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輿論批民進黨當局對美關稅「未談先降」 籲重視兩岸經貿

  臺輿論批民進黨當局對美關稅「未談先降」 籲重視兩岸經貿
  【中新社臺北4月8日電】就美國宣佈對臺課征32%的所謂「對等關稅」,臺當局日前提出「五項應變策略」。島內輿論批賴清德還未談判先投降、以「跪式戰略」應對關稅挑戰,並強調「回頭是岸」,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才是正道。
  賴清德6日發表講話稱,臺灣對美國沒有計畫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臺灣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關稅戰開打,還沒談判先投降。」臺灣媒體人孔令信發文指,「五項策略」就是在向特朗普輸誠。臺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陳建維也批評臺當局以「跪式戰略」應對關稅挑戰。
  在臺灣退休大學教授王青勇看來,該策略潛藏三大風險:談判起點錯置、政策架構倒貼、讓利回饋機制缺失。若不立即修正,臺灣恐再度陷入「先行承諾、事後被動、訂單無門」的談判泥淖。
  島內民眾直言,賴清德聲稱臺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被關稅公佈結果重重「打臉」。也有民眾質疑臺當局是否對全球經濟風險有足夠的預判與準備。
  臺灣「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分析指,民進黨過去力行「倚美謀獨」政策,使得此刻能採取的措施被鎖定在繼續「奉行美國意志」的路徑上。「這般極盡向美國『獻媚取寵』的表態,像是自願當附庸於美國的『兒皇帝』,毫不尊重臺灣人民的意向。」
  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臺灣半導體相關產業列在額外加征而非「對等關稅」框架內,表明還在美方觀察名單裏,說明臺積電先前表態赴美增加投資1000億美元依然不夠。臺灣在「奉上」臺積電之後,是否只剩交更多保護費以換取美國手下留情?
  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分析指,從掀起「大罷免」開始,賴清德任由民進黨高層與綠營側翼發起罷免藍營「立委」,種下朝野難以彌合的裂縫,民進黨當局面對外侮,只能左支右絀,難以應對困局。
  臺灣媒體人林公正直言,在美投下關稅巨彈後,多國認為中國是穩定、自由貿易和全球合作的代表,積極考慮向其靠近。臺灣又有何理由與大陸交惡,將之視為「境外敵對勢力」?面臨「關稅核彈」重大危機,民進黨當局還要死抱無謂的「台獨」意識形態,繼續與大陸「為敵」嗎?
  「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需市場龐大。」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臺當局若能尊重企業投資理性和民眾人文親緣的正常發揮,重拾兩岸共同市場機遇,臺企在大陸穩步擴張的內需市場、多點式躍進的新質生產力產業圈內找到合適位置,並不困難。
  陳建維也強調,兩岸產業結構高度互補,臺灣的半導體、機械、化工在大陸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與龐大市場。「回頭是岸」,臺灣應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若一味將經貿重心全押在美國,只會成為美國產業政策的「肥料」,被榨幹再丟棄。
  臺當局要求陸配限期補繳「喪失原籍證明」被批政治打壓
  【中新社臺北4月8日電】臺灣當局「移民署」8日表示,已陸續通知具大陸身份且未曾繳附「喪失原籍證明」的大陸配偶限期補繳相關檔,逾期可撤銷定居許可或除戶。島內輿論指此舉是對廣大陸配的政治打壓。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和中時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許多陸配近日收到「移民署」寄發的通知書,被要求三個月內補繳「經海基會驗證之喪失原籍公證書」等證明檔,逾期未補將撤銷其在臺定居證及戶籍登記,引發輿論譁然。
  「移民署」8日聲稱,相關要求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作出,目的是避免民眾同時具有兩岸戶籍,「一切均是合理依序的行政作為」。
  臺媒稱,有陸配在二三十年前申請臺灣身份證時已提供過前述證明,現已擁有臺灣身份,並非依親居留或長期居留,但仍收到補繳要求。另由於數萬名陸配早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2004年修正前來臺,在大陸已無親人,恐難提供有關證明。
  臺股連續大跌 當局基金進場護盤
  【香港中通社4月8日電】臺北消息:美國「對等關稅」引發臺股大跌,近2個交易日指數累計下挫逾2800點。臺灣當局財政部門8日宣佈,決定啟動資金5000億元新台幣,最快9日進場護盤。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等關稅」,臺股7日大跌2065.87點,創史上最大收盤跌點,跌幅9.7%,臺積電等權值股跌停;8日跌勢放緩,收盤下跌772.4點。
  臺經濟部門「國安基金」8日提前召開委員會,決定執行市場安定任務,最快9日進場護盤,啟動可運用資金5000億元,為該基金設置以來第九度護盤。
  該基金委員會表示,美國公佈「對等關稅」措施,國際貿易秩序也劇烈震蕩,引發投資人預期通脹上升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升高的不安心理,衝擊臺灣產業發展,外資近期持續大幅賣超,不利臺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