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的子女們惹上麻煩,並不罕見。
奧巴馬的女兒瑪麗亞被發現吸食大麻,特朗普的兒子小唐納德曾在公共場所醉酒,小布什的兩個女兒詹娜和芭芭拉在未成年時非法持有酒精,並使用假身份證買酒。
不過,這些醜聞和「前輩」們的相比,頗有些微不足道。卡特的女兒艾米因參加政治抗議而四次被捕,同時因為缺課被大學開除;老布希的兒子尼爾涉嫌犯罪而被控告,他擔任董事的一家金融機構涉嫌非法放貸並最終破產,造成了10億美元的損失;雷根的女兒帕蒂•戴維斯公開反對父親的政治立場,還給《花花公子》雜誌拍過裸照。
總統家的醜聞並不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從美國建國之初,這些問題就伴隨第一家庭出現。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沒有親生子女,繼子約翰•卡斯蒂斯私生活混亂,還差點破產;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的長子酗酒,在28歲吋跳海自殺。
1988年,歷史學家道格•韋德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總統子女酗酒和離婚率都高於平均水準,他們的平均壽命也比普通人短6年。
「幾乎每個總統都有一些麻煩的家庭成員要應對。」韋德表示。
總統子女醜聞頻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身處聚光燈下,任何問題都會被放大。他們面臨身為總統子女特有的問題:權力的誘惑、輿論的壓力、父母過高的期望以及缺乏父愛的家庭環境。
權力的誘惑
對美國總統的子女們來說,想成功,不一定要靠才智和努力,有一條「捷徑」存在,就是利用父親的關係。
很多醜聞與此有關。1990年,尼爾•布希擔任董事的金融機構破產時,輿論廣泛質疑,他能夠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是時任總統。尼爾之後被控告涉嫌利益衝突,儘管沒有被定罪,他的政治生涯就此毀滅。
更大的醜聞發生在富蘭克林•羅斯福家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他有兩個兒子醜聞纏身。在羅斯福第一次贏得大選後,他的長子詹姆斯就跑到馬薩諸塞州,公開宣稱自己掌握著一批聯邦公務員的任用名單,可以用錢來換。
這引發了媒體連續10多天的猛烈攻擊,詹姆斯之後被送往歐洲,以平息輿論怒火。
詹姆斯的弟弟埃利奧特,也給羅斯福惹過大麻煩。1940年,他加入空軍,被任命為上尉,在採購部門工作。埃利奧特完全沒有軍事經驗,在美國很可能捲入二戰的軍事壓力下,這件事引發廣泛關注。
公眾質疑,如果不是埃利奧特的父親在白宮,他不可能以這樣的速度獲得上尉職位。「我也想當上尉」,成了反對黨共和黨的競選口號,同名歌曲也很快出現,用來諷刺羅斯福。
巨大壓力下,埃利奧特申請辭職,但被拒絕。他之後參加二戰,一路晉升到將軍,但很快又捲入政府招標醜聞,涉嫌收受賄賂,把飛機釆購合同內定給岀錢的企業。
只要可能存在裙帶關係,就會被媒體和反對黨攻擊。有人因此調侃稱,對總統子女們來說,有兩件事是不可接受的:一是成功,二是失敗。失敗固然會引來嘲諷,但「成功」也會招來質疑。
輿論壓力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美國總統的孩子,剛剛18歲,晚上聽到有人在你窗口唱歌,歌詞大意是,恭喜你的父親今天又用飛機炸死了許多越南兒童,你會是什麼感受?
