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校園廣播里,童聲演唱的《歌唱祖國》迴響。16歲的蔡採晴身姿挺拔,邁開步伐,一絲不苟地進行著隊列訓練。
儘管高三學業繁重,但作為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國旗隊隊長,蔡採晴始終割捨不下「國旗手」的身份。
對於這裡的師生而言,每周一舉行的升國旗儀式,還有特殊的意義: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就在濠江中學升起。
1949年10月1日,時任濠江中學校長杜嵐頂著重重壓力,讓一面自己縫製的五星紅旗飄揚在學校上空。75年來,濠江中學堅持每日升國旗,讓愛國的薪火在國旗下代代相傳。
「當國旗手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回憶起初三入選國旗班的時刻,蔡採晴臉上依舊蕩漾起激動的笑容。
蔡採晴同時還是澳門學界升旗隊的一員。2023年,她以學界升旗隊成員的身份,走入解放軍駐澳部隊氹仔軍營,參加青年學生國旗手培訓活動,訓練中式步操,學習升旗要領。
「抬頭挺胸身體要穩,正步走抬腿高度20厘米,踏步要有力度,動作要迅速利落」……在軍營訓練時的心得要領,蔡採晴始終熟稔于心。
「那次訓練讓我體驗到了軍營升旗的全過程,也感受到了軍人練習升旗儀式的不容易。」蔡採晴說,軍營里的訓練讓她體會到了作為旗手的「信念和使命感」。
「學界升旗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負責學校國旗隊訓練的教師鄧輝鴻告訴記者,近些年,「爭當國旗手」的氛圍在澳門青少年學子間逐漸升溫。
不獨濠江中學,澳門很多中小學都在加強國旗手隊伍的梯隊建設。
「我們在小學部也有遴選學生組建升旗隊,從基礎的踏步、隊列訓練抓起。訓練中的優秀表現會隨著他們升學進入成長檔案。」澳門教業中學學生處主任助理方海金說。
澳門教業中學小學部的六年級學生石芷函是小學升旗隊的護旗手。「我很喜歡升旗,升起的國旗象徵著我們的祖國。」石芷函說,她希望多多了解祖國的歷史,「很想去西安看看兵馬俑」。
據方海金介紹,國旗隊成員大多也是校內興趣廣泛、社會責任感強的學生。「有些孩子是校內的『小書法家』『小外交家』,還有許多在學校參加了學生會、義工隊。」
如今,澳門所有學校已實現升掛國旗全覆蓋。澳門大學于2018年正式成立學生國旗儀仗隊。這支由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自發組成的隊伍6年多來持續成長壯大,已成為澳門高校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正步走!」早晨八點,曙光照拂澳大蓮花廣場,身著海軍藍制服的學生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在澳門特區區旗和澳門大學校旗映襯下,冉冉升起,迎風招展。
參與升旗儀式的方陣隊伍總計30餘人。他們分為儀仗方陣與標兵方陣,其中護旗方陣還分為升旗手、口令員、護旗手、刀手等。
據國旗儀仗隊成員介紹,每逢國慶日、回歸紀念日、畢業禮等重大時間節點,學校都會舉行盛大莊嚴的升旗儀式。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觀禮的人群中,還包括來自海外的留學生。
「他們太酷了,就像士兵一樣。下一次我還要來。」澳門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安哥拉留學生雅尼克說。
「當時想入隊,最初就是因為國旗隊這一身海軍藍。」澳門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副隊長高雅柔告訴記者,要進入身著制服的護旗方陣,需要經歷選拔,除了半年時間的入隊考察,還有一年左右的標兵試煉。
「我們會通過日常訓練考察隊員的身體素質、精神面貌、愛國情懷等。」負責帶訓的旗隊副隊長何曉盈說,旗隊要求每次升旗儀式之前,全體隊員早晨六點半集合參加早訓。
訓練時嚴肅認真的旗手們,到了休息時間,便立刻嘰嘰喳喳聚在一起,歡快地聊起天來。
「訓練之外,大家是很好的朋友,私下也會組個團進劇場看演出、到珠海看航展。」高雅柔說,也正是因為這種融洽的氛圍,所以口令聲響,大家就會立刻聚集起來,組成那支團結一心、整齊劃一的隊伍。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駱偉建說,一支堅強的愛國愛澳隊伍,是澳門能夠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讓這支隊伍薪火相傳,是澳門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重點。」
澳門大中小學各個教育階段都有基本法教育的相關內容,憲法和基本法被列為大學必修課。由澳門大學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過去5年的學生學習數據顯示,澳門特區開展國情教育成效顯著。
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澳大學生國旗儀仗隊的成員們相聚在校內廣場上,專門為特別行政區錄製了一段視頻,獻上深切的祝福。
「我心中澳門的未來,就是區旗伴著五星紅旗冉冉上升的模樣。」高雅柔說。
(黃揚 劉暢 郭雨祺/文)
特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