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晚,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的首場電視辯論舉行。「拜登表現糟糕,特朗普重複謊言。」舉辦這場辯論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最醒目的位置打出這樣的大標題。美國《紐約時報》稱,民主黨與共和黨推定的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特朗普在墮胎、通貨膨脹、氣候變化、外交政策、移民等一系列議題上都意見不一,但最鮮明的對比是他們的外在表現。特朗普看上去自信、發言有力,儘管他滔滔不絕地進行攻擊、發表不實言論。拜登則聲音沙啞,說話不夠連貫。「民主黨人陷入恐慌。」多家外媒報導稱。與此同時,這場辯論被認為並沒有多少實質性政策討論,更多的是充斥著「人身攻擊」。兩人經常「跑題」,漫無邊際地進行爭論。「在這場總統選舉辯論中,我們全輸了。」美國《華盛頓郵報》28日刊文說,拜登與特朗普都無法團結這個國家,但在那個沒有觀眾、沒有事實核查、CNN主持人幾乎沒有打圓場的辯論舞臺上,他們的共同出場更能說明美國所面臨的風險。
休息期間「沒有說話,也沒有眼神交流」
《紐約時報》稱,這場辯論更多是「針對個人」,而非聚焦政策。拜登與特朗普上場後沒有握手,他們對彼此的厭惡貫穿了這個充滿謾罵的夜晚。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廣告休息期間,拜登和特朗普一直站在演講臺前,看著前方,攝影師紛紛拍照。他們沒有說話,也沒有眼神交流。
《華爾街日報》描述道,辯論開始後,雙方首先在經濟問題上展開激烈爭論。拜登談到特朗普如何應對疫情時稱,他上任後接手的是一個「經濟崩潰、失業率攀升的美國」,特朗普在執政期間「什麼都沒做」。特朗普則說,自己在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上取得的成績沒有得到足夠認可。他還稱:「通脹正在扼殺我們的國家。」
法新社說,拜登與特朗普都沒有提出新政策,他們的交鋒大都是在抨擊對方的過往言行。拜登就特朗普稱在諾曼第登陸中死去的美國人是「失敗者」和「傻瓜」的有關報導,對他提出質疑。「我的兒子不是失敗者,不是傻瓜。你是傻瓜,你是失敗者。」拜登提到了死於腦癌、曾在伊拉克服役的兒子博·拜登。特朗普否認自己曾發表相關言論,並一再指責拜登語無倫次。
在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指責拜登沒有幫助以色列完成打擊哈馬斯的任務,「他變得像個巴勒斯坦人」。特朗普還將美軍從阿富汗撤出稱為「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尷尬的一天」。拜登則稱,自己是十年來沒有讓美國士兵在海外死去的唯一總統。不過據CNN報導,這一說法不符合事實。
《華盛頓郵報》列舉了辯論中一系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比如,拜登在批評特朗普陷入多起官司時稱他的道德水準「猶如流浪貓」。當被問及選民擔憂自己的年齡時,拜登說特朗普比他小3歲,「但能力差很多」。特朗普隨即炫耀自己在認知和體能測試中的表現,以及在高爾夫比賽中取得的成績,稱拜登「連50碼都打不到」。拜登對特朗普的身高和體重評論了一番後說,只要後者能自己拎包,就願意一起打高爾夫。《洛杉磯時報》稱,這段交流「很奇怪」,偏離了主持人的提問。
「民主黨人陷入恐慌」
拜登在辯論中的表現引發國際輿論譁然。《紐約時報》28日稱,拜登參加這場總統選舉史上最早舉行的電視辯論,原本是希望將此次大選重新定位為自己與一個曾試圖推翻選舉結果、如再獲總統權力將摧毀美國民主的重罪犯之間的較量。然而,當他離開CNN演播室時,卻面臨著一場關於他本人及其能力的公投。
報導說,特朗普在辯論中似乎遊刃有餘,儘管他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個又一個謊言,但沒有受到有效的質疑。拜登聲音沙啞,說話斷斷續續,偶爾閉著眼睛整理「失控」的思緒。辯論進行到一半時,民主黨陣營對外披露拜登感冒了。美國《國會山報》說,當特朗普發言時,CNN的分屏畫面設置顯得有些「殘酷」,拜登看上去無精打采。
「民主黨人陷入恐慌。」美聯社、英國《金融時報》《衛報》等多家媒體如是描述。CNN說,一些民主黨人為拜登既沒有對特朗普的謊言展開有力回擊、又沒有足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闡述已為國家所作的貢獻而深感不安。
「(這是一場)災難,」一名民主黨議員對CNN稱,「特朗普看上去通情達理,即便他正以60英里/小時的速度說謊。而拜登的發言讓人聽不懂。」CNN另一篇報導則稱,民主黨人感到「絕望」,有人甚至稱「我們完蛋了」。美國「政治新聞網」披露,3名拜登的顧問稱,他們在辯論過程中受到持續的「短信轟炸」。
