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基金會2025年度「學術項目」、「社區活動」、「交流活動(首輪)」三項資助計劃將於本月15日起接受申請。澳基會於昨日舉行「資助計劃-申請手續講解會」,向社團介紹三項資助計劃內容及申請手續。澳基會的資助申請服務已整合至「商社通」,提交資助申請流程全電子化,為市民和社團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自按歸口管理、集中申請原則,就特定領域推出資助計劃後,得到社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資助制度改革已初見成效,審批程式更趨規範、透明和公平,社團也逐漸適應。他表示,即將推出的三項資助計劃仍以擇優批給為原則,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運用,因此,建議社團做好項目規劃,多舉辦符合市民所需、能增加社區活力、有助社會發展的項目。
他強調,澳基會每年都會就資助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討,不斷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持續優化資助計劃的內容,在資源調配、社會需求、制度規範間取得平衡,引導社團健康發展,配合特區政府的施政。2025年「社區活動」資助計劃的項目開展地點由澳門延伸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居民瞭解和支持深合區的發展。另外,為方便社團更靈活策劃交流活動,同時保證公帑的善用,「交流活動」資助計劃規定每個交流活動的參與人數最少為10人,並增加赴亞洲以外國家交流項目的資助天數至7天。
吳志良表示,為配合電子政務的發展,提升資助申請的便利度,在行政公職局的協助下,澳基會的資助服務已整合至「商社通」,申請手續全程電子化,利用「商社通」的面容識別功能確認及提交後,便無需再親臨本會提交紙本申請表,亦可透過「商社通」提交報告、同意書等文件。他鼓勵社團優先使用「商社通」,建議未有實體帳戶的社團盡快開戶,澳基會稍後將有更多服務於「商社通」上線,並會不斷優化申請流程,提供便捷的服務。
應邀出席講解會的行政公職局副局長陳子健表示,「商社通」服務平臺以「匯商聚社、一應通辦」為理念,為企業和社團提供從設立、營運到發展所需的電子化公共服務。目前已有超過1萬4千個實體申請了帳戶,提供逾90項服務。為便利社團運作,「商社通」特設「社團服務」專區,將多項與社團相關的服務集中整合,包括社團架構成員的管理和查閱、各種證明書、政府場地租借和活動報名等,各項服務均可全程網辦。
就社團資助服務方面,他表示,除早前推出的市政署和行政公職局公職福利基金資助申請外,本月起亦將澳基會的三項資助服務整合至「商社通」。未來,公職局將進一步優化「商社通」的使用及服務範圍,同時,繼續與各社團和機構緊密合作,透過多元化、多管道方式加強宣傳推廣。
會上,行政公職局電子政務廳鮑志偉廳長介紹「商社通」實體使用者帳戶的申請手續,澳基會資助管理處張佩珊處長及資助監察處鄭妙思處長介紹資助計劃的內容,以及於「商社通」提交資助申請及報告的操作流程。是次講解會共有182個社團226名代表參與,出席講解會的還包括澳基會行政委員會鍾怡副主席、何桂鈴委員、區榮智委員及黎振強委員。
申請者須注意,一經使用「商社通」申請後,其現時於「資助申請平臺」的資料將遷移至「商社通」帳戶,此後的資助申請及其他後續操作須繼續透過「商社通」處理。尚未開設「商社通」實體帳戶的社團,仍可透過澳基會的「資助申請平臺」提出申請,但須於8月19日至30日的辦公時間內親臨本會遞交申請表正本,未有按時交回申請表的申請者將視為自動放棄申請。提交申請前,申請者應詳細閱讀相關資助計劃章程,留意排程,詳細填寫申請內容,並留意帳戶的有效期限,以免因社團任期屆滿等原因影響申請的提交。此外,受資助者應按計劃執行活動/項目及按時提交報告,尤其須如實申報實際收支,注意收支憑證的要求等。
在「商社通」使用澳門基金會資助服務的操作手冊,以及相關資助計劃的章程及圖文包已上載澳基會網站www.fmac.org.mo/sponsorship,查詢可發送電郵至dgaf_info@fm.org.mo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7950950。有關「商社通」實體使用者帳戶的申請手續,可瀏覽「商社通」專題網站應用教學專區 www.gov.mo/ab/zh-hant/tea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