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至1960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正如鄧小平主持制定《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時所指出的,「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毛澤東選集》四卷又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被譯成26種語言,總授權發行量在3億冊以上,是20世紀中國影響最大的圖書之一。
馬蘭村印製第一套《毛澤東選集》
1941年12月,由毛澤東主持,王首道、胡喬木協助編輯的《六大以來》出版。1942年10月,由毛澤東主持,陶鑄、胡喬木搜集資料編輯的《六大以前》上下冊出版。兩本書共收錄黨的文獻741篇,包括毛澤東的一些著作,以及他為中央起草的檔等,為編輯《毛澤東選集》奠定了基礎。
1944年5月,中共晉察冀分局上報中央宣傳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副書記王稼祥)和中央宣傳部,擬出版《毛澤東選集》。經王稼祥批准,《晉察冀日報》主編鄧拓主持編輯《毛澤東選集》五卷本,並起草「編者的話」。7月,經晉察冀分局有關負責人審定,第一套《毛澤東選集》問世,精、平裝本各印2500套,由晉察冀新華書店發行,兩個月內售空。1945年3月再版,仍供不應求。晉察冀分局決定增訂再版,由胡錫奎主持,他調任後由鄧拓接任。增訂本收錄毛澤東著作38篇,比初版本增加了9篇,卷次編排也有調整。楊獻珍、蕭三、姚依林、丁玲、沙可夫等人參加校勘工作。蔡若虹設計套紅封面,扉頁是戴八角帽的毛澤東肖像。
1946年10月11日,國民黨軍侵佔張家口,印刷《毛澤東選集》增訂本的紙張被緊急運往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儘管馬蘭村的小印刷廠設備簡陋,但它印刷過第一套《毛澤東選集》。1947年3月,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編印的《毛澤東選集》六卷增訂本問世,精、平裝本各印2000套,由晉察冀新華書店總經銷。
毛澤東親自編輯《毛澤東選集》前三卷
1951年1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結束,朝鮮戰局基本穩定下來,毛澤東把編輯《毛澤東選集》的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他對汪東興說:《毛澤東選集》現在中國需要,蘇聯也催著要,要集中突擊一下。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個地方,集中精力搞出來。離北京不要太遠,不准占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要住招待所。汪東興選中了石家莊勝利公園(今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東側一座空置的保育院,臨時裝上暖氣。2月底,毛澤東以休養的名義向中央請假。3月初,他乘專列來到石家莊郊外的保育院,開始編輯100多萬字的《毛澤東選集》清樣稿,並繼續指導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運動。
毛澤東首先編輯他的哲學著作《實踐論》《矛盾論》。「兩論」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為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哲學課的提綱《辯證法唯物論》中的兩部分。《實踐論》只有一些文字修改,《矛盾論》則有較大改動。根據毛澤東的意見,編輯委員會刪去「論形式邏輯」,將講授提綱的第3章第1節「矛盾統一法則」以《矛盾論》為篇名,收入第二卷;第2章第11節《實踐論》單獨成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次印刷時,《矛盾論》移入第一卷,排在《實踐論》之後。
1951年3月8日,毛澤東致信陳伯達、田家英:「《矛盾論》作了一次修改,請即重排清樣兩份,一份交伯達看,一份送我再看。論形式邏輯的後面幾段,詞意不暢,還須修改。其他有些部分也還須作小的修改。此件在重看之後,覺得以不加入此次選集為宜,因為太像哲學教科書,放入選集將妨礙《實踐論》這篇論文的效力,不知你們感覺如何?此點待將來再決定。你們暫時不要來,待《矛盾論》清樣再看過及他文看了一部分之後再來,時間大約在月半。」
3月15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矛盾論》的原稿請即送來。凡校對,都須將原稿連同清樣一起送來。以前的一切原稿均請送來。」4月1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矛盾論》,請不要送去翻譯,校對後再送我看。已注好印出的各篇,請送來看。」4月7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一)送來的檔,缺少《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軍委給解放軍的命令》(編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時,題目改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一篇,請補印送校。(二)請將《興國調查》中《鬥爭中的各階級》這一章的原文清出送閱,在我這裏的印件中缺少這一章。(三)已注文件,請速送閱。」4月13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這些(文稿)請你送給陳伯達同志看一下,即付改印,照此校對勿訛。除已批明再送我看者外,即可送交俄譯組校譯。」4月16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此九篇請送陳伯達同志閱後付排改正。其中,和英國記者談話,和中央社等記者談話,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等四篇(前兩篇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題目為《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第三篇《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四篇編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題目為《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已照原件修改,請即照此改正,新送來這四件稿子我就不必看了。以上這些及昨付第二次看過的一大批,都可付翻譯——惟其中的一篇,即《井岡山的鬥爭》,請送來再看一次。」4月19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這些請再印校正後,即可付翻譯。」
