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獨一無二的賽道!」52歲的英國電單車傳奇賽車手路達這樣評價東望洋賽道。今年11月14日至17日,第71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燃情上演,來自世界各地的車隊和車手展開激烈角逐。
這座陸地面積僅有約33平方公里的海濱小城,正努力擺脫「博彩」依賴,邁向多元發展。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賽事演出,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也為澳門帶來嶄新的城市形象;「體育之城」「演藝之都」的新品牌,如鳥之雙翼,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賽出城市活力
速度與激情,一年一度在寸土寸金的小城「狂飆」。
車如離弦之箭,漂移驚心動魄,耳邊是馬達轟鳴和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最負盛名的葡京彎觀景臺,人們近距離感受賽車的火熱氣氛。
格蘭披治大賽車是澳門特區最具規模、歷史最悠久的體育旅遊品牌項目。近年來,隨著種類繁多的賽事落戶,澳門的體育氛圍愈發濃厚。
除了本土的「老牌」賽事——澳門國際馬拉松、澳門國際龍舟賽外,澳門國際乒聯世界盃(ITTF)、WTT澳門冠軍賽、國際排聯2024年世界女子排球聯賽澳門站、澳門斯諾克大師邀請賽……一系列特色體育賽事已成為澳門的閃亮名片。
「作為世界乒乓球三大賽事之一,ITTF自公佈舉辦以來已引起熱烈迴響,半決賽及決賽門票在開售後迅速售罄。」賽事主辦方之一、銀河娛樂集團企業事務董事林志成說。
澳門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體育之城」。「每個月至少舉辦兩場國際賽事,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用體育盛事吸引八方遊客。」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體育之城」建設進一步豐富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賦予休閒娛樂以更加積極、更富活力的特徵。
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建設「體育之城」成績斐然。曾在澳門比賽30年、贏得9個冠軍的路達表示,雖然東望洋賽道曲折依舊,但澳門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
「賽事的獨特性以及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方式,讓澳門顯得特別非凡。」他說。
演繹多彩風情
歌聲與歡笑,久久回蕩在路氹區繁華的金光大道上。
從年頭到年尾,多場演唱會、綜藝活動在金光大道附近的各大演出場所接力舉行。「演藝之都」成為不夜城,提升酒店、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收入。
銀河綜藝館自落成以來就成為路氹城上璀璨的明珠。據介紹,銀河綜藝館連同銀河娛樂旗下多個演藝場館,自2023年至今已舉辦逾180項娛樂表演盛事以及5項大型體育盛事,逾百萬名世界各地的觀眾到現場觀看。
「白天逛景區、晚上看演出,正成為旅遊新常態,『演藝之都』成為澳門旅遊的新名片。」澳門城市文化促進會會長劉長妹表示,遊客延長了旅遊時間,豐富多元澳門旅遊夜經濟。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全球一些知名城市都以演藝事業作為發展定位。建設「演藝之都」有望發揮跨界聯乘作用,以文藝盛事豐富文旅體驗,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大三巴前的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活動、裝點全城的澳門藝術節、龍環葡韻前絢爛多姿的中葡文化藝術節……中西交融的澳門,正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據澳門特區政府資料,2023年,政府及民間舉辦的各項藝文活動參與人次接近2000萬,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大型演唱會等活動觀眾達100萬人次,產生約11億澳門元票房。
「這些盛事活動體現了澳門『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的品牌形象,讓澳門的文旅經濟發展更趨多元。」澳門旅遊大學管理及專業發展學院講師錢盈說。
背靠祖國共用榮光
喜悅與激情,流淌在共用榮耀的澳門民眾心中。
8月31日,2024年巴黎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抵達澳門,展開一連三天的訪問行程,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部分奧運冠軍訪澳開始,內地奧運健兒已連續七次訪問澳門。這是國家對於澳門的關愛。
文體成為聯結澳門與祖國內地的有力紐帶,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
背靠祖國,聯動灣區,澳門體育事業迎來加速奔跑的最好契機。
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澳門將承辦十五運會乒乓球、女子排球成年組、三人籃球、男子籃球18歲以下組等競技項目和空手道項目的群眾賽事活動。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形容:「這是國家贈予澳門特區的禮物。」
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局長張子軒表示,回歸祖國25年以來,通過「一國兩制」的優勢,澳門體育賽事聯動全世界。
2024年,在由中日韓三國共同發起的文化城市命名活動中,澳門特區獲得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殊榮。梁惠敏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開展一系列大型文化博覽、國際會議、非遺展演以及體育和旅遊盛事等活動,加強澳門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努力把澳門打造為中國的『文化名片』,為更好地傳播中國價值、中國理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說。
(《新華社》李寒芳 劉剛 郭雨祺/文)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