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首次將農曆新年確定為全球性公共假日,這一決議得到了聯合國會員國和秘書處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農曆新年(春節)正式成為聯合國假日,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體現了聯合國宣導的多元包容的文化價值理念,必將促進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包容、交流和互鑒。
作為中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慶節日。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地球上凡是有中華兒女的地方,春節(農曆新年)的節日氛圍一定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回想當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工作的日子,每逢春節將至,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總要舉行盛大的春節招待會,與各國駐聯合國代表、聯合國秘書處官員、中國籍國際職員以及華人僑胞代表共賀農曆新年的到來。聯合國秘書長等國際組織高級官員也會紛紛致辭或發來賀電,向中國人民祝賀新春佳節。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大會事務部中文處的同人會組織中國籍國際職員歡聚一堂,共度歡樂時刻。每到大年初一,紐約唐人街也一定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旅美華人華僑會以傳統的舞獅和遊行等形式慶祝春節(農曆新年)。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過農曆新年。除了中國,一些亞洲國家也十分重視這個傳統節日。這些國家要麼是像越南、朝鮮、韓國這種歷史上與中國淵源較深的東亞文化圈鄰國,要麼是像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這種華人華僑比較多的國家。多年來,中國和其他有關國家一直主張聯合國把春節(農曆新年)納入聯合國公共假日的範疇,但由於亞洲國家在聯合國的影響力相對較弱,且有關國家對這一傳統節日的稱謂和內涵意見不盡相同,致使爭取把春節(農曆新年)列為聯合國公共假日的努力一直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形勢和格局近年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中國為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艱苦奮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學技術和軍事實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穩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中國對聯合國的貢獻與日俱增,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高,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另外,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處理與聯合國及其他國家的關係時,一貫秉承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公正立場,總是盡最大努力爭取用協商一致的方式解決各方關切的問題,中國的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和支持。
中國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公共假日,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宣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務實行動。考慮到一些國家對中國春節這個稱謂的關切,中國贊成統一使用「農曆新年」這一中性但同樣客觀的提法,從而消除了一些人不必要的擔心,成功與有關國家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推動了聯合國對這個訴求的審議進程。
鑒於春節影響力巨大,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把春節(農曆新年)定為法定節假日。另外,春節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人類共同的寶貴遺產,春節文化的豐富內涵體現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包容和交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推崇的價值觀。
春節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的背後,是日益提升的中國國際地位和中華文明的巨大影響力。作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聯合國將春節(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日即是對中國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認同。這一舉措將有助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國際社會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敬重。
春節寓意喜慶祥和,代表著春天的溫暖和希望,飽含人們對萬象更新的期盼,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和睦、和諧、和平的精神內核。全世界即將迎來下一個龍年春節(農曆新年),共同的意願和慶祝將有助於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共處和相互成就。在當今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時代背景下,世界擁抱春節(農曆新年),也是在期待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萬經章/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