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玖勝
作為全球化時代的超級流量入口,有無機場、機場多少、吞吐量幾何,一直都是決定城市綜合交通能級的重要指標。近年來,一眾國內城市正在拼命建機場,超大特大城市更在謀建「雙機場」,部分省份更以「市市有機場」為目標,機場戰爭一觸即發。
目前,我國打造有京津冀機場群、長三角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和成渝機場群四大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機場佈局密集,擁有7座運輸機場,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3座國際航空樞紐,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國際機場2座幹線機場,以及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2座支線機場。中國民航局此前發佈的《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隨著民航業復蘇、大灣區內多個機場改擴建工程加速進行,這一目標已經愈加清晰。
粵港澳大灣區各大機場曬出的2023年成績單都十分喜人,2023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客運量蟬聯全國第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列全國第四,珠海金灣國際機場邁入千萬級機場行列,香港機場客運量已經逼近4000萬人次並預計到2024年底能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準……數據顯示,粵港澳三地機場客運量累計約1.8億人次,運輸航班架次、貨郵吞吐量等各項業務指標均全面復蘇。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2000萬噸。當前,大灣區內多個機場都在擴容建設、加速佈局。據中聯航介紹,佛山沙堤機場新航站樓自2024年2月27日開工,目前整體建設進度過半,施工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預計在上半年完成建設並正式投入使用,規模設計上滿足目標年2028年國內旅客吞吐量260萬人次的使用需求。
除了沙堤機場,在建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珠海機場新建塔臺及配套專案建設進度也在加快。香港機場的三跑道系統工程預計今年底投入運作,帶動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澳門國際機場今年下半年將開始新一輪填海擴建工程,整個擴建工程預計2029年完工,屆時每年可服務1300萬人次。
當然,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群有協同發展的潛力,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存在競爭關係。如以前不如澳門機場的珠海機場近幾年突飛猛進。2018年珠海機場年旅客輸送量已突破1000萬人次,進入國內千萬級機場行列。而澳門國際機場直到2019年客量才達到九百六十一萬人次的歷史新高。去年珠海機場年旅客輸送量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而去年澳門國際機場旅客量達515萬人次,航班升降逾42,500架次,整體旅客量及航班量分別恢復至疫情前(即2019年)的54%及55%,即使是今年上半年總客運量超過373萬人次,航班起降量超過2萬9千架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旅客及飛機起降架次的約八成,恢復速度進一步加快,但相對周邊地區恢復進度仍然較遜色。
