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座談會宣傳 樓宇滲漏水制度

  【本報訊】街坊總會中區辦事處昨日舉行座談會,宣傳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並透過示例分享該法律實際應用,同時收集大眾對處理房屋滲漏水問題意見。有嘉賓期望透過持續和民間社團加強有關法案普及宣傳。
  政府於去年九月正式實施《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法案。議員梁鴻細在座談會上表示,在協助居民處理滲漏水問題時,有成功案例,亦有未能聯絡業主的情況,雖然可透過必要仲裁解決,但居民會認為廢時失事,同時亦要支付相關費用,形容是「困局」,建議政府加強與社團合作多做宣傳。他又引述居民反映,有部分遇到滲漏水問題的業主,因需要支付較高的仲裁及檢測等費用卻步,期望政府能為有需要居民提供協助。
  街總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秦昶表示,法律去年(2023年)9月生效至上月(11月),中心已協助182棟大廈召開業主大會,處理塞渠漏水及矛盾調解50宗,法律諮詢93宗。
  秦昶表示,目前澳門最難解決就是滲漏水檢測入屋難問題,部分大廈住戶不願意配合檢測,或部分租戶認為入屋檢測需要徵得業主同意,因此拖延了檢測進度,找不到滲漏水源頭,也無法開展下一步維修工作。不但令滲漏水問題繼續惡化,亦影響大廈鄰里之間關係,令滲漏住戶陷入兩難局面。政府於去年九月正式實施《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法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到居民處理樓宇滲漏問題,尤其在滲漏水入屋難問題發揮促進作用。
  他們認為,雖然當局持續透過電視廣告、社交網絡、社區巡展等方式宣傳有關法案,但現時不少居民對法案認知度不高,期望透過持續和民間社團加強有關法案普及宣傳。同時因應社會變化,適時調整法案,並提高舊式大廈樓宇維修資助力度及簡化有關申請程式,藉此提升居民對樓宇維修保養的積極性,減少大廈結構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