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那個18歲女孩是林登•詹森的女兒琳達。當時,美國陷入越戰泥潭,總統詹森飽受批評,他的女兒都未能倖免。
琳達不是唯一一個要面對輿論惡意的人。總統子女們經常看到他們的父母被斥責為小偷、傻瓜、騙子和兇手,當他們的父母競選失敗時,批評和指責聲會更大。沒有人能例外,再受歡迎的總統也有海量批評者。
除了羞辱,暴露在聚光燈下的總統子女們,還要面對公眾期待帶來的壓力。
西奧多·羅斯福的女兒愛麗絲是出名的叛逆者。當時,美國人對總統女兒的期待,是品行端正,嫁個好男人,相夫教子,成為其他少女的楷模。愛麗絲和這些特點完全不沾邊,她抽煙、飆車、賭馬,在聚會上帶著自己的寵物蛇。
當時,女性抽煙被認為有傷風化,西奧多·羅斯福禁止女兒在白宮屋簷下抽煙。為了表示不滿,愛麗絲召開新聞發佈會,爬上白宮屋頂,點了一支煙,以示抗議。
老羅斯福拿女兒沒辦法,他向一個作家朋友抱怨稱:「我要麼管理國家,要麼照顧愛麗絲,但不能兩者兼顧。」言下之意,自己總統任上,女兒闖出多少禍,都不能怪他管教無方。
即使是愛麗絲,也不能完全「隨心所欲」。她和丈夫朗斯沃的婚姻並不幸福,後者酗酒,而且是著名的花花公子。愛麗絲想離婚,但這在當時很難,而且恰逢老羅斯福想東山再起,再次競選總統。為了父親的名聲,愛麗絲選擇妥協。她後來找了一個參議員做情人,並和對方生下孩子,和丈夫的婚姻有名無實。
不過,公眾觀念會變,對總統兒女們的期待也會隨之變化。原本一直被認為是「問題女兒」的愛麗絲,現在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理解,甚至成了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子女之一。愛麗絲的幸運在於她足夠長壽,能親眼看到這一變化:她活了96歲,是所有美國總統子女中最長壽的一個。
因為不少慘痛的教訓,20世紀末以來,總統子女的隱私越來越受到媒體尊重,尤其是還未成年的那些子女。
但是,總有例外發生。1999年,《人物》雜誌用切爾西•克林頓做了一期封面,當時她才13歲。克林頓夫婦為此大發雷霆。小布希當選總統後,曾向兩個女兒保證「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但詹娜和芭芭拉作為未成年人非法持有酒精的新聞還是成了媒體頭條,詹娜說,小布希事後為此向她們道歉。
父母的期望
很少有人比小約翰•甘迺迪受到的期望更高。他出生於美國最著名的政治家族之一,祖父靠炒股票和地產賺了大錢,父親約翰•甘迺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年輕(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的總統,兩個叔叔也都身居高位,分別擔任司法部長和國會參議員。
更特殊的是,小甘迺迪出生在父親贏得大選幾個星期後,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生時父親就是總統的孩子,從小在白宮長大。漆黑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讓小甘迺迪從孩童時起就圈粉無數,深受媒體和民眾喜愛。
1963年,甘迺迪遇刺身亡,葬禮那天,正是小甘迺迪3歲生日。他舉手向父親棺木致敬的照片,感動了無數美國民眾。時任美國廣播電視網絡副主編稱,這是「電視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
這個3歲的孩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始終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新總統林登•詹森的第一封信,就是寫給小甘迺迪的,信中表示:「要過很多年你才能完全理解你父親是多麼偉大的人。」
小甘迺迪最初對戲劇感興趣,想學習表演,但被他的母親傑奎琳阻止。理由是,這會「玷污父親的遺產」。被期望子承父業的小甘迺迪,轉而學習法律。讀大學時,他渴望刺激和冒險,除了玩滑翔傘、在荒野劃皮划艇、去深海潛水外,還對開飛機產生了興趣,但又一次被母親傑奎琳制止。
1994年,小甘迺迪的母親傑奎琳去世,束縛消失了。他幾乎立刻重新上飛行課程,成了一名飛行員,5年後因為一場空難去世。
小甘迺迪的母親傑奎琳去世前,留給他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你尤其應該在歷史中佔據一席之地。」傑奎琳在死前仍抱著這樣的期望。
除了小甘迺迪,另一個著名的失敗案例來自亞當斯家族。約翰•昆西•亞當斯的父親是總統,他本人也是,所以他對兒子們要求極高。當二兒子在哈佛大學一個85人的班裏考了45名時,亞當斯拒絕讓他回白宮過耶誕節。當他努力把名次提高到24名時,亞當斯表示,如果沒進前5名,自己還是不會出席他的畢業典禮。
亞當斯的二兒子最終崩潰,他酗酒,被哈佛大學開除,在31歲時死亡。
可望不可即的父愛
很多總統子女成長過程中,父親都是缺席的,他們忙於政治生活,在成為總統後只會更忙。
最極端的例子發生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身上。他是唯一一個連續4次當選美國總統的人,帶領美國人走出「大蕭條」,又打贏了二戰,取得巨大成功,但這對他的孩子們來說,並不是好事。他的兒子為了和父親討論一件緊急私事,甚至需要通過父親的助手預約,在橢圓形辦公室見面,像是舉行一場正式會議。他講話時,父親坐在那裏讀著一份檔。兒子之後告訴母親,再也不會和父親談論任何私人話題。
富蘭克林•羅斯福有5個孩子活到成年。其中,兩個孩子為父親最痛恨的政治對手工作,一個與公開鄙視父親的家庭聯姻。他們的婚姻生活都很混亂,5個人總共結過19次婚。
羅斯福家族的教訓被後來很多總統吸取。比如,杜魯門每天淩晨4點給自己的女兒寫信,而且都是鼓勵的話;克林頓則會給自己的女兒輔導家庭作業。
他們能做的,大概也只有這些。美國權勢最盛的白宮裏,也裝滿了身不由己。
(王亞坤/文)
小小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