另外,從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專案亦可窺探珠海的雄心壯志,該專案建設內容包括新建T2航站樓及站坪、飛行區滑行道等,建築面積為19.1萬平方米,其中T2航站樓於2019年11月29日舉行開工啟動儀式。專案按滿足2027年旅客吞吐量2750萬人次、年客機起降19.8萬架次、年貨郵吞吐量10.4萬噸的目標設計。規劃目標明顯超過澳門,未來無可避免對澳門民航業構成更大競爭壓力,更別提鄰近的香港國際機場。另外,雖說目前珠海機場沒有國際航線,但未來誰能保證呢,若不再制訂長遠規劃提升澳門航空業競爭力,澳門國際機場未來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在2019年澳門國際機場客量達到九百六十一萬人次的歷史新高,接待力接近飽和後。為了應付不斷增長的客運需求,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經先後在機場客運大樓北面及南面進行擴建工程,以增加客運大樓的旅客候機空間。特區政府亦於二○年提出,把氹仔客運碼頭部分區域改建成澳門國際機場第二候機樓。機場第二候機樓和直升機場總專用營運面積將達到約56,000平方米,當中室內面積佔23,000平方米,包括值機區、安檢區、候機區、行李大廳等機場專用空間的改造和設備安裝及優化調整直升機場空間設備;其中值機區有十二個值機櫃檯,當中有四個是自助行李托運櫃檯,另外將設置一定數量的自助值機系統;候機區域約5,100平方米,設有四個登機閘口,以及機場專用車道約660米,往返第一、第二候機樓的禁區和停機坪。該項目完成後,每年可接待容量達200萬旅客人次,屆時可為機場第一候機樓起到分流作用,從而整體提升澳門國際機場的空間及服務水準,也有助於將氹仔客運碼頭打造成陸海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強化氹仔客運碼頭至機場的海空聯運服務,海空旅客或空海旅客都毋需辦理一般出入境及海關手續,轉乘航班往外地或轉乘船隻前往大灣區。
本來本著物盡其用、發揮陸海空協同發展的原則,相關規劃在當時來說是極好的。但二○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機場單月客量一度跌至數百人次,為改建機場基建帶來緩衝期,計劃拖遝四年。
直至日前,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開會討論《二○二三年財政年度第四季度及二○二四年財政年度第一季度投資計劃(PIDDA)預算執行報告》,並簽署報告書。根據報告書內容,政府決定暫緩執行改建氹仔碼頭部分設施成為機場第二候機樓的計劃。政府解釋機場旅客恢復進度相對緩慢,今年首季客量近一百八十萬人次,恢復至二零一九年峰值同期約百分之七十七,預計今年機場旅客量在去年基礎上增加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目前機場候機樓設計容量每年可接待一千萬人次,加上考慮到候機樓南面已擴建,認為足以應付當前航空量需求,未來會視乎發展,適時探討重啟項目的必要性。
雖說政府在另一方面已決定澳門國際機場擴建計劃,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填海工程施工,2029年完成工程。但第二候機樓計劃暫緩且無重啟時間表仍舊令人失望,這反映澳門滿足於現狀,並非合理決定,不利澳門機場的競爭力和旅遊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有旅遊業者就表示,澳門現時正朝吸引國際客、優化客源結構方向邁進,更應加快推進旅遊基建和配套,以應對未來的國際客、內地客,暫緩計劃似乎與政府引客目標背馳。旅客出遊模式主要是自助遊,需要直接、便利的出行工具;倘要吸引遠程客,直航服務更是旅客首選。若機場沒有相當規模和容量,難有更多航企願意選擇澳門。澳門在吸引低成本航空具有優勢,其運營模式靈活,惟硬體規模若跟不上,航企就會考慮到其他地方。擔心第二候機樓計劃暫緩,將影響本地、海外航企開拓航線的意慾,間接削弱澳門機場競爭力。業者表示,不單是機場間的競爭,也面臨旅遊城市的國際競爭,要令旅客把澳門列入首選旅遊目的地,需要持續優化配套,增加更多直航航線。觀乎香港、珠海,均在積極優化硬體配套和運力。澳門滿足於現狀,並非合理決定。
