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會力量提振社區經濟

鄒玖勝
  隨着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於日前順利完成,社會各界對新一屆政府充滿期望,尤以疫後經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包括區域發展的不均衡性,特別是中小企和社區經濟,亟待解決,希望在提振社區經濟上制訂前瞻性的規劃。
  第六任行政長官候任人岑浩輝日前在當選後見記者,被問多次落區後收集意見的感受。他稱感受甚深,認為是與社會聯繫溝通的經驗,有助日後他及領導班子決策。提到澳門的事,「大家商量着辦,澳門有很好的愛國愛澳社團,有好可愛的六十多萬澳門居民」,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建澳門。岑浩輝提到,競選期四十七天內走訪、接待了一百○八個社團,接觸各階層人士二千一百九十四位,由不同途徑收集二千二百多條意見及建議。之後他若獲得國務院任命,將籌組特區政府團隊,有關意見及建議對他及其團隊幫助好大。經過多次落區,與社團、機構、居民接觸交流後,他有三點感受。一是感受到社會都同意特區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統一執行好中央與特區關係的條款,中央的管治權要全面尊重及落實,執行好高度自治權。要守護好澳門回歸廿五年來,在「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基礎,守護好澳門的繁榮穩定。二是感受到大家希望政府是有為、主動的政府,能加強在政府運作過程中各部門的協調,包括行政、立法,尊重司法獨立,希望主動創造條件,改善營商環境,幫助中小微企;三是感受到居民希望新政府與社會各界一同改善社會民生,包括教育、醫療、交通、養老、少子化等問題,能得到改善與發展。
  談到民生舊區發展,岑浩輝再次表示競選期間已盡其所能到民生區、公屋社群區等了解,對北區、下環區感受至深。目前四十年以上的單位有四萬三千多個,居民期盼政府可以主動、介入的方式重建舊區,從而改善居住環境,包括交通、休憩空間設施。「祐漢七棟樓群」方面,現屆政府已按照法律法規、有序推進,將來會研究加快「祐漢七棟樓群」二千多個單位項目重建好,以作為標桿示範,讓其他社區居民可見,從而樂意、主動與政府分批將舊區重建,改善生活素質、環境,並活化社區。
  至於如何改善本地社區經濟,岑浩輝稱會與商界社團聯繫,通過他們與各區商戶探討,優化營商環境,改變營商思維,協助他們用好網絡營銷策略。並認為中小微企現存在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政府將充分研究與考慮,希望找到一種健康、長遠、有序,能夠支持他們長遠發展的路徑與政策方向。
  岑浩輝表並示,未來在籌組新屆班子時,會將收集的意見分門別類,與團隊共同研究、落實,看看哪些短中期可以執行。並創立機制,與愛國愛澳社團多溝通聯繫,將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政府管治過程中可能會實施的政策,作出調研,不斷優化決策。
  一般而言,中小微企為地方和國家經濟及維持生計作出重要貢獻,尤其對弱勢群體而言。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持,中小微企有可能促進經濟轉型、創造就業,促進公平的經濟增長。對於本澳來說,中小微企同樣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就業力量。中小微企佔本澳企業總數超過九成五,為不同學歷和年齡層次的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吸納就業人口的重要渠道。此外,中小微企與居民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其穩定發展,可豐富居民物質生活需要。因此,扶持中小微企,對穩定居民就業、穩定經濟基本面有重要作用。
  而事實上,特區政府亦一直將扶助中小微企發展列為施政重點,為中小微企發展提供各類支援措施。如經科局多方位結合各區特色資源,推動各界共同參與,運用創新科技展現社區特色魅力,結合區內美食元素,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引領人流進入社區帶動消費。包括:已舉辦多項促進消費活動引客入區。與地區商會合作推行「特色店計劃」,協助社區商戶利用新媒體推廣營銷等。近年,先後在多個社區添置打卡裝置,為傳統街區注入創新元素,以及推出數字化支援措施,鼓勵社區商戶與時俱進,開拓商機;在經營管理方面,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一直推行的ISO國際管理系統認證,近年受到愈來愈多中小企重視。科技創新方面,目前除了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中小企提供研發資助外,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亦提供資訊科技發展培訓、科技應用等提供支援,促進中小企在跨境電商、電子支付方面有相當不錯成效;乘着一系列中央惠澳舉措出台,旅遊局全力用好各項惠澳舉措,推出「澳門有禮運動」,邀請全民參與,並以「旅遊大使,你我都是」為活動口號,鼓勵全城各界以禮待客,宣傳澳門有禮都市形象,提升旅遊服務質素,令旅客感受到澳門是友善的旅遊城市,繼而「一來再來」。