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新編學生字典》提前打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基礎

  在日前舉行的「內地與澳門課程發展及教材編製研討會」上,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向澳門小學師生送贈《新編學生字典》繁體字版四萬冊,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詞義、擴展詞彙,促進澳門師生漢語言能力與文化素養。另由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司長向澳門教育團體代表送贈由教青局委託國際關係學院編寫,首套涵蓋大、中、小、幼階段冊次的澳門《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以全面支援教育界深化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加強學生對國家安全的意識,主動成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
  王嘉毅副部長在「內地與澳門課程發展及教材編製研討會」上,還以《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目標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強調了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指出基礎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並提到國家在二零三五年前要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為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推進尤為重要。王嘉毅副部長還指出,內地與澳門在教育事業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已成為「一國兩制」成功的例證;對於未來內地和澳門的教育交流合作。他又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持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二是深化內地與澳門在課程教材協同研究;三是推動深化內地與澳門的教育交流合作。最後,他呼籲各方共同努力,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優秀人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這是國家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澳門教青局邀請,與澳門特區合編具有開拓性、示範性、引領性的《品德與公民》、《歷史》及《地理》等科目教材,供澳門中、小學使用,成為「國家教材發展歷史上很重要的一筆」後,再次為澳門教育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對澳門少年兒童進行愛國愛澳教育,提前打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打好基礎,而推出的又一項強力措施,尤其是為澳門三點八萬名小學生,及二千多名小學教師送贈四萬本繁體字版《新編學生字典》,基本上做到每人一本,對他們準確掌握中文字詞的標準普通話讀音,及正確的漢語規範,以至基本上能夠辨析同義詞、近義詞的同異,提供了一個「寶貴助手」。而且,繁體字版《新編學生字典》是今年八月才正式出版的,僅在兩個月間,澳門特區的小學校開學不久,就迅速送贈,有如「及時雨」。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教育部向香港特區小學生送贈六萬本繁體字版《新編學生字典》,而香港的小學生及小學教師人數是澳門的十倍有多,因而可見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澳門特區、澳門教育事業的厚愛。
  《新編學生字典》是根據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習需要、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要求,按照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和標準編寫而成,共收錄一萬三千餘個現代漢語常用字,全面收入了中小學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古詞古義,是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精心打造的規范、實用的工具書。一書在手,即可完全滿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課內學習及課外閱讀的需要。
  《新編學生字典》具有針對性強: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緊扣教材,收字全面,滿足語文學習、課外閱讀等需要;功能性強:每個漢字皆有注音、釋義,并從漢字結構、部首、筆畫甚至是英文等方面進行注釋和解析,辨析字形、字音、字義容易混淆之處;實用性強:常用義項加注英文標識,學生可中英文對照學習,積累詞匯量;科學性強:五筆編碼適應了新世紀學生學習電腦知識的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等特點。
  《新編學生字典》繁體字版的主要讀者對像是繁體字的學生。繁體字版計劃是在《新編學生字典》最新版(第三版)的基礎上改編,並吸收《新編學生詞典》的一些新內容。根據繁體字情況重排字頭,適當增加形聲字中聲符同而實際讀音不同的字的梳理,適當增加港澳社區詞作例證,適當增加手繪插圖。還在例證和附錄等處增加一些中華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新編學生字典》繁體字版收錄單字一萬二千七百多個,充分滿足中小學生查檢需求。其字頭採用楷體,字形參照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用字字形表》,並附列國務院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的簡化字。有插圖三百多幅,涵蓋動物、植物、古代器物、古代服飾、古代樂器、古代天文等。《新編學生字典》繁體字版學習板塊豐富,有詞義辨析、讀音提示、書寫提示、字理、小知識等,解決語文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新編學生字典》繁體字版有附錄八個。有繁簡字對照表、同部件字組的不同讀音及其詞語一覽表、常用修辭格、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要覽等。
  當然,如果國家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能夠隨後向澳門小學生及小學教師補贈《新編學生字典》的簡體字版,或是根據港澳的特點,對其中一些內容進行調整的《新編學生字典》簡體字版,那就更好,更有利於澳門的小學生進行簡繁體字的比照,並從中學習簡體字。以便於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暢通地閱讀內地出版的書籍報刊,學習更多的知識,了解國家的各項發展情況。在未來走入社會工作後,更順利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其實,就連台灣地區的書店,都有《新編學生字典》及內地其他的字詞典的簡體字版出售,而且據說銷量還不錯。購買者多是有意或正在內地發展的台灣青壯年,也有一些研究生,因為要參閱及在寫論文時引用內地的出版物,而將之作為輔助工具。
  可能有人會擔心,向澳門小學生及小學教育送贈《新編學生字典》簡體字版,將會遭到某些「意見領袖」的批評。倘是有此顧慮,可以理解。實際上,就在不久前,澳門聖心中學的中文部擬在二零二四/二零二五學年起,在初小階段開始使用內地人民教育出版社簡體中文書,此舉引起部分家長對於是否能熟練掌握繁體字的憂慮,並向教青局發公開信促關注。
  教青局迅速做出回應指,強調局方在《學校運作指南》中有相關指引,建議學校在評選教材時需審慎評選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所需的教材,並促聖心中學(中文部)在評估學生學習實況下,「循序漸進推行繁體字和國家規範漢字的教學,並一如既往保障學生學習成效和素質,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範。」的同時也指出,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滙的國際城市,培養的人才既要面向國際,亦要融入國家發展,在語文教學上須兼顧多元培育,讓繁體字與國家規範漢字同時兼備。不同家長對於學校辦學和使用教材有不同需求,故特區政府一直維持多元化辦學元素,各校具有校本特色,以滿足家長對教與學的不同需求。教青局強調透過《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來保障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素質,全面建立澳門課程多元共融體制,當中包括實施不同教學語言,以及學習繁體字和國家規範漢字的兼備。
  既然教青局有如此正確的態度,引進《新編學生字典》簡體字版,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