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三寶」「中產三件套」「中產破產三件套」……過去這一年,「中產」可以說是最熱門的標籤辭彙之一,互聯網上關於中產的描述越來越趨向於刻板,且呈現出兩個極端:他們往往一邊癡迷千元起步的商品,另一邊月入幾萬卻什麼都買不起。
全網都在陷入一種中產迷思,大家都想問一句:究竟什麼是中產?
吵了這麼多年,人們漸漸發現這個問題很難有標準答案。但回看2024年互聯網上所呈現的「中產畫像」,我們還是發現了某種共性:中產始終都被浸泡在名為「消費」的海洋裏。
被「包裝」的中產的一天
互聯網上,典型的中產的一天,是從上班開始的。地鐵和打車,是你出行的主流方式,最起碼在北京上海是這樣的。
對北京中產來說,不是私家車買不起,而是地鐵、打車更有性價比。你很少為油費和電費皺眉,但卻難免為無法預計的堵車時間發愁。需要開會或者有重要會面的工作日,地鐵和公交是比打車、開車更為靠譜的選擇。
當然通勤路上的你,也沒閑著。你耳朵上基本掛著至少一只AirPods,和你一樣擠在地鐵裏的打工人也都很忙碌。在這裏,你至少種草過三款頭戴式耳機。它們分別是:Beats、Airpods Max和Sony。
戴上耳機,開啟降噪,你擁有了價值上億的私享出行工具。網易雲的日推歌單,小宇宙的推薦播客,喜馬拉雅的有聲書,微信聽一聽的有聲公眾號文都是屬於你的社交避難所。極少數情況下,你的耳機孔裏也會傳來打卡多鄰國時的外語單詞發音。走在一眾衝鋒衣的海洋裏,你無比確信:精神世界是獨立自我的唯一憑證。
通勤時段的北京,非機動車道上常有自行車的身影。除了地鐵口一車難求的哈啰、美團和青桔,還有一批裝備齊全的騎行人士。你見過雷軍同款的小布自行車,並將這款售價2萬的小折疊加入了自己的購物車。你也曾為某款更加高大炫酷的factor x碳纖維自行車心動,直到發現它的價格可以買下一輛特斯拉,才稍稍冷靜下來。
騎自行車通勤的中產身上總有一股金錢彌漫的味道。你不止一次在他們身上聞到過Le labo 33冷靜的檀香、Aesop清幽的鏡之密語,即便在馬路上,千元香水也依舊散發著迷人的芬芳。
早高峰的路上,你知道這些騎行者大概率也在通勤。Apple watch平等地記錄著每個人的運動量。你的同事,也是一個頭戴騎行頭盔,雙腿緊綁護膝的中產。他/她總是提前十分鐘來到公司,在淋浴間洗漱後,從公司衣櫥拿出那件常年掛燙平整的傑尼亞或者拉夫勞倫。換下運動裝,他/她依舊是全公司最靠譜的總監。
正式開始工作之前,你打開剛買的iPhone 16Pro Max,看到好友群聊裏傳來新八卦:建築相關專業的同學正陸續失業。想想自己還有300多萬房貸沒還,你自然地加入了這場討論人到中年艱辛的談話。並暗暗下決心晚上一定要去健身房,抓緊考證做教練,為不知何時到來的裁員做一些準備。
有備無患,這是你的人生信條。為了躲避午休時奮鬥者們的鍵盤聲,中午你會儘量去趟洗頭房或者按摩店。伴隨著師傅輕聲細語問好、輕音樂、流水聲,花錢購買一場資深午睡。再或者,去公司附近最像公園的綠化帶來一場wildeat(戶外野吃)。在公園20分鐘裏,感受牛馬自己的牧場。
被消費裹挾的「生活方式」
2024年一整年,你發現自己的衣服總是不夠用。
都市麗人風正被狠狠拋棄,休閒和運動風正在統治職場。一個典型中產的班味穿搭,往往根據時間呈現出不同的特性。
週一的例會上,拉夫勞倫襯衫、瓏驤的布包、鬼塚虎薄底鞋極是整個辦公室重複率最高的單品。
