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義出席「APEC」峰會會否故伎重演?

  在經過一波三折的折騰後,台灣當局昨日終於宣布,將由「總統府資政」、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林信義,代表「中華台北」出席將於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二零二四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今年秘魯「APEC」的主題為「賦權、包容、成長」。
  今年代表「中華台北」出席「APEC」峰會的人選,賴清德曾經耍了幾手「政治手腕」。先是提出由曾出任「副總統」的陳建仁作代表,但遭到東道主拒絕,理由是「APEC」的運作由會員體採取「共識決」,希望由無政治背景的人士參與。後來又放風將由二零零七年代表「中華台北」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出席,但遭「總統府」否認,僅稱替代人選還在討論中。最後是內定由林信義擔任「中華台北」代表,並告知秘魯,秘魯方面也已接受,並派特使赴台正式遞送邀請函。
  即使如此,賴清德仍然在耍政治手段,聲稱林信義是台灣當局的「領袖代表」,意圖偷渡「獨立主權」的謬論,把作為地方經濟體的「中華台北」提升到「國家」的地位,與「APEC」的成員中,除「中華台北」和「中國香港」的地方經濟體會員之外的國家成員體「相提並論」。
  實際上,在一九九一年中國和「APEC」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明確定義中國是主權國家,台灣、香港則為地區經濟體,因此台灣地區是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年加入「APEC」。也因為香港同為地區經濟體,一九九七年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在「APEC」裡,香港的名稱改為「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
  一九九三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倡議下,「APEC」拍板每年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為區域合作提供更大的戰略視野與方向。在中國和「APEC」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的規範下,由於「中華台北」只是地方經濟體,因而其出席峰會的代表,只能是代表「中華台北」,並非是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代表」。但由於同是地方經濟體的香港,在已經確定於一九九七年回歸,因而屆時在改名「中國香港」的同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可以出席「APEC」峰會。因此,台灣當局雖然不敢公然稱林信義為「賴清德『總統』的代表」,但卻使用了「領袖代表」一詞,是企圖「偷換概念」、「瞞天過海」。
  賴清德為何會挑選林信義作「中華台北」的代表出席今年度「APEC」的峰會?據「總統府」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林信義曾三度參與「APEC」會議,熟悉「APEC」運作及議題,並分別於二零零零年汶萊及二零零一年上海代表「中華台北」參加「APEC」部長級年會,二零零五年獲陳水扁指派擔任「領袖代表」,率團參加在韓國釜山舉行的「AOEC」峰會,皆圓滿達成任務。
  郭雅慧又表示,林信義為現任「總統府資政」兼「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資歷橫跨公私部門。出身企業經理人,於企業歷練中華汽車副董事長、新安產物保險公司董事長職務之後,以企業管理專才進入「政府」任職,先後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經建會」主任委員、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等要職,熟嫻「國家」經貿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這就暗示,林信義既是民間企業主,也是「政府」官員。
  當然,從歷年擔任出席「APEC」峰會的「中華台北」代表的人選看,從蕭萬長、辜振甫、江丙坤、彭淮南、李遠哲、林信義、張忠謀、施振榮、連戰、宋楚瑜、張忠謀等人的背景看,即使是民間財團人士,也大多具有「總統府資政」之類的官方身份,甚至曾經出任部會首長級的官員,但既然按照《諒解備忘錄》規定,台灣地區的「經濟部長」可以出席「APEC」的「雙部長會議」(台灣當局的「外交部長」不能出席),因而具有這些官方背景人士代表「中華台北」出席「APEC」峰會,是合規的。至於曾經出任「副總統」和「行政院長」的連戰、蕭萬長也能出席「APEC」峰會,那是在承認「九二共識」的馬英九當政的時期,而且兩人也承認「九二共識」。
  而民進黨當局卻一直是希望能夠突破《諒解備忘錄》,曾經多次企圖「衝關」。二零零一年的「APEC」在中國上海舉行,陳水扁意圖委派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遭到主辦國中國的拒絕,陳水扁竟然宣布宣佈退出當年的峰會。二零零五年的「APEC」峰會在韓國舉行,陳水扁最初想由命時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出席,遭到東道主拒絕。其後陳水扁竟然申請親自出席,但同樣遭到拒絕。然後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委派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和「經濟部長」的林信義出席。二零零七年的「APEC」峰會在澳洲舉行,陳水扁又想派曾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出席,但主持峰會的澳洲指出她涉入參與制定「一邊一國」而予以拒絕,陳水扁最後只好「死氣氣」地委派施振榮出席。
  而賴清德上台後首次委派「中華台北」代表出席「APEC」峰會,在意圖派出曾任「副總統」和「行政院長的陳建仁而遭到拒絕後,委派林信義,顯然仍然是在「耍小手腕」。除了是上述的陳水扁竟然申請親自出席「APEC」峰會不遂後委派林信義的背景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圖謀。
  實際上,昨日民進黨當局就向特定媒體放風說,賴清德是從三個方面決定林信義出線。其中的第三個原因,是林信義的「外交」手腕不卑不亢、有軟有硬。既有在二零零一年的中國上海「雙部長會議」上,他曾多次舉手欲發言,有關陳水扁宣布退出峰會的原因,並要表達「抗議」。雖遭會方拒絕,但隨後仍在記者會中放肆一番;也有在二零零五年林信義率團參加韓國釜山「APEC」峰會時,在走進會場時特地停下腳步等待,與走在後頭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寒暄並低語交談,成為歷史一幕,被國內外媒體肯定是「兩岸好的開始」。
  看來,賴清德是希望林信義重施故伎,刻意製造其與習近平「握手寒暄」的形象,鼓吹「兩岸是『兩國』」,並在會議中發言,「抗議」東道主「在中國施壓下」,拒絕讓陳建仁出席峰會。
  林信義的故伎會否重演?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