《紐約時報》也說,在辯論開始幾分鐘後,民主黨人就瘋狂地通過電話和短信交流。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對拜登的「糟糕狀況」表示震驚,另一些人則私下討論這對民主黨意味著什麼,以及說服拜登讓位給更年輕的候選人是否為時已晚。CNN稱,在距離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還有近兩個月時,民主黨高層人士在幕後「嚴肅」討論了拜登的候選資格。拜登的競選連任之路「陷入危機」。
美國人「想要看到另一個選項」
據CNN報導,辯論結束前,特朗普競選團隊就宣佈獲勝。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詹森稱,特朗普是唯一「有資格、有能力」擔任總統的參選人,「這是總統辯論史上實力最懸殊的辯論」。CNN對觀眾開展的民調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贏得了此次辯論,僅33%的人認為拜登獲勝。不過該媒體說,受訪者支持共和黨的可能性比支持民主黨的可能性高5%。
《紐約時報》稱,辯論結束後,拜登競選團隊迅速派副總統哈裏斯接受CNN採訪為總統辯護。她承認,拜登「開局緩慢」,但在最後階段「表現強勁」。「政治新聞網」稱,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茲克和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也都對拜登表達了支持。拜登的一名顧問對CNN說,這位現任美國總統是「唯一擊敗特朗普的人,他還將做到這一點」,選舉的勝負並不取決於某個時刻。另一名知情人士稱,拜登已經對民主黨人的恐慌習以為常,他在忽視噪音方面經驗豐富。27日辯論結束後,拜登和夫人吉爾前往一家華夫餅店。對於辯論表現,拜登稱「我覺得我們做得很好」,「和騙子辯論很難」。《國會山報》援引拜登競選團隊一名發言人的話稱,拜登「不會退出」競選。
拜登的表現成為這場辯論最大的焦點,但與此同時,對特朗普的質疑和擔憂依舊存在。《紐約時報》說,27日晚上,CNN主持人兩次問特朗普,無論誰獲勝,他是否都會承諾接受選舉結果時,他選擇了回避。在第三次追問下,特朗普稱自己會接受,但帶著一個明顯的「如果」,「如果這是一次公平、合法、良好的選舉」。美國VOX新聞網28日說,這場辯論證明,特朗普仍然是民主的威脅,他幾乎是在公開告訴人們,自己準備重複充滿謊言和煽動行為的競選活動。
美國獨立總統候選人小羅伯特·F·甘迺迪28日說,這場辯論令「許多美國人感到沮喪」,他重申了自己的觀點,即大部分民眾不想看到2020年大選重新上演,「他們厭倦了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想要看到另一個選項」。
美國展示了「衰落形象」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撰文說,拜登與特朗普在27日的辯論中都沒能對當今世界的現狀進行具有說服力的闡述,也沒有對美國怎麼做才能繼續引領世界的願景進行令人信服的描述。他認為,當今世界正處於「非同尋常」的歷史時刻,我們正處於人工智慧變革的黎明,但他卻沒聽到「人工智慧」這個詞出現在這場辯論中。
「美國盟友搖著頭觀看這場辯論,並提出一個問題:現在怎麼辦?」《紐約時報》28日另一篇報導稱,在亞洲和歐洲,很少有人談論誰將在大選中獲勝,更多的是擔憂美國能否在國內和外交政策方面保持穩定。「無論是兩名(推定)候選人還是主持人,都一團糟。美國陷入非常非常深的困境。」澳大利亞分析人士坎寧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者拉欽科說,美國對外展示的不是「領導力形象」,而是「衰落形象」。
《紐約時報》說,法國分析人士埃斯堡稱,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場辯論令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的可能性變得更大,「印證了歐洲人的擔憂」。至於美國的民主現狀,埃斯堡歎了口氣說,「這並非新問題」。日本和韓國的分析人士發現美國的政治風向轉向了特朗普。日本官員幾乎一直堅稱,他們樂意與美國人選出的任何一位總統合作。但特朗普在辯論中表示,他不想在盟友身上花錢,這可能再次引發外界對他處理國際關係方式的擔憂。報導稱,泰國前外交部長卡席特哀歎美國政治的現狀,並表示東南亞應該構建自己的外交政策願景,與其他友好國家合作,而不是等著美國總統變糟糕。
(李准 任重 柳玉鵬/文)
小小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