週二是班味最重的一天,你懶得精緻,也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太過糊弄。你扯起緊身但舒適的Skims打底衫,把腳伸進Birkenstack涼拖或者Crocs洞洞鞋之後,開始閉著眼睛等電梯。
為了洗去一身的班味,週三晚上你約了健身房的私教練臀。身穿lululemon、腳踩昂跑的你,和至少3個同事撞了衫。
週四降溫,你新買的始祖鳥軟殼衝鋒衣、Miumiu和Newbalance聯名的德訓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下午茶時,你聽到隔壁部門的同事在茶水間討論究竟是買Puma speedcat還Adidas originals SAMBA,這兩雙鞋同樣也躺在你的購物清單裏。
時間終於來到週五,你不再糊弄。一大早你就把腕上的iwatch換成了浪琴的腕表,戴上了卡地亞的項鏈,開出了停在車位吃灰的特斯拉,希望能給剛認識的暗戀對象留下一個品味不俗的好印象。
摸魚的時候,你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中產三件套的討論,並嗤之以鼻,一律把它們定性為行銷號。但當你打開衣櫃,卻發現網上羅列的單品確實都躺在自己的衣櫃裏。
你開始討厭這種被窺探和定義的感覺。很快,你大學時的老朋友Zara重新回到你的視線。就在快時尚接連關店,退出中國的時候,Zara突然開始漲價。不做窮鬼生意後,Zara再次贏得了你的芳心。
到了冬天,你開始頻頻刷到假羽絨服的熱搜。和同事閒聊間,說起了自己剛花三千多買的波司登極寒羽絨服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公司溫暖如春,地鐵又熱得要命,除了從家到地鐵和公司到地鐵的這一小段路,你幾乎不會感到任何寒冷。
於是,你開始暗自糾結:下個購物節究竟是買3折的Maxmara大衣,還是購入LEMAIRE的金敏喜同款外套。你知道它們價格不低,也知道自己應該儘量縮減開支。但你還是說服自己,你買的都是長期主義單品。
說到底,養生才是最終極的長期主義。夏天,你總是用自製優酪乳碗開啟新的一天,保證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的攝入量。
你也曾種草過很火的輕斷食和16+8,但不吃早飯和中午12點前水都不喝的鐵律還是讓你無法堅持。
為了讓自己的飲食更加科學,你連著一個月點過公司附近售價38-79元不等的蔬菜沙拉。最終敗在羽衣甘藍和生菜的口感之下,開始嘗試實習生推薦的魏家涼皮、同事總買的和府撈面。但還是猝不及防地刷到了垃圾外賣的新聞,其中有幾家門店居然是自己常點的。
被無良商家狠狠背刺後,你決定自己做飯。打開線上超市,刷到了12元一斤的生菜時,又覺得去商場B1吃點兒預製菜也無妨。
到了年底,你已經實踐出了足夠穩定的安全食品。它們分別是:番茄鍋底的呷哺呷哺、不放麻醬的拌將麻辣燙、送到手還留有餘溫的超級碗。
週五晚上,是你一周裏唯一合情合理的放縱時刻。只有在這一天,日式火鍋、韓國烤肉、貴州酸湯和開在胡同裏的home bar,能讓你暫時放寬嚴格的健康飲食標準。
當然,最讓你繃不住的是:你決定嘗試一人食omakase的那天,店裏走進一對情侶。等餐的時候,你聽到他們在激烈討論《再見愛人》。
接連一個月,公司下午茶的話題都是這檔綜藝。你沒有想到,花費999元吃omakase,和喝著單價二三十的喜茶的纖體茶、霸王茶姬的伯牙絕弦、blueglass的扳回一局時,耳邊環繞的居然是同樣的話題。
