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為遠 守護萬家安康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成效顯著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5日電】22日清晨,像往常一樣,陳大進早早洗漱完畢、吃過早飯,步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上班。作為浙江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專家,從西子湖畔到天山南麓,為守護邊疆群眾身體健康,陳大進和同事們在第一師醫院已經工作了三年。
  陳大進說,做好醫療援疆工作不僅是治好一個病人、開展一次巡診,從踏上新疆之初,他們就在思考如何把東部地區先進的醫療制度引入新疆、如何在受援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水準醫療隊伍。
  南疆五地州地處環塔里木盆地周邊,偏遠的地理位置、惡劣的自然環境,一度讓這裏有就醫需求的群眾苦惱不已。歷經多年發展,南疆的醫療條件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但優質醫療資源匱乏依然是當地很多患者尋醫問藥時面臨的難題。
  到新疆不久,援疆醫療隊就組織團隊成員前往阿克蘇地區沙雅縣開展義診活動,飽受病痛折磨的小女孩古麗、患有罕見病的小阿迪力等人在此期間看病並得到救治。
  「第一次發現古麗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心疼。」陳大進說,患病兩年來,孩子長期吐血、黑便,不得不輟學養病。為讓她儘快恢復健康,團隊積極與後方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專家協調溝通。在兩地專家攜手合作下,2022年3月4日,歷時208分鐘的手術順利完成,古麗逐漸康復。「我的孩子能重獲新生,都要感謝我們的援疆專家,感謝黨中央的援疆政策。」古麗的媽媽古麗米熱·玉蘇普說。
  三年來,浙江省援疆醫療隊深入基層開展各類健康宣教、巡迴義診達到500餘次,健康科普宣教受益5.8萬餘人。
  目前,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採取「以院包科」的支援模式,通過整院「組團式」援助,有針對性地提升當地醫院臨床專科水準。同時,各方援疆力量注重引入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醫療理念。「『組團式』醫療援疆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變『輸血供氧』為『造血制氧』。」第十一批「組團式」援疆廣東省醫療隊隊長、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肖非說。
  在廣東省援疆專家指導下,南疆首例新一代腹腔熱灌注治療、南疆首例內鏡下結腸支架置入術等46項先進醫療技術在喀什地區落地;在遼寧省援疆力量支持下,塔城地區人民醫院建設愛滋病毒基因檢測實驗室、腫瘤診治中心等,一批重點專科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飛躍;在湖南省援疆團隊幫助下,吐魯番市培訓本地醫療人才4萬餘人次,開展110多項新技術新專案,醫療人才隊伍素質大幅提升,一些專案在吐魯番實現了零的突破。
  2023年2月1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專家,通過國產原研微創手術機器人操作臺,向遠在幾千公里外的第一師醫院的機械臂發出手術指令,成功為一名當地患者實施了膽囊切除術,這也是我國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肝膽手術。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多年來,浙江、廣東等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省市的近百家高水準醫院,累計選派千餘名援疆醫療人才,為守護新疆各族群眾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貢獻。受益於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支持,新疆受援醫院臨床救治能力大幅提升,醫院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管理水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新疆各族群眾的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