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成都12月23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一行23日到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參訪,並出席「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馬英九表示,在民進黨的政治操弄下,臺灣出現「去中國化」的錯誤方向,必須撥亂反正。
當天上午,在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下,馬英九率臺灣「大九學堂」學子前往杜甫草堂參觀。進入這座川西古典園林,馬英九一行參觀茅屋故居、詩人餘光中《鄉愁》石碑及大雅堂等景點。在石碑前,馬英九駐足停留聆聽講解,並提及《鄉愁》在臺灣的高傳誦度。
在隨後舉行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中,馬英九致詞前特別朗誦杜甫詩作《春夜喜雨》,引發現場掌聲一片。馬英九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共用中華文化,在臺灣因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下,出現「去中國化」的錯誤方向。「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必須要撥亂反正」。
馬英九強調,大部分臺灣人對中華民族認同有堅定的信念,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註定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也深植於炎黃子孫血脈之中。
座談結束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康震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兩岸在文化上同根同源,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國傳統詩詞都有同樣的喜愛,也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兩岸年輕人要一直手拉手,永遠拉到老」。
對於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傳統文化,臺灣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渡指,文化能夠傳承在於創造力,構建讓兩岸年輕人共同創作的平臺,便可讓他們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來自臺灣海洋大學的林同學說,「冬至這天到成都,吃了餃子、湯圓和羊肉湯,一次性體驗三個地方的文化」。中華文化根植於大家的日常生活,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三年九個月,創作詩歌有240餘首流傳至今,被譽為「詩聖」。
馬英九成都參觀大陸「人造小太陽」
香港中通社成都12月23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一行23日下午抵達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參觀有「人造小太陽」之稱的中國環流三號可控核聚變裝置。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岑旭表示,大陸在能源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供臺灣學習。
在中國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下,馬英九與臺灣「大九學堂」學生一同造訪位於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參觀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三代聚變平臺,該平臺也被稱為「新一代人造太陽」。
西南物理研究院是大陸成立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利用的專業研究院。中國環流三號創造了大陸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的新紀錄,標誌著大陸核聚變研究面向聚變點火邁向重要一步,技術水準躋身國際第一方陣。
身處核聚變平臺的巨大裝置前,馬英九與參訪學生都露出興奮神色,全程仔細聆聽研究院講解員的細緻解說,深入淺出地感受大陸核工業的迅速發展。
蕭岑旭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安全、清潔、穩定、永續的能源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大陸在這方面有先進的經驗,希望臺灣可以摒棄對部分能源的偏見,與大陸進行交流合作,對兩岸關係發展也是很好的方向。
接下來,馬英九一行在四川還將參訪武侯祠、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地,預計26日返回臺灣。
馬英九參觀三星堆籲兩岸研究機構合作
香港中通社12月23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近日帶領「大九學堂」臺灣青年參訪大陸,22日前往位於四川德陽的三星堆博物館參觀。馬英九呼籲兩岸研究機構合作,讓更多臺灣民眾瞭解中華文明精華。
三星堆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有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先後出土包括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等等。
綜合臺媒報道,在兩個小時的參觀過程中,馬英九頻頻讚嘆。他表示,三千多年前的精美文物能保存下來,讓他相當感動,同時也驚訝於當時約為商周時期,居然有這麼高度的工藝技術。
馬英九對大陸這些年在保存各項文物與遺址上的認真表達敬佩。他表示,很多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陸有這樣的用心,值得臺灣學習與參考。他建議,臺灣歷史研究機構和學者可與三星堆博物館聯繫合作,讓更多臺灣民眾有機會瞭解這個偉大的發現與中華文明的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