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區社諮會昨日舉行平常會議,多名委員在議程前發言時關注本澳融合教育的發展情況,建議加強支援早療及融合教育、加強特殊需要家庭的心理健康支持,以及加強融合教育應對澳門融合生增長等。
委員梁露欣表示,近年政府有支持社會服務單位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早期訓練、專業治療等,但都不足以應付兒童發展的需要,建議有關當局加大專業人員的培訓,讓更多專業的治療師投入到社區的早療機構,並增加社區治療的名額,讓有需要的兒童可以獲得足夠的治療次數。除專業治療外,建議按照早療兒童不同階段的治療,提供相關的教材套,讓家長掌握方法及技巧在家訓練。
為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的品質和成效,委員黃潮裕建議政府針對融合教育學校,透過優化財政支援方式,如降低跟進融合生總數,鼓勵學校建立包含特教老師、心理輔導員、職業、語言、物理治療師等專業團隊及提高支援導師配比,可考慮將相關人員明確列入《私框》中,長遠完善職業保障。
委員高嘉莉表示,近年,本澳各公私立學校一直積極開展融合教育以滿足社會需要,根據數據顯示融合生的人數已從2014/2015學年的806人,增加至2023/2024學年的2,627人,十年間增長超過3倍,並以平均每年200人增長。她關注這些家庭成員因照顧特殊需要的兒童而面臨經濟及照顧壓力,故建議政府加強對特殊需要的家庭心理健康服務支援;在特殊需要的兒童面對升學、就業或畢業後生活適應規劃上,賦予學生及家庭更多關注和支持,並由專業人員提供周詳的銜接計劃,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委員陳茵茵表示,現時本澳約有400名資源教師,並設巡迴教師提供支援,但面對持續增加的個別化教學需要,整體校內資源、教學壓力上升,教學成效亦難以彰顯。因此,她建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善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學效果、促進融合教育的社會認知,以及加強社區組織合作。
另外,副召集人高岸峰建議當局盡快完成市民運動公園的編制計劃,以及加強建設A區的濱海綠廊和公園;副召集人陳瑜勇表示,青洲區福德新邨一帶成為「疆屍車」及廢置車輛的堆積場,建議相關部門定期清理及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