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應是澳門特區政府未來工作重要方向

  行政長官賀一誠上週五在政府總部主持召開澳門特區政府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達會,全體主要官員及辦公室主任、約七十個部門局級領導全部出席。賀一誠親自帶領與會各級官員認真學習領會三中全會精神,並作出重要講話。五位司長亦分別作出分享發言。賀一誠全面、系統、深刻闡述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並重點結合澳門實際,強調要以強烈的責任擔當貫徹落實好三中全會涉澳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澳門實際,著力推進維護國家安全、提升施政效能、優化民生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壯大愛國愛澳力量等五大領域工作,以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推進具澳門特色「一國兩制」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
  這是賀一誠再次對學習及落實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表態。實際上,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公報》公布後,正在休假中的行政長官賀一誠就已經發表談話,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向會議的勝利閉幕致以熱烈祝賀,幷强調特區政府將帶領澳門各界認真學習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會議審議通過的决定,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澳門力量。
  本來,按照《政府組織綱要法》的規定,及賀一誠本人先後三次簽發的「行政命令」,在其休假期間,由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臨時代理行政長官的職務,因而當時應是由代理行政長官張永春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對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作出公式回應。但賀一誠卻仍然堅持以行政長官的名義,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向會議作出表態,並對在實行「一國兩制」下的澳門特區,如何根據澳門的實際情况貫徹落實二十届三中全會的精神,提出了初步的設想,這就折射了賀一誠對於二十屆三中全會懷有高度的忠誠及熱情,並決心將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總體精神尤其是有關港澳工作的論述,作為指導澳門特區政府今後工作的總綰,並提綱挈領地率領全澳居民為之努力奮鬥。
  有點「湊巧」的是,就在賀一誠主持召開澳門特區政府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達會的當天,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發出告示,訂定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期為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十二日。因而估計,賀一誠倘是爭取連任的話,勢必將會把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貫穿在其競選政綱之中。當然,他也有責任站好本屆特區政府的「最後一班崗」,在領導和主導撰寫澳門特區政府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的施政報告時,將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貫穿其中。
  也有點「湊巧」的是,賀一誠主持召開澳門特區政府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達會之時,正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的前夕。中央將舉行系列的活動,予以隆重及高規格的紀念。就在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達會的當天,最新一期的黨刊《求是》刊登題為《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長文,而微紀錄片《紅相冊.鄧小平故事》也於當天開始上線播出。
  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在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時,更應貫穿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精神。實際上,二十屆三中全會是繼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零一三年的十八届三中全會後,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確定的改革「路綫圖」,不僅推動中國經濟轉型,也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在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决定》和習近平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决定〉的說明》中,錨定了二零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開列了三百多項的改革措施,涉及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發展新質生産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諸多方面,許多領域是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再次體現出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和智慧,再次彰顯出「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其中有個港澳方面,《决定》指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强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這就更明確地提到澳門的戰略定位,包括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强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讓澳門特區在國家對外開放更好發揮作用。這些指導方針凸顯了中央高度重視澳門發展,幷指明了方向。因此,要真正實現這些目標,澳門需要的不僅是理解這些政策意圖,還要在具體執行中展現出成果。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後,會見訪京的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時強調,香港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這段話是對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的熱切呼籲:香港必須在體制、政策和經濟結構上進行深層次的改革,才是保持長期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夏寶龍主任的這個呼籲,同樣適用於澳門特區。實際上,雖然澳門特區政府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了大量而又艱苦的工作,尤其是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制定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並在努力落實中,但與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揭櫫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精神,及全會《決定》中對澳門特區的要求,以及夏寶龍主任要「識變、應變、求變」的誨導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距離。
  誠然,澳門存在著較多的主客觀不利因素,但惟其如此,「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這才更需要澳門特區的「當家人」吃通弄透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對澳門特區的現狀進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尤其是要對應《決定》提出的重要論點:時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合時宜,中共二十大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習近平主席去年九月提出幷深刻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的內涵;那麽,澳門特區如何以此推進經濟轉型?
  其實,澳門擁有不錯的科研條件,包括在國家的扶持下,自製的人造衛星也上了天。但高端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能力不强,目前可能只有中藥科研這一攤能夠「見得人」。因而澳門特區未來還要有更大的突破,與國家發展新質生産力產生「共振點」。特區政府和業界要「識變、應變、求變」,應密切關注國家提升傳統産業、培育新興産業、布局未來産業的新政策,特別是依托澳門特區的科研優勢,主動參與「布局未來産業」,與內地携手搶佔「未來産業」的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