你的思緒又一次回到了辦公室,想起了被同事種草的霸王茶姬絲巾、Mstand通勤包、manner杯子、瑞幸貼紙……你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許並不健康,你想起了無數個頭昏腦脹的下午,減脂期的你都會悄悄點杯星冰樂。
開會太多的日子裏,你也曾抽出中午時間去滿記甜品吃傳說中48元的甜品自助。走在路上,你還想著一會兒要怒吃10碗,看到菜單的一瞬間卻又迅速冷靜下來,只點了一個榴蓮雙皮奶,和一份楊枝甘露。
當「精神食糧」也有中產訂制
過去一年,聊天記錄你和朋友高頻使用的一句話是:「吃點兒好的」。你不僅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樣富養自己的精神生活。
年初的《熱辣滾燙》和年底的《好東西》,承包了你一年的爽點。作為中產,你早就拋棄了對愛情片的渴望。《凡人歌》裏沒凡人、戀綜裏面沒有二本生,市面上總有你不喜歡的作品在走紅。
你也曾為那英在《歌手》裏五旬老太守國門的梗發笑;你看過李佳琦在《披荊斬棘的哥哥》裏的唱跳;你旁觀過董宇輝和東方甄選決裂的八卦。但這些都不能讓你覺得滿足。快入秋的時候,脫口秀重新復活。你聽過小鹿的婚禮,看過付航的Passion,也曾被閻鶴祥的對蹠點感動。
在你笑中帶淚的時候,直播也開始有了新的形式。大冰直播間刷新了你對中年男人的看法,李誕直播間的荒誕愛情也滿足著你的八卦之魂。趙麗穎終於成了飛天女王,實力演繹了什麼是底層攀爬的勵志人生。關注了多年的蘇敏出走,終於以離婚收場。
高考季裏,張雪峰再度出圈。媒體們紛紛給出《張雪峰,3小時怒賺2個億》的標題,你忍不住破了防。迷茫的時候,你也曾為青年養老院動過心。但仔細一看才發現,那裏其實和公司團建選的鄉野民宿沒有任何區別。
放假回家,你發現50歲的霸總短劇正在席捲父母的手機。飯桌上,你才剛勸完父母少看短劇,謹防詐騙,到了晚上,失眠的你就在無腦短劇的催眠中變得越來越亢奮。從0點看到3點,你眼睛一刻也沒離開過手機。而你的腦子裏,則全是《我在80年代當後媽》。
當然,作為北京中產,你的日常生活還在北京。
過去一年裏,你的週末半徑從SKP漸漸拓展到奧特萊斯。你身邊的同事,也開始慢慢從朝陽搬到通州。你不止一次刷到過「環京鶴崗房」的帖子,被京郊五十萬左右的房子反復吸引。
每隔段時間,你就可以刷到胖東來的新聞,但並不耽誤你的日常消費集中在盒馬、山姆。這兩個生鮮巨頭,正和東方甄選三足鼎立,瓜分著你有限的冰箱空間。只有當來自老家的媽媽抱怨時,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過菜市場。
年底你核算這一年的開銷,發現在超市花的錢遠超你的想像,和同事們一起抱怨居大不易的同時,免不了開始羡慕上海還有奧樂齊。
大多數週末裏,你的關鍵字除了戶外,還是戶外。你喜歡帶著自己的insta360 go3s記錄生活,在你懶得剪輯的視頻素材裏,有開年喝過的財神咖啡,也有新入手的蝴蝶手鏈和招財水晶。
你總是在包裏揣著特朗普同款安克充電寶,開著自己只有週末才有用武之地的電車向戶外進發。公路上總是越野車的天下,牧馬人、大G、路虎、霸道、坦克300……你喜歡通過觀察別人的車和車牌,揣測對方的性格。
一年四季,你都在徒步。但不管哪個季節,你都有過在山上排隊的經歷,你眼看著旁邊的情侶從遛狗變成抱狗。也仔細觀察過徒步愛好者們的著裝,發現最高頻出現的除了始祖鳥,就是迪卡儂。
