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食安問題引關註

舒語
  古語有雲:「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牽動著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澳門的旅遊業蓬勃發展,食品衛生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澳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然而,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卻時常令民眾和遊客感到擔憂。
  近日,網上流傳影片顯示,清晰拍得在來來超市內的鮮活食品貨架上,一隻老鼠撕咬開一新鮮河粉包裝,進食得津津有味、旁若無人。短片共吸引近上萬次觀看,及後分別被轉載至內地的社交平臺。市政署接報後即時派員前往該連鎖超市旗下全部分店排查,勒令位於石排灣業興大廈地下、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百利寶花園地下、俾利喇街粵華廣場地庫的三間來來超市分店即時停業整頓,銷毀場內所有鮮活食品。
  市政署食品安全部門工作人員巡查來來超市各分店,在現場所見,部分店內環境衛生情況一般,企業的防控鼠患措施不足,食物處理區未有妥善安裝防鼠設施,倉貯區發現鼠患出沒跡象。基於存有食安風險,市政署已即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勒令涉事三間來來超市分店停業,全面清潔消毒,銷毀場內所有鮮活食品,直至通過複查複檢。
  市政署持續加強巡查本澳各區餐飲場所及超市,1月5日在澳門田畔街食肆「孫尚香」發現鼠患,已即時勒令涉事商戶停業整頓,銷毀場內所有鮮活食品,並要求網上外賣平臺將涉事商戶下架,以阻截風險蔓延。
  市政署表示,防治鼠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須從源頭預防。要取得成效更有賴全澳業界及居民積極配合,改善環境衛生。市政署除持續主動巡查飲食業界外,業界亦有責任制定有效的蟲鼠防控管理計劃,定期檢查和妥善維護各項防蟲鼠設施,有效防止蟲鼠進入、匿藏及孳生繁殖。
  來來超級市場隨後發佈道歉聲明。內容提到會認真反思,以此作為教訓並不斷改進。承諾將進一步優化管理流程及環境衛生,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聲明內容表示:「我們對最近旗下超市店內發現鼠患的事件,給大家帶來不愉快的購物體驗,在此向各位深表歉意。」
  聲明稱,「一直以來,公司非常重視食品安全與衛生管理。此次鼠患事件,暴露出超市的管理疏忽與不足。事件發生後,已迅速委託專業清潔消毒公司,受影響分店立即關門及全面清潔消毒,著力解決鼠患。同時,針對所有貨品及設施亦會詳細檢查,相關食品已即時棄置,確保提供衛生整潔及安全的購物環境給顧客。另外,旗下超市分店亦會同步全面清潔消毒,會認真反思,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再次表達真誠歉意,將以實際行動保障顧客的購物環境安全衛生,並永遠重視顧客的健康及感受。」
  在澳門,超市、食肆老鼠橫行,或只屬冰山一角。居民隨處拋垃圾和廚餘亂棄是老鼠繁殖的主要原因。許多居民對垃圾的處理缺乏重視,隨意將垃圾堆放在街頭,這為老鼠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特別是在狹窄的小巷中,堆放的垃圾更是為鼠患提供了滋生的溫床。
  許多食肆和超市的食品存放不夠妥當,未能有效防止老鼠的侵入。食物暴露在外,或是垃圾桶沒有蓋好,都會吸引老鼠前來覓食。這不僅影響了食品安全,還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老鼠能傳播多種疾病,且對食物、財產以至大眾人身安全等均具有破壞性,防控鼠患工作尤其重要。1895年粵港澳三地同時爆發鼠疫,澳門過千人死亡。澳門鼠患持續,究竟有多少老鼠?沒有一個確實數字。但據互聯網上資料,1995年時曾有人作出估計,當年澳門老鼠有100萬至200萬隻,經過多年繁衍,數目可能更驚人。
  現時市政署屬下環境衛生處滅鼠組在全澳設置約千四個鼠餌盒,由專人跟進餌盒誘殺鼠隻及補充藥餌。與十年前相比,數量增加約十倍,反映當局重視滅鼠工作。惟鼠患問題不但未能根治,似越見嚴重。澳門人口密集,尤其在一些舊區,多年來備受鼠患問題困擾,狹窄橫巷堆放一袋又一袋家居垃圾,老鼠、蟑螂橫行,環境衛生惡劣,實在有損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形象。
  中區社諮委蔡通認為,食安是居民的頭等大事,餐廳、超市等有密集人流和食品流通,若不做好衛生,令食品接觸到污染物或病原體,有機會引致食源性疾病。《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規定經營者負有確保場所設有防止昆蟲及齧齒類動物滋生的設備,並處於良好運作的法律義務,其他的飲食和食品生產場所經營者也受法規規範。
  是次涉及的超市分佈全澳,顧客絡繹不絕,居民關注事件後續處理。蔡通希望市政署持續發放相關資訊,公佈排查同類場所的衛生安全結果,釋除公眾疑慮。同時,市政署應完善巡查機制,科學地結合區域滅鼠,判斷不同時期的鼠患高風險地區,並檢查該地區內的餐飲、外賣及鮮活零售食品場所等,並呼籲經營者時刻做好防鼠工作。
  蔡通建議當局委託第三方學術機構,適時調查評估本澳整體鼠患防控工作,以便客觀瞭解當前滅鼠方式與成效,並引入智慧滅鼠工具,判斷鼠患風險較高的地方,精準投放鼠餌盒,提升滅鼠成效。另通過宣教提高公眾防治鼠患的認識,鼓勵居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保持環境清潔的習慣,營造「無鼠社區」。
  在疫情期間,來來超市因坐地起價而被消費者委員會撤銷誠信店標誌的事件,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批評。這一事件凸顯了在特殊時期,部分商家為了追求利益而違反商業道德的問題,對消費者造成了不信任感。
  隨著鼠患事件的曝光,這一情況無疑會進一步損害來來超市的聲譽,並對其未來的經營造成負面影響。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是建立在誠信和透明的基礎之上,而屢次的失誠行為只會削弱這種信任。
  作為澳門最大型的連鎖超市之一,這些醜聞實在有損其「澳門人的超級市場」的品牌宣言。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來來超市自身,也對整個零售業的形象造成了損害。其他商家可能因此受到牽連,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度下降,最終可能導致購買行為的改變,影響整體經濟。
