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記憶」又為「澳門國際大都市」增添一張「金名片」

  「今年煙花特別多」。國務院港澳辦主任要求我們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的話音剛落,澳門特區就在原有構成「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多種「金名片」的基礎上,連續獲得多種國際榮譽,包括「東亞文化之都」等。前日,又傳來了好消息,正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的會議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揭曉了二零二四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榮獲「探索之星獎」。這是中國澳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獲得的最新榮譽,連同此前的「澳門歷史城區」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等一起,澳門特區已經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寵兒」和「常客」。
  澳門基金會活動處黃麗莎處長代表澳門記憶文史網項目團隊應邀參與線上會議,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對於項目獲獎感到高興,而本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週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週年、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的喜慶,對「澳門記憶」項目意義尤為重大。吳志良表示,「澳門記憶」文史網也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和傳承歷史遺產的宗旨,項目致力提升大眾對歷史遺產的認識,以及推動跨界創新發展。而該平台吸引許多對歷史文化有興趣的年輕人、市民以及學者參考和使用,目前網站瀏覽量逾三百八十萬。
  《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網絡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指導,旨在為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意及創新者,搭建一個聚焦世界遺產教育模式創新、以共建共用為特色的國際合作交流平台。二零二一年主辦單位舉辦《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國際徵集,並於二零二二年適逢《世界遺產公約》五十周年,把案例徵集升級為《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是專門從事世界遺産研究和培訓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是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的第一個遺産保護領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機構,服務于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公約》締約國及其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旨在通過培訓、研究、信息推廣以及網絡建設,提高亞太地區參與世界遺産申報、保護、保存以及管理工作的人員及其機構的能力,促進亞太地區落實世界遺産公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動包括開展世界遺産保護相關學科的短期培訓和學位培訓、世界遺産地申報、保護、展示和管理相關的研究和開發、知識管理和傳播(包括國際研討會、論壇、出版物、網絡等主要手段)。其服務的對象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保護世界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公約》的簽約國家等。其主要工作目標是:促使亞太地區世界遺産保護領域研究與培訓機構及其開展的相關活動在地理分布上更爲均衡;提高亞太地區遺産項目在《世界遺産名錄》中的代表性及其分布的均衡性;完善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地的保護和管理;增加公衆的世界遺産保護意識,推動信息的自由流通,進而擴大世界遺産的影響;通過在亞太地區開展世界遺産合作項目,增强與教科文組織、其他地區的國際和國家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
  今年二月二十九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發出「二零二四年全球世界遺産教育創新案例獎」的「徵集公告」。申報基本條件是:基于文化/自然遺産地及其相關資源組織開展的各類教育活動,對具體的遺産類型沒有限制;申報案例應在過去五年中已實施完成或正在進行,幷取得了實際成果;對案例的制定、實施者(包括當地社區和原住民)或目標受衆沒有年齡限制;申報案例應在概念、內容或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示範性,以及創新模式的可複製性。其遴選標準是遺産教育案例的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創新,可根據 SCEIT 模型分爲五個子標準:一,擁抱科技:創新利用現代或傳統科技,推動遺産教育理念、方法與模式的創新,使遺産價值得到更好挖掘、闡釋和傳播。二,創意啓迪:充分發揮創意力量,因地制宜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拓展或加强人與遺産之間的多維互動聯繫。三,賦能發展:多維激活地方創新發展潜力,賦能遺産地經濟、社會與文化可持續發展。四,社會融合:創新推動各社會階層與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與融合,推動社會包容性發展。五,跨界合作:通過多方合作機制與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多方協同的跨地區、多領域跨界合作發展模式。
  該中心邀請世界名家擔任國際評審團,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級顧問、教科文協會世界聯合會秘書長杜越,西班牙文化和體育部文化遺産和藝術總司長Laura De Miguel,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辦事處夥伴關係官員婁亞,非洲世界遺産基金會項目主管Albino Jopela,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項目官員穆景川,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區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墨西哥)Carlos Augusto Torres Perez,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蔚,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鄉土建築科學委員會副主席邵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培訓與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項目主管Marie-Noel Tournoux,世界遺産領域資深專家,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世界遺產專家Carolina Castellanos等。
  二零二四年《全球世界遺産教育創新案例獎》的競爭更趨激烈,共有三十個案例從全球百餘個個案中脫穎而出,設「卓越之星獎」、「探索之星獎」以及「未來之星獎」各十項,澳門基金會申報的「跨界協作與共建傳承──『澳門記憶』歷史文化系統平臺的構建」榮獲十大「探索之星獎」,為本次唯一獲獎之澳門項目。
  「澳門記憶」是澳門基金會開展的一項大型文化保育工程,蒐集和梳理澳門從古至今散落的各類歷史文化資料,加以整合及數碼化,永續保存,通過建立一個網上互動多媒體資料庫,達至分享集體回憶、推動大眾參與、啟發思考研究、推廣澳門形象的目的。「澳門記憶」內含多種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包括檔案文獻、地圖、報刊、書畫、照片、明信片、郵票、歌曲、紀錄片、訪談等,以文字、圖像、錄音和影像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形象、生動地重塑當時的場景,使各年齡層的人士可從不同的切入點,追尋專屬澳門的人文記憶。「澳門記憶」得到澳門社會各界的支持,包括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及個人等,因而成為發動群眾,專家與群眾相結合的典型,值得澳門特區其他領域的工作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