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中國籍通行證更彰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意義

  作為中央政府「惠澳」措施之一的非中國籍港澳永久性居民可以申領「通行證」的措施,於前日正式實施。澳門中旅社證件中心開設了四個專櫃(兩英兩葡)接待辦理,並調配通曉英語、葡語的高素質員工操作,合理配置引導、照相、取籌等配套服務,確保通行證受理高效、穩妥、有序進行。而非中國籍澳門永久性居民的反應也十分熱烈,首日有數十人預約,也有部分人士到場諮詢及在場辦理網上預約申辦證件手續。申請人倘帶齊所需的資料,在十至二十分鐘內就完成手續,最快可在二十天內取得通行證到內地。根據澳門身份證明局的資料,截至去年底,非中國籍的澳門永久居民有大約一萬九千五百人,如按每天辦理一百個名額計算,扣除節假日休息,約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內辦理完畢。當然,中旅社還可根據預約及親身申辦的熱烈情況,增加每日辦理的名額,就將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全部辦理完成。
  非中國籍澳門永久居民也是澳門特區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其中大部分是在澳門土生土長,以「根在澳門」的認知將澳門視為自己的家;也有部分是來澳投資、工作、定居的外籍人士,包括美資博企的高管。在此前,他們在前往內地時,持憑其國籍國的護照通關,不但需要事先辦理簽證手續,而且在邊檢通道需要輪候較長的時間,不能享受自助通關的便利,因而對澳門特區的主權國,較為疏離。現在,他們也能像澳門特區的中國公民那樣便利通關,甚至每日可以多次出入境,並可享受自助通關的便利,加入「北上消費」的洪流,就可大為拉近他們與內地的距離,增加了他們對內地的好感,甚至因為通行證又稱為「回鄉證」,而對中國也是其祖國產生代入感,感到自己也是「愛國愛澳」的一員,對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會更有信心,也會增加對內地的投資。而且因為非中國籍澳門永久性居民中,有不少是具有國際性聯繫及人脈關係的藏龍卧虎之士,他們能夠便利通關,就更為凸顯澳門是國際大都市,把這面「金名片」擦得更亮。而且,他們以在內地旅遊的切身體驗在對國際社會現身說法,也能提升「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的說服力,與最近因為國家對外國遊客實行免簽證入境,引來許多外國遊客以網絡社交工具暢談親身經歷,打破某些反華政客抹黑中國的「信息繭」,正好是相互輝映。
  其實,這項「惠澳」措施也將會促使非中國籍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為這為他們進入內地尤其是大灣區考察、研討、投資、洽談等提供了便利和更多機遇,也更方便非中國籍澳門永久性居民到內地進行學術交流和旅遊式訪問,增強澳門作為內地與國際社會「超級聯絡人」的作用,有助於澳門地區吸引全球更多人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安排下,澳門可以更好與內地接軌,南下來澳門投資興業、旅遊交流的人也會增多,帶來積極的雙向互動。這項「惠澳」新措施有助澳門繼續保持國際化和多元化,提供世界各地公司和人才落戶澳門的巨大誘因。
  當然,這項「惠澳」新措施的受惠人,其關鍵詞是「非中國籍」,因而他們所持的通行證,與中國籍澳門居民所持的「回鄉證」,還是有著某些差異。實際上,澳門居民來往內地的通行證亦即「回鄉證」,可申請對象為持中國國籍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或具有中葡血統但尚未選擇國籍的澳門永久性居民,有效期為十年(年滿十八周歲)或五年(未滿十八周歲)。持證人可以在證件有效期內不限目的在內地作無限期停留,並可在內地工作、學習或者從事新聞採訪活動。
  而非中國籍澳門居民申領的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可申請對象為未持有中國國籍的澳門永久性居民,有效期為五年。持證人可以憑短期入境事由,在證件有效期內多次來往內地,每次停留不超過九十日(經申請可延長不超過九十日)。持此證不得在內地工作、學習或者從事新聞採訪活動。
  不過,在與政治性關聯不強,主要是屬於通關領域的便利,非中國籍澳門永久性居民所持的來往內地通行證,與「回鄉證」被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可自助通關方面。
  既然如此,這種政治關聯性不強,主要是體現在通關便利方面的政策,也適宜進一步擴展。比如,他們也可以考取內地駕駛執照,或是參與「駕駛執照互認」,並參與「澳車北上」,在符合條件下申請「粵澳」兩地牌;他們也可以在汽車出入境通道使用「隨車人員檢驗廳」,與中國籍澳門居民「一碗水端平」。
  遺憾的是,現在的「隨車人員」出入境政策,即使是在中國公民的群體中,仍然未能完全實現「一碗水端平」,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是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和橫琴口岸的汽車通道的「隨車人員驗放廳」,無論是出境還是入境,都已經實現對持有各種合法證件的中國公民「全覆蓋」。只剩下拱北口岸出境汽車通道「隨車人員驗放廳」,對持回鄉證以外的中國公民,包括內地居民,採取「歧視差別對待主義」態度。
  另一方面,就是在拱北口岸的入境汽車通道的「隨車人員驗放廳」,只是不對持外國護照者開放,所有中國公民,包括外交禮遇人員、持回鄉證的澳門和香港特區居民、持中國往來港澳通行證人士、持《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人士,以及持「台胞證」的台灣居民。但在汽車出境通道的「隨車旅客臨時查驗廳」,可能是面積較小,容納量不高,因而只對持「回鄉證」的港澳居民開放,並非全部中國公民,亦即擁有通行證和中國護照的內地居民,及「台胞證」的台灣居民,仍然未能使用該查驗廳。這就與入境汽車通道形成了「不對稱」。而且也使得非持「回鄉證」的隨車中國公民,必須繞行旅檢大廳,兜一個大圈。更顯得不便利的是,此前他們還可以在拱北口岸旅檢大廳出境後,在澳門關閘口岸的汽車通道之前乘搭原車,隨車受檢進入澳門。現在因為在「三不管」地帶進行改造工程,封閉了旅客通道與汽車通道之間的空間,因而隨車人員就只能是在澳門口岸旅檢大廳入境。而因為關閘廣場及周邊道路都極為狹窄繁忙,汽車不可能在此久留等候隨車人員,極為不便。
  因此,在允許非中國籍港澳永久性居民通行證持有人可以在「隨車人員驗放廳」通關的同時,還應盡快執行原定的規劃,將活鮮商品的出境及查驗通道遷往珠澳跨境工業區,騰出場地作為「隨車人員出境驗放廳」,以消除上述的兩組「不對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