  因此,商家應該更加重視誠信經營,並積極改善自身的服務和產品質量,以重建消費者的信任。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加強監管,確保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為適應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要求,內地於2009年修訂並公佈了全新的《食品安全法》,隨後又頒佈了《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澳門也建立了食品安全法例,包括食品標籤法例及其修訂案、消費者保護法例及其修訂案等。
  澳門的食品衛生管理主要依賴《食品安全法》和相關的行政法規。這些法律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儲存和銷售均有明確的規範。然而,隨著食品供應鏈的全球化,單靠本地監管難以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澳門有設立食品安全統籌小組為食品安全監管總協調人,由衛生局、市政署、經科局、旅遊局、消費者委員會等多個部門以相互協作的方式共同管理。其中,衛生局負責進出口食品安全的檢驗、檢疫等方面;市政署負責內地輸澳鮮活、蔬菜食品管理標準。經科局負責食品工廠發牌、執行預先包裝食品標籤法之規定及其相對應監管措施;旅遊局負責與旅遊相關的餐廳、酒店、酒吧的牌照發放;消委會為消費者健康考慮,負責食品的抽查、公佈、爭議裁決、勸論及教育等工作。
  雖然澳門有法律法規,但在實際執行中,餐飲業的衛生標準存在不平衡現象。一些知名餐廳在衛生管理上相對嚴格,但許多小型餐廳卻缺乏必要的衛生意識和管理措施。這種「大細超」的衛生標準也會導致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另外,澳門的飲食文化多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式料理,這種多樣性在提升澳門旅遊吸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食品衛生標準的挑戰。特別是一些小型餐廳和街邊攤,由於資源有限,往往難以達到應有的衛生標準。部分餐廳的食品來源不明,特別是街頭小吃。這使得消費者無法確保所食用的食品是否符合衛生標準。許多小攤販並未進行必要的食品檢驗,這使得食品安全隱患增加。
  而且許多消費者對食品衛生的關注度不足,往往忽視了食品的來源及其加工過程。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使得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難以做出明智的判斷,進一步加劇了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事故會對公眾健康造成直接威脅。比如,食物中毒的事件不僅影響受害者的健康,還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健康危機,增加醫療資源的負擔。此外,食品安全問題還可能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如慢性疾病的發生。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澳門的食品衛生問題直接影響到其旅遊形象。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導致遊客對澳門的評價下降,影響到未來的旅遊選擇。旅遊業的衰退又會進一步影響當地經濟,形成惡性循環。
  其實,由澳門旅遊城市的性質和資源稀缺的現狀決定,澳門的食品構成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即生鮮食品(如雞鴨活物、蔬菜水果等)、餐飲業、預包裝食品,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上重點有三:一是對內地供澳食品的監管;二是對旅遊業食品的監管;三是對預包裝食品的監管。
  觸目驚心的三聚氰胺毒牛奶、蘇丹紅雞蛋、鼠頭鴨脖、罐車運食用油等,足見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挑戰無時無刻不在,內地近年來頻發的突發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催生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度的設立。現在國家、省、市、縣、鄉(鎮)五個層面上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度,按照事故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設立應急處理指揮機構、日常管理機構、專家諮詢委員會,監測系統、預警系統、通報制度、舉報制度,規定了報告程式和回應程式。澳門目前在這方面仍然處於制度缺失狀態,可以借鑒內地這種風險管理措施,確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度。
  澳門政府應加大對食品衛生法規的執行力度,對違規餐飲業者進行嚴厲的懲罰,並建立健全的舉報機制,鼓勵消費者舉報不合格的食品和餐廳。定期的檢查和隨機抽查應成為常態,以確保食品安全。
  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強對公眾的食品安全教育,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消費者對食品衛生的重視程度。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和其他平臺,發布食品安全知識,提升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針對小型餐飲業者,政府可以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改善衛生條件。定期的培訓和衛生認證制度也能提升小型餐廳的衛生管理水準。
  民生是社會穩定之基,而食品安全則是民生之本,食品衛生問題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挑戰。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改善食品衛生狀況。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澳門的飲食文化在健康的環境中持續繁榮,並吸引更多的遊客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