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舉辦首屆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 行走濠江,尋味「舌尖」新意

  近日,由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主辦的首屆「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以下簡稱「嘉年華」)一連10天在澳門漁人碼頭舉行。嘉年華以「旅遊+美食」跨界融合為主題,來自世界各地的廚師代表獻上各自的拿手好菜,邀請八方食客一同品味「舌尖」上的澳門。
  展現多元美味特色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介紹,本屆嘉年華有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29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代表參與,是澳門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國際美食文化盛會。嘉年華設有「國際美食大道」「美食之都廚藝展示」及「澳門國際美食論壇」三項亮點活動,並安排168場豐富多彩的表演和互動環節,吸引約10.7萬人次參與。
  「國際美食大道」聚焦亞洲美食,設有100個展位,涵蓋成都、順德、澳門以及泰國普吉等9座亞洲「美食之都」的近百種人氣美食。在來自江蘇揚州邵伯古鎮的「邵伯龍蝦」展位,各種口味的小龍蝦色澤誘人、個大飽滿,吸引不少食客駐足品嘗。
  「鹹蛋黃小龍蝦是我們店裡的招牌菜,深受澳門食客喜愛。」攤主談先生介紹,澳門市民大多以海鮮菜品為主,以前不習慣食用小龍蝦。「這次我們精選新鮮、個大的邵伯小龍蝦,由專業廚師現場醃制烹炒,期待能夠讓更多澳門朋友嘗鮮。」
  「我最喜歡泰式風味的薄荷芒果冰飲,能夠給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涼。」珠海遊客李女士表示,嘉年華美食雲集,一條街就可以嘗遍各地美食。「海濱用餐區還有魔術和歌舞表演,魔術師會主動來和我的女兒做遊戲,真的是好吃又好玩。」她說。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美食嘉年華還甄選大三巴胡椒餅、南洋咖啡等澳門本地特色美食商戶參與,食品涵蓋粵菜、葡式菜、東南亞美食及日韓料理等,充分展現了澳門美食多元化的特色。
  促進美食文化交流
  澳門葡國雞、亞馬遜巧克力三重奏、塔斯馬尼亞牛肉塔塔……在「美食之都廚藝展示」活動中,來自全球20多個「美食之都」的廚師代表攜手獻上60場精彩的廚藝展示,現場烹製特色菜肴並分享烹飪方法與技巧,讓市民和遊客近距離體驗各「美食之都」獨特的美食文化。
  來自廣東潮州的賴師傅現場展示了正宗潮汕蠔烙的製作方法,陣陣香氣吸引不少食客圍觀品嘗。他表示,潮汕蠔烙與福建、臺灣一帶的蚵仔煎外形相似,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卻有所不同。希望更多人通過嘉年華瞭解並喜歡上潮汕美食,進而瞭解美食背後獨特的潮汕文化。
  「我和來自歐洲的廚師學習了地中海燉海鮮,發現只要調整香料及比例,一道傳統的燉海鮮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風味。」澳門市民戴女士表示,嘉年華活動不僅彙聚環球美食,還能夠向世界名廚「學藝取經」。「美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期待通過烹製、品嘗美食的方式『尋味』世界。」她說。
  嘉年華期間,參與活動的100餘名「美食之都」廚師及嘉賓還走進紅街市、沙梨頭街市及佑漢街市等澳門傳統街市,並到粵式茶樓及街市熟食檔口品嘗地道美食,體驗茶藝文化。廚師們還分別探訪了澳門社區餐廳,與當地廚師和市民交流廚藝,品嘗澳門「家常菜」。
  程衛東表示,嘉年華的成功舉辦充分彰顯了澳門國際交流的平臺優勢,希望各大「美食之都」可以攜手展現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交流分享美食產業發展的經驗,以美食助力城市發展。
  推動食旅融合發展
  除了美食,旅遊同樣是本屆嘉年華的主題。「澳門國際美食論壇」活動中,25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美食之都」的代表展開交流,為旅遊業與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澳門推進「旅遊+美食」跨界融合建言獻策。
  自2017年獲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以來,澳門相繼推出多個專案加快「美食之都」建設,先後舉辦一系列美食活動,並與橫琴攜手推廣「一程多站」的「旅遊+美食」新業態,不斷推動食旅融合發展。
  為展現澳門和橫琴「旅遊+美食」的獨特魅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精心為本屆嘉年華打造「文旅橫琴」展位,通過宣傳片、燈箱等媒介方式呈現橫琴自然風光和特色美食,展示澳琴文旅風貌。
  展位上,市民和遊客一邊欣賞著節目表演,一邊瞭解生蠔、茶點等橫琴特色美食。「通過品嘗美食、欣賞文化表演和參與互動體驗,我們感受了澳門、橫琴的風土人情和美食文化,這是一場難忘的美食和文化之旅。」參與嘉年華活動的巴西嘉賓表示。
  「美食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推動旅遊及經濟發展的要素。」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未來將利用澳門獨特優勢及現有資源,繼續舉辦大型美食活動,進一步加強城市間交流,推動「旅遊+美食」等多元發展,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
  (《人民日報·海外版》金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