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全代會」召開前夕,幾位國民黨「立委」為了反制民進黨及其側翼發動的,製作並於臉書發布一支長約二分十七秒的反罷影片,呼籲選民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抵制濫用民主制度的清洗行動。這支影片特別剪輯收錄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施明德、林濁水等民進黨大老不支持「大罷免」的「金句」。其中陳水扁說「冤冤相罷何時了」、謝長廷指「發動罷免是惡的循環」、呂秀蓮稱「選完又要罷免,台灣會把自己搞掉」。影片也稱,台灣民主拒絕走回頭路,呼籲選民七月二十六日票投「不同意」、監督更有力。
這支影片的取材,均有其來歷。其中有關陳水扁的部分陳水扁他於今年三月初在接受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指出,這場「大罷免」世界少有,台灣走在開風氣之先,連美國民主老大哥跟日本都沒有這樣搞,他還感嘆,這「不是一時的爽,接下來的政治後座力、後遺症,冤冤相『罷』何時了?永無止境,要抽離感情因素,理智思考」。
隨後的四月十九日,陳水扁在凱達格蘭學校的「黃信介紀念講座」發表題為「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的演說。他強調,沒有比民主更好的道路,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權力分立,並且包容多元,沒有誰不能批評,不能因為意見不同就戴帽子,民主時代不可能有一言堂,也不能因意見與自己不同,對方就是「XX同路人」。清算絕對不是對付在野勢力最好辦法,什麼人有權力和官位,就要先讓步,跟在野對話。
陳水扁的這兩番談話內容,引起社會共鳴,但也引發「青鳥」們「出征」。民進黨「英系立委」王世堅則為陳水扁緩頰,指出陳水扁的講法跟大概一個月前謝長廷與呂秀蓮都提到類似這樣的講法,像是謝長廷出了《善的循環》這本書後,提到「大罷免」是惡的循環,結果受到圍剿,幾乎罵到體無完膚;呂秀蓮也認為全面性的「罷免」毫無道理、不是「國家」之福,而被綠營支持者全面圍剿。王世堅指出,他們不但是民進黨大老,同時等於整個民進黨的精神導師,用這樣批評的方法對待他們,不能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抹煞他們過去的貢獻。
由此看來,陳水扁在當時是不贊成民進黨及其側翼團體發動的「大罷免」的,因此而引發「青鳥」們的圍剿,也有個別民進黨「立委」看不過眼。幾位國民黨「立委」製作的影片,打中了「大罷免」反民主的要害。
但陳水扁在這支影片發表當晚發出三點聲明,強調「我是陳水扁,我挺大罷免大成功」,並指責國民黨「立委」的反罷影片斷章取義,「竹篙鬥菜刀」地引述他的談話,因為他所說的「冤冤相罷何時了」,是對其在「總統」任內被國民黨「立委」罷免四次的心情感受。
但是,陳水扁卻又與蔡英文一道,沒有出席民進黨「全代會」。而在去年的民進黨「全代會」,亦即賴清德走馬上任並兼任民進黨主席的首次「全代會」,陳水扁是有出席的,反而是蔡英文兩次都沒有出席。
如果說,陳水扁缺席民進黨「全代會」,是遵守「法務部」獄政司批准其「保外就醫」的條件之一「不得參加政治活動」的話,為何去年卻有出席「全代會」?
因而人們就很容易聯想,陳水扁今年缺席「全代會」,可能是與蔡英文一道,委婉地拒絕為「大罷免」「背書」,並劃清界線,提前撇清倘「大罷免」不成功的責任。
但為何陳水扁卻又反擊國民黨「立委」的影片,強調其支持「大罷免」呢?這極有可能是「技術問題」,也有可能是「政治問題」。
在「技術問題」方面,這支影片觸到了陳水扁曾經被國民黨「立委」發動「罷免」的「痛處」——二零零六年六月,因為受陳水扁重用的陳哲男涉入高捷弊案,及其夫人吳淑珍曾多次使用涉嫌受賄得來的「SOGO禮券」購物,以及其女婿趙建銘涉嫌的「台開案」全面爆發,由國民黨「立委」丁守中提案罷免,國民黨與親民黨黨籍「立委」參與連署。不過,在付諸「立法院」院會表決時,因無法超過三分之二法定「門檻」,該「『總統』罷免案宣告」不予成立,因此不另舉行「罷免案」的公民投票。
但是,可能正因為是「痛定思痛」,有感於「冤冤相『罷』何時了」,他沒有出席作為「大罷免誓師大會」的「全代會」。當然,這只是「肢體語言」,任人解讀;而國民黨「立委」影片所引用的談話內容,卻是「實質語言」,具有「確鑿證據」價值,陳水扁擔心會「忤逆」賴清德,而不得不連忙出面「歪曲解讀」自己曾經「實牙實齒」講過的對「大罷免」有所質疑的談話了。
這就牽涉到「政治問題」。陳水扁是擔心會激怒了已經親自出任「大罷免總司令」的賴清德。輕者,賴清德拒絕下令「特赦」陳水扁;重者,賴清德以陳水扁違反「保外就醫」有關「不得發表政治談話」的約定,讓台中市鑑於將其「收監」,並因此而讓法院有條件繼續審理陳水扁餘下的幾宗貪賄案。
本來,在賴清德去年三月當選「總統」並在就職前夕,曾有媒體報導蔡英文已與賴清德達成共識,決定於五月二十日卸任前發布特赦令,以「免刑不免罪」的方式特赦陳水扁,並由幕僚單位啟動特赦作業,研議相關配套措施。但由於陳水扁認為當局要他匯回的一千萬美元與所有案件無關,而未簽切結書,從而使得「特赦」生變,曾經一直主張「赦扁」的賴清德,在走馬上任後卻對此「患了失憶症」。有人分析,這是賴清德「制肘」陳水扁的手段。
而賴清德近日在「團結十講」中拋出「打掉雜質說」,被視為不但要「打掉」在野黨「雜質」以達成「完全執政」,而且也要打掉民進黨內的「非賴系」的「雜質」,以更有利於其黨內獨裁。陳水扁擔心自己曾經不贊成「大罷免」的言論在被在野黨利用下,也將被賴清德視為「黨內雜質」,不但是「特赦」無望,而且隨時會被關回台中監獄繼續服刑,並接受法院審判。因此,就連忙出面「歪曲解讀」自己的談話內容,向賴清德繳上「投名狀」了。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