政府解釋由於疫後機場旅客恢復相對較緩慢,且考慮到候機樓南面於前年完成擴建及投入使用,目前機場候機樓足以應付當前的發展需求。業者指出,基建項目並非「今日建設,明日落成」,需要有前瞻規劃。一九年澳門機場接待客量達九百六十萬人次,當前復甦水準也正朝一九年客量靠近,相信未來要吸引一千至一千一百萬客量不難達到,但屆時再建則為時已晚。形容基建項目與客量是「雞與蛋關係」,機場近年受疫情影響客量有變,但更好的做法是應更主動爭取開拓引客途徑,加大引客力度,同時加快推動基建項目進度。周邊機場如珠海機場客量持續創新高,若澳門機場擴建步伐停滯不前,容易被鄰近地方取代,屆時澳門的便利性、方便性將喪失,不利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加上計劃暫緩沒有重啟的時間表,憂慮項目會否一拖再拖。
有學者則指出,特區政府向中央申請澳門國際機場填海規劃前,已邀請外國機構為機場長遠發展作短中長期評估,並制訂規劃發展報告,隨後向中央政府申請填海。二○年疫情爆發,對民航業發展帶來重大變數,當時制訂的規劃報告不可能計算出疫情的出現及影響,故該報告未必符合目前最新發展形勢,需視乎疫後變化重新檢討。澳門民航業自疫後保持有序復甦,機場上半年客量恢復至疫前八成。特區政府暫緩澳門國際機場第二候機樓計劃前,如結合疫情因素,重新研究行業前景、客量增長變化,綜合檢討規劃報告再作出決策會較為合理、客觀;同時向社會公眾解釋決策過程,有助增加施政透明度。例如長遠考慮機場客量持續復甦情況,澳門國際機場現有設施是否足夠,以及機場填海擴建、基建配套建設能否跟上客量增長需求。期望政府定期檢討行業發展趨勢,動態評估需求,跟上旅客復甦步伐。氹仔客運碼頭部分改建成機場第二候機樓的計劃暫緩後,未來的海陸空聯運系統模式如何構建,為旅客提供最大程度的出入境便利,將是下一步研究方向。期望政府增加政策透明度,動態評估需求,制訂客觀合理的長遠發展規劃。
誠然,一個好的規劃影響甚巨。疫後利好本澳旅遊業發展的消息接踵而至,繼上半年中央先後開放共十個內地城市居民赴港澳自由行、琴澳「團進團出」,再有中國旅遊研究院公佈今年首季澳門首次成為內地出境旅遊者最滿意的目的地,加上訪澳國際旅客恢復進展理想,為當局預估今年可吸引三千三百萬旅客打下強心針,更有望超額完成。
作為旅遊城巿,豐富旅客旅遊體驗,縮短旅客來澳的交通時間是當前要務,新增直航班機是關鍵。澳門疫後逐步恢復航空運力,但復常速度和開拓新航線的動力仍不足。當局已表明難一下子開通與內地新增赴港澳自由行城巿的直航航班,建議旅客飛往鄰近的珠海或廣州機場中轉來澳。在本澳硬體配套未完善下,繞道而至是方法之一,但若西北地區城巿旅客來澳,要經鄰近機場,甚至透過「一程多站」出遊路線,舟居勞頓或會影響出行體驗。要吸引這批高增值過夜客以澳門為旅遊目的地,開拓直航班機無疑是最終目標,讓澳門與內地這些高消費群城巿建立直航運力,以便捷交通作為迎客第一步。
至於拓展國際客源市場方面,今年一至七月澳門的入境國際旅客超過130萬人次,按年增122%,恢復至一九年同期的68.1%,恢復進度尚可。當局表明未來在鞏固大中華地區客源市場的同時,會繼續重點拓展東北亞及東南亞客源市場,並有序開拓歐美遠程市場。而這牽涉到遠程航線的開闢。據悉,澳門國際機場積極拓展更多國際航線,七月份已新增三家航空公司營運澳門航線,其中包括大韓航空開通澳門至首爾、馬來西亞飛螢航空,以及峇迪航空開通澳門至馬來西亞鬥湖航線。
其實,對於海外旅客,特別是遠程客,或不以單一地方作為旅遊目的地,多傾向「一程多站」的模式。橫琴具備大型旅遊硬體設施,同時有大型體育場地,兩地旅遊優勢互補,日後深合區旅遊業發展方面,可優化海外旅客通關程式、簽證便利,便利旅客進出區內。此外,充分發揮澳門「旅遊+」,通過引入或打造不同盛事、比賽、會展活動等吸引國際旅客訪澳,煥發澳門、深合區旅遊魅力。相信如果有更多包機、定期的海外直達航線開通,疊加具吸引力的機票價格,能鼓勵多元客源訪澳,甚至取道澳門再到香港、內地等城市,發揮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
總之,澳門是旅遊城市,覆蓋廣泛、方便快捷的對外交通網絡是發展命脈所在。未來當局應做好長遠規劃,逐步開放以澳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市場准入的政策,將澳門的航空運輸專營制度改為發牌制度,開放民航市場,完善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線網絡。同時,本著錯位發展、競爭合作、良性互動原則,配合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協調發展,完善提升澳門機場服務功能。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