4月27日下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編輯工作基本結束,毛澤東乘專列返回北京。7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的若干文章陸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
《毛澤東選集》第一至三卷出版記錄
1951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寫了《本書出版說明》,放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最前面。按照中國共產黨所經歷的五個歷史時期,以及著作年月次序編制,《毛澤東選集》盡可能搜集過去選集中沒有包括在內的重要著作。
關於「出版事務的說明」指出:第一,現在出版的這個選集,還是不很完備的。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對於革命文獻的毀滅,由於在長期戰爭中革命文獻的散失,我們現在還不能夠找到毛澤東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別是毛澤東同志所寫的許多書信和電報(這些在毛澤東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第二,有些曾經流行的著作,例如《農村調查》,遵照著者的意見,沒有編入;又如《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也遵照著者的意見,只編進了其中第一章(即關於過去工作的基本總結)。第三,選集中作了一些注釋。其中一部分是屬於題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頁的下麵;其他部分,有屬於政治性質的,有屬於技術性質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第四,本選集有兩種裝訂的本子,一種是各時期的著作合訂的一卷本,另一種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戰爭時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著作(第四卷出版時截至1949年9月16日)。
1951年10月12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成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版印行106.6萬冊,上海發行首日即銷售3萬冊。筆者有父親購買的《毛澤東選集》四卷精裝本。第一卷精裝本(1952年7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定價4萬元(舊幣,相當於人民幣4元。下同),書號1-1。1952年4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出版,8月出第二版,10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的精裝本定價5.5萬元,書號1-2。1953年4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出版,5月出第二版,7月第二次印刷的精裝本定價3.5萬元,書號1-3。
毛澤東在廣州雞頸坑審定第四卷
1960年2月27日至3月6日,毛澤東在廣州雞頸坑一號樓審讀《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文稿,康生、胡喬木、田家英參加。第四卷的著作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記錄,同時又有很高的藝術性,充分表現了毛澤東特有的文風。其中,《論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兩篇名著,為新中國建國綱領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
雖然毛澤東沒有像前三卷一樣親自編輯,但他非常重視第四卷,對所有入選文章逐篇通讀定稿,並增加幾篇文稿,包括他為新華社寫的評論和以中共發言人的名義發表的談話。讀《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關於重慶談判》等文章時,毛澤東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他說,一、二、三卷我沒有多大興趣,只有個別篇章我還願意再看。這個第四卷我有興趣,那時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不如此,不足以對付我們這位委員長(蔣介石)。
5月24日至6月3日,毛澤東審讀第四卷題解和注釋。注釋涉及四個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由鄧小平掛帥,請三位元帥和五位大將參加。田家英專門請示毛澤東,注釋和題解的很多地方涉及彭德懷的名字和戰績,能不能寫進第四卷?毛澤東明確回答:「應該寫,過去那一段應該承認。」1967年3月16日,毛澤東同林彪、陳伯達、王力等談話。談到再印和翻譯《毛澤東選集》是否要修改或刪去一些人的名字時,毛澤東說:名字一個不要去掉。彭德懷,過去名字印在上邊,沒有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歷史嘛。
1960年9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裝本定價4元,印數9萬冊,統一書號1001-478。《毛澤東選集》第一版前三卷都是豎排版,繁體字。1955年1月1日,《光明日報》首將豎排版改為橫排版,至11月,中央級17種報紙有13種改為橫排版。1956年1月1日,《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版,至此,橫排版成為報刊圖書的固定格式。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審定通過《漢字簡化方案》。1960年9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精裝本為與前三卷統一格式,仍採用豎排版和繁體字。
人民革命鬥爭的產物
