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屬下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發佈了《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研究報告》,並發佈了「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依次為:中國澳門、新加坡、英國、新西蘭、西班牙、中國香港、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阿根廷。這是繼中國澳門在去年首次成為內地出境旅遊者最滿意的目的地(排名第三)之後,首次躍升至為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的首位。尤其在「娛樂休閒」和「當地居民態度」方面,澳門獲得了高度評價。
消息傳來,澳門旅遊局和旅遊業者都頗為振奮,認為澳門獲得是次佳績,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將繼續用好中央各項惠澳舉措,乘着澳門自身優勢,聯動業界加強「旅遊+」跨界融合,舉辦多項盛事活動及促進社區旅遊,並持續推廣有禮都市形象,提升業界服務質素,進一步豐富旅客體驗,拓展多元化客源,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豐富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二零二四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二零二四年內地居民出境旅遊一億二千二百七十九點二萬人次。課題組綜合線下機場攔訪、線上平臺調研、短信調查等管道資料,收集了面向二十七個主要出境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調查資料四萬條,以及面向一百零二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評價資料數十萬條。基於以上資料,完成了《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研究報告》。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發布會上指出,遊客滿意度已經成為出境旅遊市場風向標。他在分析榮登「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榜的十個目的地的共同特徵時指出,人文體驗感、購物休閒和居民友好度評價普遍較高,數位出行(方便)、有特色美食和更多的本地活動可參與。證明了「景觀之上是生活、最美的旅行是人的鏈結、從風景到場景」等當代旅遊新理念。
《報告》指出,出境旅遊滿意度為八十點零六分,處於歷史高位水準。從出境旅遊流向與流量來看,東亞、東南亞國家和港澳臺地區依然是近程市場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其中,日本超過泰國,成為中國遊客第一大外國旅遊目的地。歐盟國家、俄羅斯、澳大利亞穩居遠程目的地的頭部位置。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首都(首府)、主要城市、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是中國遊客願意到訪並深度體驗的文化空間和消費場景。值得關注的是,在北美市場下行的同時,「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西亞、北非和中東歐市場以顯而易見的速度增長。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摩洛哥、阿聯酋、塞爾維亞等對華免簽國家,正吸引越來越多「說走就走」的中國遊客前往探索。
澳門能夠榮登內地遊客出境旅遊滿意度的榜首,既是「靠老天爺吃飯」,更是在澳門特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澳居民尤其是旅遊業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客觀因素方面,澳門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尤其是擁有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及其含有的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崗頂劇院、民政總署大樓、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和大炮臺等超過二十處建築物景點,以及澳門作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居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諧,確立了其作為安全境外旅遊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並吸引了眾多大型活動在此舉行。當然,澳門是距離內地最近的出境旅遊目的地,而且文化語言相通,也具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天然優勢。
但光憑這些客觀原因,仍不足夠,還需主觀努力,才能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實際上,在二零二三年的評估時,同樣也具有許多天然優勢的中國香港,只是位於第七位(中國澳門是第三位),中國旅遊研究院就指出,香港受到社運、疫情、旅遊業負面輿情等各因素影響,致內地訪港客在過去十年減少。該院認為,特區政府及旅遊業界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全面修復內地遊客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實際上,澳門雖然也曾經受過疫情的影響,但多數時間沒有「封關」,而且澳門沒有發生類似非法「反修例」等暴亂現象,各地遊客對澳門旅遊業的輿情也處於正面。因而在出境旅遊目的地滿意度的評測方面,澳門就比香港「走先一步」。而在香港「由亂到治」及「由治及興」後,其出境旅遊目的地滿意度就提升了一級,但「爭得上游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後頭」,澳門更是躍升首位。
實際上,澳門獲得殊榮,也得益於各項主觀努力的「合力」:高水準的服務、安全有序的旅遊環境、居民友善謙和、多彩的節慶活動……共同構成了澳門吸引遊客的「奧秘」。
既然香港也正在努力發揮主觀能動性,當然周邊國家和地區也正在努力改善接待環境,因而澳門雖然在去年榮登「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的榜首,但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必須「永遠在路上」,繼續改善旅遊環境,精益求精。而根據戴斌在發布會上有關「隨著出境旅遊經驗的豐富,中國遊客腳步慢下來了,更願意為美好生活付費」的分析,澳門旅旅遊業也應該從中吸取智慧,以此為圭梟來指導澳門進一步提升遊客滿意度的調適工作。
實際上,戴斌指出,現在的遊客不僅要去地標性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和景區景點拍美照發朋友圈,還會去美術館和畫廊觀摩當代藝術精品。越來越多遊客在大模型和生活類應用軟體的幫助下,自助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在戲劇場和菜市場之間自由切換,異國他鄉的城市、街區和鄉村秒變主客共用的美好生活新空間。越來越多的海外目的地推廣機構、行業協會和私人公司開始系統研究中國遊客的消費行為,洞察中國出境旅遊市場趨勢。
另外,中國旅遊研究院今年三月二十六日發布的《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4》也指出,從出境旅遊的消費特徵來看,受訪者更關注性價比、飲食和住宿條件,更期待新奇體驗。偏好與朋友、家人結伴出遊,安全和吸引力是影響出境遊客選擇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景區參觀遊覽為境外旅遊最重要的項目,出境旅遊最想參加娛樂性活動,迫切需要保障服務品質和降低旅行價格,更希望到訪有特色美食和文物古跡的目的地。
《報告》顯示,二零二四年,主要出境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紛紛採取各種行動和措施來吸引和方便中國遊客的前往。旅行商向主要客源市場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家庭遊、親子遊、研學游、度假遊等分眾產品,甚至專門陪遊客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時令的海鮮,或者深度體驗當地的音樂、美術、工藝和民俗等。
兩個《報告》也指出,部分境外目的地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甚至令人不安的現象:如交通、餐飲、住宿等核心環節面臨提質壓力,公共空間、夜間出行和交通秩序存在著風險。有遊客評價:「儘管都市夜色很美,晚上還是沒敢出去,感覺不太放心」「總是得提防錢包和手機,真的不太輕鬆」。應當說,作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的澳門,不存在上述的「安全風險」問題,但也需提防某些「輸清光」的賭客向遊客「下手」的情況。另外,《報告》所指的出境遊客消費特徵新形態,更值得澳門業界參考借鑒。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