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全體會議昨日一般性討論並通過《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制度》法案。法案主要分為「醫療器械註冊及備案」和「醫療器械業務活動」兩部分,明確對醫療器械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制度,並對不同類別的醫療器械實施註冊或備案制度等。
列席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引介法案時表示,醫療器械是現代醫療保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關係到病人和使用者的健康。為加強對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監管,保障公眾健康,同時為發展醫療器械產業提供法制基礎,促進本澳大健康產業多元化發展,特區政府認為有需要建立一套涵蓋醫療器械研發、註冊、備案、製造、經營及監督管理的法律制度,以配合醫療器械行業現況及新的發展形勢,藉此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法案主要分為「醫療器械註冊及備案」和「醫療器械業務活動」兩部分。醫療器械註冊及備案方面,法案明確對醫療器械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制度,並按其潛在風險程度分為第I類低風險、第II類中風險,以及第III類高風險三大類,並對不同類別的醫療器械實施註冊或備案制度,而相關分類制度參考國際慣例,能為日後監管工作提供科學和合理的依據及手段。醫療器械業務活動方面,考慮到從事醫療器械業務活動的範圍包括製造、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法案建議分別發出「醫療器械製造准照」或「醫療器械經營准照」,並訂明藥物監督管理局作為醫療器械業務活動方面的監管實體,負責執行及監督有關規定。
此外,法案加強對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並設立醫療器械審評專門委員會,為審評工作提供專業支援。除行政處罰外,法案新增醫療器械業務活動方面的刑事處罰,包括「偽醫療器械罪」及「非法供應醫療器械罪」,藉此加強處罰的阻嚇力度,維護公眾健康。最後,法案為現時從事醫療器械業務活動的場所,以及已在市場上流通的醫療器械訂定過渡性規定,確保現有場所的運作以及醫療器械的供應不受影響。
議員林宇滔關注立法後的落實問題,擔心日後買創口貼、紗布等便利程度會降低,價錢會增加;高天賜則擔心會增加複雜性;梁孫旭稱收到業界反映擔心法律通過後會加劇成本,如針灸的針成本增加。歐陽瑜指出,日後會有一類、二類(分二A和二B)及三類的分級,一類及二A類與現時規定沒有分別,市場大部分產品包括創口貼、紗布、探熱針等都是一類或二A類,只需備案。旅客攜帶血壓計,或居民在外地買探熱針入境,只要在五千元以下都可入境自用。
藥監局局長蔡炳祥補充,原則上註冊及備案制度不會增加成本,備案產品大部分在藥房、中藥行甚至超市售賣,因為一類及二A類不需准照。二B類零售須經營准照,二B類是中高風險醫療器械,包括除顫器、X光儀及CT檢查儀器、體外診斷試劑等;三類不可以零售,是最高風險醫療器械,是侵入性及使用高科技診斷的醫療器械,包括人工關節、心臟瓣膜、心血管支架、心臟起搏器等。
歐陽瑜提到,法案參照「中藥法」,會在行政法規中訂定電子化申請,所有申請註冊及備案都會有電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