另一方面,政府與業界朝著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方向進發,不斷深化「旅遊+」項目,做好「演藝之都」、「體育之城」,或在大健康等四大產業方面打造新名片,吸引內地旅客的同時,也引起國際旅客關注、瞭解澳門,繼而來澳旅遊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雖然澳門積極透過「旅遊+」吸引各地旅客來澳,但必須承認礙於公交系統未完善。來澳看演唱會的旅客,多數集中在演唱會場館附近的度假村內溜達、消費,較少走出「舒適圈」去體驗未知的行程。即使是來澳參與會展項目的商務客,在當局安排下走訪社區多處,但中小企能否雨露均霑,卻是疑問。如何讓旅客在澳有更佳的消費體驗,如何深挖潛在的消費力,均是澳門當下的終極目標。面對經濟復甦不平均,引客入區,讓更多中小企受惠,迫在眉睫。官商宜持續攜手舉辦各類活動,加強對外宣傳推廣,吸引旅客入區,並藉着不同區份打造的新鮮感,吸引居民跨區消費,為中小企引流,令整體經濟盡快復甦。
  如有商會期待本澳加強夜經濟活動,為旅客提供晚間娛樂,吸引旅客留澳過夜。現時本澳社區仍欠缺「打卡」點,以中區南區為例,即使舊城區內的世遺景點吸引不少人爭相到訪「打卡」,但卻難迎合年輕客群口味,他們更趨向新舊交融過程產生的火花感。因此要打造夜經濟、「打卡」地標。建議政府可善用收回的土地或填海地,用作場地發展,闢建「創意園」、「創意場」,讓年輕人有機會在這些土地上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例如搭建特色「打卡」場景、實現創意藝術等,可避免因土地問題令創意難以實現。只要具吸引力,便可帶動周邊配套的建設,逐步發展出文創、餐飲、娛樂表演等元素,形成可綜合多元使用的場地。以北區為例,祐漢、狗場等都是好的發展地點。該會不少會員均願意參與夜經濟及舉辦活動,但奈何現時區內舉辦的夜間活動持續性不高,難以引客入區消費;且自發舉行的成本較大,增加商戶的開支負擔。若未來可定點、定期或長期舉辦,活動就可形成效益,帶旺區內氣氛,自然可帶動區內商戶。至於北區發展夜經濟的呈現模式,相信「巿集+美食」的形式會較吸引,同場亦可加設遊戲專區,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客群。雖然民生區發展夜經濟或會引起部分居民的不滿,擔心影響正常生活,但放眼珠海夏灣、新加坡巿中心等地,在舉辦夜巿等活動初期,也曾引起較大迴響,但最終也能成功實行。發展夜間活動如對區內經濟帶來好處,坦言需要大家互相遷就和體諒。
  當然,旅客趨年輕化,要吸引他們進區,社區或需進行大改造,這需政府研究、具備全盤計劃。祐漢是亟待重建的舊區,相信未來推動重建面對的難題只會越來越多。例如如何讓居民達成重建共識,建築費用如何分攤,尤其重建後,部分商舖或要遷址變作樓上舖,有關商戶或難以接受。社區改善不僅關乎居民福祉,也是推動區域發展重要一環。當前主要問題是缺乏專責小組或專人負責研究改善方案,缺乏有效推動舊區重建。希望下一屆政府能夠重視情況,成立專責小組深入研究改善社區經濟,制定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建議制訂時間表,推動改善工作能夠按照計劃逐步推進落實。
  有學者就表示,目前本澳面對消費力減弱的經濟周期調整,以及旅客、經濟結構轉變的客觀環境。企業除了引客,更要積極轉型,結合科技推廣業務及品牌。因科技應用推陳出新,消費者接收資訊的渠道已有顯著變化,時下流行的短視頻、網紅等社交媒體活躍的宣傳推廣方式,已成消費者了解品牌、店舖、商品的主要渠道。如民生區有些店舖在社交媒體的討論度、分享度高,吸引旅客關注,在逆周期中脫穎而出。同時,看到不少民生區商戶,單靠傳統的營運模式,未必令旅客注意,這不僅是商業競爭的問題,已上升至企業存亡的問題。澳門中小企營商習慣、作風相對保守、慢熱,應用新科技的節奏較內地、國際慢。如過去企業習慣依靠街坊口耳相傳的推廣方式,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較為「輸蝕」。部分較有歷史的店舖、品牌,自第二代接手後積極轉型,除注重產品建立口碑,更主動應用各種新媒體、新渠道,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全方位推廣,強化消費化的印象及認知。大企業人才、財政實力雄厚,科技轉型較容易,如博企使用電子賭檯,有助分析客流、節省人資。中小企同樣需主動擁抱新科技,把科技融入到業務中,以線上線下形式宣傳產品,拓展顧客市場。尤其隨着科技發展,應用成本下降,但潛在創造價值高,值得中小企投放資源。鑑於中小企人資、財政實力較弱,政府可給予更多扶持,開設相應培訓課程,教導企業如何使用新科技,結合科技轉型,如可探討「AI+」的應用層面,加快轉型步伐。
  誠然,隨着旅客消費觀念、購物目的及遊玩區域產生變化;內地發展日新月異,服務質素、產品多元大幅提升;加上大灣區、深合區逐漸一體化,居民跨境交通運輸便捷,樂意北上消費。種種因素,為本地中小企經營帶來較大挑戰。社會經濟發展、潮流趨勢不可抗拒,中小企應努力求變、應變,主動適應,積極提高自身競爭力。政府也要為中小企創造條件,如協助中小企線上、線下的推廣,以及利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資助,推動中小企運用科技宣傳等,讓中小企在經營環境轉變中尋求新的發展。
  總之,現時非旅遊區內的商戶、中小企面對的經濟壓力、轉型壓力並非短期問題,而是長期的趨勢,所以不能單靠短期提振消費措施就可迎刃而解,需要就經濟定位、服務客群、人口政策、土地政策、舊區重整等作綜合考慮,新一屆政府應廣泛聽取不同意見,制訂前瞻性規劃以提振非旅遊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