當局各相關機構派駐香港台北經濟辦事處的職員,因為拒絕簽署「一個中國」承諾書,而全部撤回台北,包括「移民署」的派駐官員在內。現在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員工,全部是香港居民,沒有獲授權辦理香港居民申請「入台證」的審核權限。
在澳門方面,也因同樣的原因,大部分由台北派駐澳門的官員,已經撤回台北,包括由「移民署」派出的官員。現在獲得澳門特區政府批准續期的三位台灣官員,兩位是屬於陸委會的,一位是屬於「外交部」的,他們也未被授予對澳門居民申請「入台證」進行政治審核的權限。代主任也未獲授予此前主任可以「靈活掌握」的權限。
基於上述原因,現在港澳居民申請「入台證」,必須循「移民署」網站申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不再受理)。「移民署」接到申請個案後,就要求申請者在填寫表格時,必須如實填寫是否擔任內地政治公職,並警告「如有隱瞞,須負刑事責任」。「移民署」認為必須「列管」者,就予以撤銷網簽處理,指示改為循「雲端」申請。而具體受理「雲端」申請的,是申請者入境目的地的「移民署」縣市服務站。這些服務站官員根本不熟悉港澳的具體情況尤其是申請者的各種不同情況,而且「一刀切」地「按章辦事」,因而此前能夠獲得「靈活處理」的港澳居民,基本上都被拒絕簽發證件。
不過,可能這也是民進黨當局向港澳特區政府施加「壓力」的手段,或是作為「報復」港澳特區政府未能給予「移民署」警員發出工作證的卑劣手法。實際上,就有陸委會的官員對筆者表示,如果是有「移民署」官員派駐澳門,其實還是獲得「通融」的。即使是其拿不定主意,還可交由主任靈活拍板處理。但在「移民署」官員撤回台北後,就都被「一刀切」了。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