當然,你也不止一次種草過Mont·bell外套、Keen的溯溪鞋,每次看到色彩鮮豔的山系穿搭,你都會暗暗讚歎。有時,你會在河邊遇到一些玩小物釣的年輕人,他們腳上的Hunter雨靴,你也曾在同事的週末朋友圈見過。入冬以後,你開始給滑雪、冰釣的朋友們點贊,並暗暗計畫明年再開展一些新的運動專案。
巴黎奧運會時,鄭欽文打網球的視頻火遍全網。你也曾種草過網球課,甚至在上課之前,你就買了不止一條網球裙。你那有娃的同事曾跟你抱怨網球課貴,並科普了自己暑假把孩子送到泰國學網球的全過程。你心動了,但發現自己不是學生,無法擁有長達一個月的假期。
雙休都得加班的你,只好選擇去四惠的水裹、9號等洗浴中心吃海鮮自助、泡溫泉,以獲得半天的安寧。或者乾脆去亞朵開個鐘點房,順帶清洗價格不菲的羽絨被。等待的過程中,你躺在售價499元的亞朵枕頭上,天天失眠到3點的你不知怎麼就悄然入睡了。你看到酒店的標語,以為是枕頭的功勞,果斷入手。
極少的情況,你也會去咖啡節、麵包節、啤酒節、Vintage市集打發時間。但每次花59/79買門票,進去以後只能在排隊中狂刷手機時,你都會變得狂躁起來。
假期超過3天的時候,你就開始想辦法安排一些短途旅行。上半年,濟州島被稱為北上週末後花園,你在那裏看過果凍海的澄澈。你也在阿勒泰看過成群的牛羊,在烏蘭哈達火山當過一天的宇航員。到了下半年,你的足跡開始遍佈山西,在各大景區留下自己的新中式寫真。
過去一年,你所到之處遍地都是外國友人。你在重慶偶遇大量泰國人,在張家界感受到了韓國孝子的威力,在三亞發現俄羅斯人正在擠爆中醫門診。
好不容易熬到年底,同事跟你說她在桑坡買到了人生單品,一雙逼真的UGG短靴。你想打開手機搜索購物攻略,結果在社交媒體首頁刷到了流水線古鎮開始破產的新聞。
除了消費,還有什麼?
過去一年裏,互聯網中產們多多少少都為小米su7心動過。正是在2024,小米從小學生網吧逆襲成為中產之家。大到su7、yu7,小到mixflip折疊手機、相片印表機……小米和雷軍都在侵佔中產心智。被衛生巾背刺的網友,甚至先小米一步做出了米家衛生巾的廣告。
和小米同樣出圈的,還有遊戲《黑神話》。上線第一天,《黑神話》就交出了狂攬全球15億的漂亮答卷。8月的中產們為了做好天命人,又是更新設備又是熬夜通關。
在男玩家們證明男性購買力的同時,女性也沒閑著。小紅書直播間殺出董潔、吳昕兩匹黑馬,李佳琦依然穩坐淘寶帶貨C位。每個上過網的中產,都曾在抖音直播間看過博主和品牌方的壓價博弈,你也一樣。
你還或多或少因為奧運冠軍全紅嬋嘗過直播間對對碰的鮮,並在體驗了幾把奧運冠軍同款購物之後,懷疑自己陷入賭博圈套。過去一年,你雖然看不懂00後價值上萬的痛包和穀子到底為何物,但卻不耽誤他們定好鬧鐘搶購泡泡瑪特,把jellycat買成精神奶嘴。
當然,你的人生不可能全部圍繞消費。
大多數中產都曾在2024年刷到過低空經濟的新聞,認真考慮自己是否有可能紮入下一個風口。無論在哪個社交媒體,你都曾刷到別人用AI月入百萬,靠做境外貿易財務自由的內容。你甚至關注了好幾個手把手教人用1688鋪貨的博主,但收藏以後卻再也抽不出時間仔細研究其中的竅門。你還發現海外短劇成了一門新生意。
好像一切都在欣欣向榮,除了你的本職工作。有時候你會懷疑自己和網路世界是否真的在一個次元,但很快你就會被更現實的瞬間傷得體無完膚。就在今早晨會,領導隨口感慨了一句:2024年居然就這樣過完了。你發現,自己又大了一歲。而你,卻不知道該和誰感慨時代的快速變遷。
(張毓婧/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