1962年9月29日下午,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錫蘭(今斯里蘭卡)駐中國大使佩雷拉。佩雷拉說他學生時代就讀過毛主席的著作,並通讀了《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毛澤東說:我們的黨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鬥爭了幾十年,同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鬥爭了幾十年。中國曾經是幾個帝國主義統治的國家,從1840年算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過許多鬥爭,如太平天國、義和團,還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那是一次典型的民主革命,但都失敗了。只有共產黨領導的鬥爭才成功了。我們經過28年的鬥爭,其中22年是武裝鬥爭。當中也經歷過好幾次失敗,幾起幾落。我寫的文章就是反映這幾十年鬥爭的過程,是人民革命鬥爭的產物,不是憑自己的腦子空想出來的。先要有人民的革命鬥爭,然後反映在我們這些人的腦子裏。既然有人民革命鬥爭,就產生要採取什麼政策、策略、理論、戰略戰術的問題,栽了跟頭,遭到失敗,受過壓迫,這才懂得並能夠寫出些東西來。因此我的那些文章,其實哪里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那是中國革命戰爭活生生的總結,是黨和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寫出來的。
1962年12月3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巴西客人拉格爾·柯索伊夫人和阿馬里利奧時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就是記錄三年解放戰爭的事,從1946年下半年起三年多,可以看到蔣介石是怎樣向我們發動進攻的,開始我們是怎樣丟失很多地方的,然後怎樣發動反攻打敗他們的。可以看出我們黨的一些傾向,一些錯誤思想,我們是怎樣糾正的,才使革命得到了勝利。這是1946年到1949年革命的不完整的記錄,只是一個輪廓。要完全地記錄那就多了,我們的報上有許多文章,別的同志也發表了不少的言論。敵人方面的,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的材料在這本書裏反映得不多。
1963年7月20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即將離任的錫蘭駐中國大使佩雷拉和夫人。佩雷拉說,1945至1949年中國革命的那個階段,《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是很說明問題的。毛澤東說:你看過英文譯文?這是那個時期的一些政策的記錄,包括政治、軍事、經濟、黨和群眾工作這些方面。
《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
毛澤東勤於寫作,僅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有1000萬字以上的文稿,而《毛澤東選集》四卷收入不到100萬字。毛澤東選稿極為嚴格,一大批清樣稿被他批上「此件不用」,只收錄他在各個歷史時期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收入的文章絕大多數是他自己寫的,少數幾篇他的講話記錄,也由他本人修改定稿。毛澤東修訂了《毛澤東選集》全部文稿,少則一兩遍,多則六七遍,大多是文字性的,也有內容的補充和修改。一是改擬了數十篇的標題,二是對有些文章內容適當補充和修正,三是為部分文章寫題解和注釋。
《毛澤東選集》四卷按照民主革命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分卷,按照寫作或發表時間排列文章順序,全書形成完整的系統,便於讀者瞭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除正文外,還附有題解和注釋。這種科學體例,為後來的文獻編輯工作所沿用。《毛澤東選集》四卷第一版共有題解118篇,注釋872條。第一卷16篇題解中,毛澤東撰寫或修改10篇;249條注釋中,毛澤東撰寫或修改120多條。其餘題解和注釋(主要是第四卷),出自胡喬木、胡繩、艾思奇、田家英、李踐為、王宗一等人之手。
《毛澤東選集》前三卷出版後,毛澤東察覺到其中的一些缺點與不足。如個別地方修改不適當,有些文章的寫作時間、某些史實有誤,還有少量錯字、漏字和不規範用字等。注釋則囿於資料和學術研究水準的制約,在史實、文字表述,尤其是對人物、事件的評價上也存在一些錯訛。
1962年8月,根據毛澤東修改注釋的意見,由田家英主持,抽調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的幾個人,以後陸續有20多人參加,在此前基礎上對注釋進行全面校訂。
199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中央文獻研究室關於修訂第一版《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在建黨70周年出版第二版的報告。具體修訂工作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生平著作研究組和注釋組承擔。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第一卷,書的前面有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關於第二版的說明:《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在(20世紀)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先後出版,距今已有三四十年。現在,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對《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捲進行修訂,在中國共產黨建立70周年之際出版第二版。
《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的。第二版以1966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橫排版為底本修訂,既保持了第一版的歷史原貌和特色,又根據歷史事實、文獻資料和新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些必要的校訂和補充,使之在某些方面比第一版更加完善和準確。
第二版仍保持原有的篇目,只增加《反對本本主義》一篇。這篇著作,一度散失,20世紀60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後經毛澤東審定,在1964年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選讀》中第一次公開發表。對於第一版中各篇正文,在內容上也嚴格維持了原貌。這次修訂,對有些文章誤署的寫作時間或發表時間,對正文中的某些史實以及少量錯字、漏字等,作了校正。對某些用字,包括少數生僻難認的地名用字,根據文字規範化的要求,作了更改。對有些題解,作了少量史實和提法方面的修正;同時,新寫了幾篇題解。對正文所作的校訂,分別列表附在各卷書末。
1991年6月,由鄧小平題寫書名的《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發行。
(舒雲/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