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澳門健康城市成立二十周年總結大會暨《健康澳門藍圖》發佈會」於昨日假澳門科學館舉行。衛生局長羅奕龍局在致辭時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在二零零四年啟動了「澳門健康城市」項目。二十年來,通過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和全體居民的不懈努力,在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健康促進、醫療服務、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社區安全,以及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藉着「澳門健康城市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共同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發佈《健康澳門藍圖》,進一步引領社會各界共同邁進建設「健康澳門」的新方向。他還表示,衛生局是在建設「健康城市」的基礎上,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所制訂的全球戰略和行動框架,結合本澳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健康澳門藍圖》。
由此可見,《健康澳門藍圖》是以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健康城市」為經,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緯,並結合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這就更為凸顯了澳門特區「中西結合」的特點,因而也是「澳門國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與此同時,也是澳門特區在公共衛生領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體現。
「健康城市」計劃,是世界衛生組織於一九八六年邀請歐洲二十一個城市,在葡國首都里斯本召開會議發端的。會議中决議共同發展都市健康,會議明述「健康」的特點如下:健康是社會事務,而不只是醫療事務;健康是都市中所有部門的責任;健康應受自然科學、社會、美學和環境專業領域的人所監督;健康是社區居民參與及公私部門跨部門合作的表現。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理想的「健康城市」應該具有下列十一項功能:提供乾淨、安全、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具有穩定且永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具有強而有力且相互支持的社區;具有對影響生活和福利決策具高度參與的社區;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市民能藉多元管道獲得不同的經驗和資源;多元化且具活力及創新的都市經濟活動;能保留歷史古迹幷尊重地方文化;有城市遠景計畫,是一個有特色的城市;提供市民具有品質的衛生與醫療服務;市民有良好的健康狀態。同年,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公室啓動城市健康促進計劃,實施區域性的「健康城市」項目,從健康服務、健康狀態、健康環境和社會經濟等維度建立了四大類五十三小類健康城市建設指標框架。
在當時,葡國也像沒有宣布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延伸到澳門生效一樣,將這個在其首都確立的「健康城市」項目,延伸到澳門生效。可能是葡國政府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在里斯本舉行的會議,是邀請歐洲的城市參加,而澳門並非是歐洲城市,因而就沒有將澳門加入這個「朋友圈」。但奇怪的是,既然澳門不是歐洲城市,為何葡國卻宣布,將其參與的《歐洲人權公約》延伸到澳門生效?
直到澳門回歸祖國後的二零零四年,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辦事處的推動下,在西太平洋區域成立「健康城市聯盟」,中國澳門當即第一時間響應,啟動「健康城市」項目,並成立了「健康城市委員會」進行推動。這也正是昨日的慶祝及發布活動,其中一項標的是「澳門健康城市成立二十週年總結大會」的來源。
而昨日發布的《健康澳門藍圖》,除了是在建設「健康城市」的基礎上,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所制訂的全球戰略和行動框架,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之外,還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而制訂的。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國家層級提出的健康領域長期戰略規劃。編製與實施《綱要》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國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綱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突顯了策略性、系統性、指導性、操作性。《綱要》明確了今後十五年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突出強調了三項重點內容:一是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促進資源下沉,實現可負擔、可持續的發展;二是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在強基層基礎上,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三是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戰略主題,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推動社會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實現全民健康。依照習近平主席「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指示精神,《綱要》明確將「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強調「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兩個著力點」,分別解決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統連續」健康服務的問題,做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工作,強化對生命不同階段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效幹預,惠及全人群、覆蓋全生命週期,實現更高水準的全民健康。
從羅奕龍局長昨日對《藍圖》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覺,《綱要》的許多內容,都已經融入了《藍圖》。而且更是根據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及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制定了「立足長遠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動員全民參與」的策略,結合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資源,將健康元素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當中,並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大健康產業的規劃發展。並明確訂立了直到二零三零年需達致的二十項具體目標和五十二個評估指標,涵蓋了健康風險因素、精神健康、重要慢性病、傳染病等範疇,為建設「健康澳門」的工作指明方向及提供路徑,期望在二零三零年能達致:全民健康素養有所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
澳門已經擁有「澳門歷史城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金牌」,現在又為建設「無形金牌」的「健康城市」而努力。再加上「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及在「全球國際會議城市」排名亞太區第二十位等「無形金牌」,「澳門國際大都市」這張「金名片」將會金光熠熠,擦得更亮。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