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陸第一站就選了廈門,挺幸運的」

  在廈門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符坤龍的今日頭條號「符坤龍臺灣」上,大陸讀者可以看見多種多樣的臺灣面貌。
  比如,「大陸高鐵沒靠背」「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兩個新聞事件在臺灣其實並沒有熱度,但為什麼在大陸會傳播得這麼廣?
  臺北市的「員警餐廳」是什麼樣子、怎麼收費?許多臺灣民眾為什麼喜歡搭乘一般鐵路、而非高鐵?臺灣高鐵又是什麼樣子?
  「大陸要瞭解臺灣,臺灣要瞭解大陸」,不論經營自媒體還是做兩岸交流活動,符坤龍一直秉持這樣的態度。「瞭解,是相互的,而不是只有一方單萬面地去瞭解另一方。」
  「每篇文章,都講一個歷史」
  符坤龍在2020年時出版了《飛越海峽的歌》一書,開始經營今日頭條號,緣起於此。
  「開今日頭條號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把書的內容分批放上來,結果經營著經營著,就開始寫些時事,帳號一直做到了現在。其實臺灣的許多事情大陸民眾並不知道,兩岸需要溝通,比如『吃不起茶葉蛋』這件事,是臺灣某一小的政論節目上名嘴為了炒話題說的,在臺灣也沒有火起來,結果一位大陸的『微博大V』轉發出來,引發大陸輿論討論,變成『臺灣人認為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臺灣民眾真的這樣想嗎?當然不啊!我周圍的臺灣年輕人,還都覺得大陸挺有錢的呢。」
  「再比如,臺灣高鐵是什麼樣子?我上次回臺灣,搭了高鐵從高雄回臺北。一上車,我發現非常安靜、不敢大聲說話,臺灣高鐵的體驗感非常不錯。此外,臺灣明年會加薪,為什麼?大陸人普遍不熟悉臺灣的薪資結構,我想告訴大陸讀者:臺灣最低薪資上漲,受惠的是哪些人?」
  「大陸人很難想像,為什麼這麼多有好學曆的臺灣人會去當基層的服務業人員,比如保安?大陸人很難想像,臺灣保安的薪資其實比很多辦公室白領都高。我想把臺灣的情況介紹給大陸讀者,想讓兩岸更瞭解彼此。」
  於喜愛研究歷史的符坤龍而言,這些都不只是臺灣發生的瑣事或兩岸之間的小事,而是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從陸客赴臺自由行暫停後,兩岸如何接觸、交流、往來,記錄下來這些,日積月累,就是一個時代的紀錄。不論是兩岸旅遊議題、臺灣醫療話題,『每篇文章,都講一個歷史』,努力記錄下一個時代,這是我開今日頭條帳號的初心。」
  臺灣人來廈門,「缺乏曆練」
  自然,幾年前符坤龍來廈門之時,並沒有想到會出書、經營自媒體。
  2016年,符坤龍來到廈門,為一家私人企業做物業管理。理由跟許多選擇「西進大陸」的臺灣人一樣——經濟與發展機遇。
  「物業管理在大陸的『上限』可以很高,年薪可以開到50萬到80萬。在臺灣,我已經做到豪宅的物業管理,算是行業頂尖,年薪最多22萬左右。但我剛來廈門,薪資就有30萬,還是在廈門。若有談到上海與北京,薪資能更高。」
  「當然,在物業管理這一塊,兩岸會有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在大陸做物業管理,會面臨一個情況:管理層相對高薪,與基層員工薪資有不小的落差,這會使雙方在溝通上面臨問題。臺灣的物業管理則會面對發展有限、管理層人才外流的現象。」
  為什麼一些大陸企業願意從臺灣招物業人才?符坤龍表示,臺灣注重於軟實力,在高端服務這一塊臺灣人才仍具備優勢。
  「臺灣注重服務意識與小細節,也會有比較新穎的想法,比如在這間社區如何開一間有別於其他社區的特色商店?社區造景如何服務於居民小孩的遊樂實用性?臺灣物業服務甚至會『客制化』,因為每個住戶需求不同。但大陸大樓的住戶普遍更多,『客制化』服務不太現實。」
  「臺灣物業費本來就比較貴,同樣中上價格的社區,兩岸物業費對比:廈門的物業費大概每平米10元,臺北的則大概每平米15元到20元。」
  在對大陸還不那麼瞭解的情況下,直接來廈門工作,有沒有感受到兩岸有什麼不同呢?符坤龍笑道,「很多臺灣人會說,『來廈門沒有曆練到』。因為周遭人說的話與臺灣都相似,天氣、民俗無一差別。」
  「我家樓下與我相熟的小攤販,有次過年他跟我說『帶點水果回去』,我說我得回臺灣、不能帶水果,結果他大吃一驚:原來你是臺灣人啊,我根本沒聽出來!」
  「我的孩子也在廈門上學,他小學一年級時來這裏,融入得超級快!才來兩三個月就會用拼音打簡體字了!」
  「廈門沒有讓我感覺是『外出打拼,離鄉背井』,我很幸運,來大陸的第一站是廈門。」
  兩岸歷史連結,人為很難切斷
  在越來越瞭解廈門後,符坤龍投入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工作。
  當時廈門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期望更多臺胞加入,參與進兩岸歷史文化的志願工作,符坤龍並非研究歷史的學者,但喜愛歷史、更喜歡用講故事的方法撰寫歷史的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
  而後有位研究閩南文化的老師要寫廈門與臺灣的歷史,找到了符坤龍,這便是《飛越海峽的歌》一書的撰寫契機。
  近年臺灣部分政黨人士將兩岸歷史連結政治化,比如將閩南話考試「更正」為「臺語考試」,在符坤龍看來,政治操作很難撼動歷史現實。「日本殖民時期為區隔臺灣人說的閩南話與日語,閩南話在臺灣民間遂以『臺灣話』稱之。兩岸聯結,人為是很難完全切斷的。」
  深入瞭解並挖掘廈門在地歷史的符坤龍,親身體認了廈門與臺灣,有著切不斷的歷史淵源。
  「廈門海滄區有個青礁村,青礁村有個歷史名人,這位名人在臺灣有紀念館、且人人皆知——那便是顏思齊。臺灣視顏思齊為開發臺灣的名人、被尊為『開台王』,而早幾年的海滄區,未專注於這一塊。後來我們挖掘了這樣的連結,兩岸同胞共同以此建立交流。兩岸的顏氏宗親每年共同舉辦祭拜儀式。2021年,紀念顏思齊開台400周年系列活動,是臺灣雲林縣的重點活動。」
  「所以,誰說臺灣青年對歷史、對兩岸聯結全然無興趣的呢?其實,採取對的方式方法,是有機會讓臺灣年輕人對兩岸歷史產生興趣的。在臺灣中南部,研究顏思齊的學者非常多,還有將其的功績編成歌仔戲、布袋戲的故事。其實,臺灣年輕人並不那麼排斥與大陸的連結。」
  (林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