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續實施現金分享 永久居民每人1萬元

  【本報訊】行政長官賀一誠19日在立法會介紹2025年財政年度預算安排時表示,他與第六任行政長官岑浩輝經過充分商討,已就2025年財政年度的預算安排達成了共識。建議明年繼續實行稅費減免措施、對弱勢群體的援助措施、現金分享計劃及醫療券計劃等。
  2024年現金分享計劃、醫療補貼計劃、住宅單位電費補貼和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等惠民措施的預算約為85.14億澳門元,已向74.8萬居民發放2024年度現金分享。免費教育津貼、學費津貼、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書簿津貼、私立教學人員津貼及專業發展津貼、敬老金、養老金、殘疾金、殘疾津貼、三類弱勢家庭特別補助及定期援助金的預算約為130.63億澳門元。在預計公共財政重新錄得盈餘,達致平衡預算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按照《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法律規定,繼續為合資格居民開立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及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款項7,000澳門元,約39萬名居民受惠,預算約31億澳門元。以上惠民措施開支合共246.77億澳門元,佔一般綜合開支預算扣除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預算後的28.07%。此外,職業稅實施扣減及額外退稅,2024年度的稅費減免措施所涉及金額為40.89億澳門元。
  促進居民就業。透過多元配對措施,持續促進企業與求職者對接,至2024年9月下旬,成功配對11,054人次,較2023年同期的10,581人次增加4.5%。持續推出職業培訓課程,協助居民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修改《僱員的最低工資》法律,調升僱員最低工資金額。完成「產假報酬補貼措施」的法定檢討工作。維持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本地僱員任職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在85%以上。
  落實房屋政策。2024年內完成黑沙環慕拉士社屋項目,A區B4、B9、B10經屋地段上蓋工程竣工。政府長者公寓已落成,2024年內首批長者正式入住。已實施《夾心房屋法律制度》。為落實祐漢新村的都更工作,以先導形式在祐漢新村第八街地段建設夾心房屋,作為同區都市更新項目的參照示範,首階段的基礎及地庫工程已於2024年招標及動工,建成後可提供約250個住宅單位。祐漢七棟樓群已成立業主會。暫住房及置換房的興建,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海一居」事件,並滿足了祐漢新村居民在都更重建期間於同區居住的需求,相關項目於2024年底竣工。氹仔BT9a私人房屋地段公開招標已完成判給。
  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繼續發放養老金、殘疾金,以及其他津貼給付。按照「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特區政府已展開養老金、殘疾金等社保給付金額評估工作,自2020年1月最近一次養老金金額調整至2024年9月累積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率為2.47%,因未達到啟動調整給付的3%條件,現階段養老金金額維持不變,符合養老金加敬老金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的基本養老保障水平。
  優化醫療衛生服務。澳門協和醫院已於2024年9月正式營運,以發展成為「國家醫學中心」為方向,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澳門協和醫院是本澳現時最大的醫療綜合體,佔地面積約7.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3萬平方米,擁有手術室26間,離島康復醫院建成後,規劃病床逾1,000張,採用北京協和醫院的先進醫療技術及國際醫療設備開展腫瘤放射治療及影像學檢查等服務。推出《醫學輔助生殖服務補助計劃》,為澳門居民免費提供有限度的輔助生殖服務,2024年底前開始啟動個案的評估和後續安排,澳門協和醫院於2025年第二季具條件提供此項服務。制訂《健康澳門藍圖》,加強慢性病管理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引領全社會共建「健康澳門」。加強周期性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強化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完善婦幼長者弱勢群體服務。長者安裝假牙計劃已實現覆蓋65歲或以上的全部合資格長者。外展醫療服務已全面覆蓋政府資助的14間長者院舍,遠程門診擴展至13間政府資助的長者院舍和1間康復中心。「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已涵蓋不能自行坐立的長期臥床、重度或極重度或不分級的智力、自閉和肢體殘疾等人士。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增至505個,新設1間一站式輔具資源中心。持續推廣家庭友善措施,推動關愛女性的友善社區文化。確保托額供應,3歲以下人口的托額比例由2019年約57%上升至2024年9月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