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輿論:解放軍臺海演訓針對性明顯

  臺灣輿論:解放軍臺海演訓針對性明顯
  【中新社臺北4月1日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日開始位臺島周邊組織軍事演訓活動。臺灣輿論認為,此次演訓針對性明顯,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必要反制。
  臺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當日接受《聯合報》採訪表示,大陸方面點名賴清德,同時指出不針對廣大臺灣同胞,表明既是必要反制,也是區隔對待。
  注意到大陸多支海警艦艇編隊位臺島周邊海域組織執法巡查,張五嶽分析,從《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的角度來看,大陸目前更多通過立法和執法的方式來彰顯對臺灣擁有主權且行使具體管轄權。他認為,大陸正在加大力度運用法律進行反「獨」與促融、促統。
  聯合新聞網關注到解放軍東部戰區當日陸續發佈的海報及視頻,報導以《降妖除魔》為例指出,影片中出現臺北101大樓、漢口街等畫面,隨後是導彈發射畫面,針對意味十分明顯。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概括此次演訓的三個特徵為無精准開始時間、未公佈覆蓋海域、不設置演習名稱。他說,這反映出近期賴清德拋出所謂「17項策略」、大陸配偶被迫離臺等事件發生後,兩岸關係愈發緊張。
  臺灣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陳奕帆認為,此次演訓沒有冠以代號,意味著「聯合利劍」規模的演習會越來越頻繁。
  張競表示,和平穩定既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他呼籲民進黨當局負起責任,維護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穩定。
  學者解讀解放軍臺島周邊演訓:堅決反「獨」,和平才有保障
  【中新社北京4月1日電】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日位臺島周邊開展的聯合演訓,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演訓旨在給予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嚴厲震懾,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看清,只有堅決反「獨」,臺海和平才有切實保障。
  巫永平指出,臺當局領導人賴清德近期講話中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延續其去年以來的「新兩國論」,拋出所謂「17項策略」也直指大陸,意圖限縮兩岸往來,旨在將「新兩國論」制度化、體系化。針對如此嚴重的「台獨」行徑,大陸必然採取相應程度的懲戒措施,給予島內「台獨」勢力強大震懾。
  巫永平觀察到,解放軍每每在臺島周邊採取行動後,臺灣一些聲音常渲染所謂「影響甚微」。他表示,臺灣軍政界高層人士應很清楚,大陸每次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都會對「台獨」分裂勢力扼緊咽喉,且這種效果經數次累積後不斷擴大。
  「賴清德的挑釁言行正日益讓臺灣民眾真切感受到,『台獨』分裂勢力將為臺灣帶來切身危險。」巫永平指出,希望有更多臺灣同胞認識到,只有堅決反對「台獨」,臺海和平才有切實保障。
  巫永平認為,「台獨」分裂行徑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因素。他分析,近年來尤其2022年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竄臺後,便形成了「『台獨』挑釁在先、大陸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在後」的模式。去年賴清德上臺以來,這一模式愈加清晰,且啟用頻次越來越高。
  巫永平表示,賴清德以更激進的言行、更冒險的方式推進「台獨」,因此大陸方面的反制、懲戒措施必然進一步升高。1日進行的軍事演訓正是此一模式的最新展現。
  巫永平提醒,「『台獨』挑釁、大陸反制」的反應模式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不可能無限延續,大陸方面的耐心和容忍力是有限度的。臺灣民眾乃至國際社會唯有越早看清「台獨」分裂勢力引爆戰爭的極端危險,為反「獨」促統凝聚更多力量,才能在壓縮「台獨」活動空間方面掌握更多主動,各界所期望的臺海和平才能得到保障。
  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2025年首季度客流量同比增長近50%
  【中新社福州4月1日電】福州邊檢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站累計查驗福州馬尾至馬祖「小三通」客運航線船舶500餘艘次,旅客約20000人次,同比增長近50%。閩臺人員往來增速明顯。
  福州和馬祖一水相隔,福馬「小三通」航線以其航程短、價格便宜的優勢成為兩岸交流的便捷通道。通關的旅客主要以採購生活物資、探親訪友、旅遊休閒以及商務訪問的臺灣同胞為主。
  記者瞭解到,隨著清明節臨近,搭乘福馬「小三通」航線返鄉祭祖的旅客人數呈增長之勢,預計4月3日出現客流高峰。
  福州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站持續保持與客運站等相關部門密切聯繫,提前預測客流高峰,及時增派警力、加開通道;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設置「手牽手」「民俗活動」專屬通道,成立「鄉音伴行」服務小分隊,提供閩南語和福州話雙語通關服務,確保旅客快捷有序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