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勞總統惠恕仁昨天在東京出席第十屆太平洋島國峰會接受《日經亞洲》訪問的場邊受訪時表示,中國對帕勞的施壓達到「新層次」,例如帕勞今年五月派出旅游代表團前往澳門參加國際旅行社會議時被拒發簽證。他表示,收到的聲明稱他們入境被擋是因為帕勞與台灣當局有「外交關係」。帕勞說:「我們之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就經濟關係之類而言,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但在旅遊業或試圖阻止機會方面,這算是新的層次。」
澳門特區政府拒絕向帕勞的官方代表團發出入境簽證,這是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義之舉。實際上,就連惠恕仁自己也「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這是因為帕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外交關係,而是與台灣當局「建交」。作為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澳門特區政府,當然要遵守和執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台灣獨立」、「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徑。因而澳門特區政府不能與帕勞政府發生任何關係,當然也就包括拒絕帕勞的官方代表團前來澳門參與任何政府間的活動。
實際上,秘書處永久設在澳門,每三年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九個葡語國家中,聖多美普林西就是因為此前在政治上不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並與台灣當局有「邦交」關係,因而曾經長期被排除在外。直到其與台灣當局「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才被邀請成為中葡經貿合作論壇的一員。
當然,帕勞與台灣當局有「外交關係」,並不妨礙其與澳門特區以至中國的民間交流,這也是澳門國際機場有直飛帕勞的航線的主要原因。因而帕勞民間人士,是可以獲得簽證入境澳門旅遊、經商等的。反過來,無論是澳門居民還是內地居民,也可以經澳門國際機場直飛帕勞旅遊,而且中國遊客是帕勞的主要遊客來源地,曾經一度佔帕勞觀光客源的三分之二。實際上,惠恕仁在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就承認,中國游客仍是帕勞的頭號客源,「我們很感激,但我們也明白,他們有將此武器化的傾向」。
但惠恕仁也提到,中國大陸自二零一七年下令禁止旅行團到帕勞後,帕勞遊客人數暴跌;中國大陸日前更聲稱以安全考量爲由,向帕勞發布旅游警示。他應當是心知肚明其原因的。既然由台灣地區前往帕勞的遊客極少,與台灣地區的貿易額也遠不如中國大陸,為何帕勞不是「為稻粱謀」,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是要保持台灣當局保持關係呢?可能是其與美國的關係極為親密有關。實際上,帕勞是三個與美國簽訂自由聯合協定的國家之一,美國根據協定提供安全保障和經濟援助,換取軍事准入。今年,華盛頓敲定了一項拖延已久的計劃,將在二十年內向帛琉提供數億美元的援助。
在此情況下,澳門特區政府拒絕向帕勞的官方代表團發出入境簽證,就是理直氣壯,充滿正當性和合規性。
澳門回歸後,經過多年的愛國愛澳教育,澳門特區公務員的政治覺悟及敏感性都大為提高,尤其是與外來遊客密切接觸的出入境管理官員。在約十年前,澳門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的前線警員,就高度敏感地粉粹了「台獨」分子試圖將「台獨」標誌混進澳門特區的陰謀。當時,台灣地區的「台獨」組織,發動了一項向全球各地國際機場宣示「台灣國」的活動,組織「台獨」分子在其「護照」上加貼「台灣國」的貼紙,意圖混進旅遊目的地,以此方式宣示「台灣國」。澳門國際機場的澳門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的入境查驗通道的警員,在查驗台灣旅客的旅行證件時,保持高度警覺,發現有在台灣地區「護照」上加貼「台灣國」的貼紙,就拒絕讓其入境,並將其遣返。筆者當時當即為文,為澳門特區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及當值警員按個大大的「讚」,並評價出入境事務廳對自己的業務,不但是專業知識嫻熟,而且也具有足夠的政治敏感性,因而建立了高度的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統一、完整、安全的意識,對「台獨」勢力所耍的各種花招保持高度的警覺,平時就注意各種資訊及進行調查研究,並及時地將各種相關資訊及指引下達給前線警員。而當值警員在接到上級的指引後,更是保持高度警覺,在有人持貼有「台灣國」貼紙的「護照」辦理入境手續時,拒絕其入境,即使當事人向有關機構打緊急急難救助電話求救,也嚴厲執行相關指引。
後來,有「台獨」分子耍了花招,改為在台灣地區「護照」的封底貼上寫有「Taiwan is My Country」的貼紙。這比在「護照」的封面貼上「台灣國」的貼紙要隱晦得多,警員未必能看得到。但當值警員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將之揭發出來,拒絕任何帶有「台獨」意涵的物件進入澳門。而且,當值警員對所有合規台灣旅客的入境表格中的「來自(國家名稱)」一欄,填寫的都是「台灣地區」,這證明警員具有很高的維護一個中國的意識。這就充分證明,包括出入境事務廳的警員在內,廣大警員不但是政治敏感度有了足夠的提升,能夠及時地察覺及恰當地處理各種違規的情況,而且也能堅持原則,鐵面無私,不受任何影響,將「台獨」標識攔阻於區門之外,堅守了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了國家主權、領土的統一、完整和安全。
但「一樣米食出百樣人」,也有某些政府部門,不知是政治敏感度不高,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竟然在執行公務時忽略了一個中國原則。比如,前些年實施的「重大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政策規定,申請者必須繳交的文件中,有一項是「第三國居留文件」。執行機構竟然接受申請人提交的岡比亞或帕勞的「護照」,而這些國家是台灣當局的「邦交國」。這就等於是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澳門特區政府的官方機構,竟然承認及接收台灣當局「邦交國」的法定文件。在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下的澳門特區,居然發生這種公然抵觸「一個中國」原則的荒唐情事。而且,作為中國內地的政治公職——省級政協委員的據位人,竟然出任台灣當局「邦交國」的「榮譽領事」,並在澳門特區私設其「榮譽領事館」;還在一份可以進入內地銷售的澳門報章連續刊登廣告,充分利用該報章的「權威性」,向內地居民推銷台灣當局「邦交國」岡比亞的護照。這豈非是咄咄怪事?!
二零一五年,筆者在參加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活動,在參訪外交部並出席座談會時,就反映了此事。外交部的官員極為重視筆者提出的問題,當即查問了解,獲得證實後,通過相關程序予以制止。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