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獲授勳實體個人 感謝政府及社會肯定​

  【本報訊】本年度授勳儀式將於月底舉行,多個獲授勳實體,感謝特區政府及社會的支持肯定。有獲授功績獎狀的學生稱,感謝政府提供平臺,讓青少年有更多機會,參加國際性賽事。他們均表示,未來會繼續學習,用知識回饋澳門社會。
  本年度授勳儀式,有來自四間學校的學生獲授功績獎狀。其中培道中學天文小組,在2023年成為澳門首支,由師生共同發現小行星的隊伍,其發現的小行星「2023HZ9」,更獲得國際天文聯會認證。培道中學天文小組及澳門4名學生獲授予功績獎狀,他們紛紛表示深感榮幸,並強調將激勵他們繼續在學習與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培道中學校長李寶田昨日表示,能獲此榮譽不僅充分肯定天文小組的努力和成就,亦是對培道持續推行科普教育與學科結合的肯定。學校將在過去成績上配合國家教育政策,特區發展方向,結合校外科技機構、大學,推動科學及科技教育人才培養。期望增強學生對科學宇宙認知能力,為科學研究發展獻力。天文小組成員林同學和黎同學也表示,加入小組後,他們不僅學到了各領域的知識,還提升了對物理、生物和化學等學科的認識和興趣。他們未來有意修讀數據分析、生命科學等學科,為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聖保祿學校學生吳文傑感謝學校、家人、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以及特區政府的支持和栽培,獲此榮譽不僅增強他的自信心和信念,也激發了他更加努力學習、不斷前進的動力。他對數學和電腦深感興趣,形容兩個科目充滿奇妙感,並有意朝著有關專業的方向發展。他鼓勵大家不斷嘗試和尋找自己的所長,只有感興趣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逐步提升能力。
  在「2024年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培正中學學生徐子恒「用於消化道治療的『特洛伊』微型機器人」及梁博睎「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活性材料的一步合成」分別勇奪機械人與智慧機械範疇的大會四等獎和能源:可持續材料及設計範疇的大會四等獎。徐子恒袒露研發初衷時稱,他的婆婆因疾病需服用大量藥物,但同時也帶來脫髮、嘔吐、胃口差等副作用。他從初三開始研發第一代機械人,旨在通過機械方式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並提高藥物的利用率。今年參賽的作品是第四代機械人,融合了工程方法來解決生物問題。目前已著手研發第五代機械人,將不斷優化和完善。梁博睎稱,因高一時加入學校應用物理創研小組的經歷,從而開始有關電池的研究及實驗,認為研究成果對當前電動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電池耐受性考驗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未來他會選擇與物理密切相關的升學方向,能探索更多可能。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高一學生王璨瑩積極參加多項澳門、全國性、全球性不同類型的比賽、交流及表演。同時作為學校科學學會的成員之一,曾參觀望廈山環境資訊中心,加深對科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因自身對生物、化學、物理等有著濃厚的興趣,未來希望在科技和科學領域有所發展。

培道中學天文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