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字子良,湖南醴陵人。曾歷任國民黨軍長、兵團司令長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解放戰爭中,陳明仁深明大義率部起義,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等職。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他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由排長升至中將師長
1924年,陳明仁進入孫中山創建的陸軍講武學校學習,不久,陸軍講武學校合併於黃埔軍校,畢業後,他被分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劉堯宸團三連任排長。
1925年,陳明仁隨部隊由虎門開赴東莞作戰。在戰鬥中,由於他抱病出征,僅帶領一個排就剿滅了敵人的一個營,因而受到了嘉獎,不久升任為連長。
東莞之戰後,陳明仁在惠州城頭再立戰功。在團長劉堯宸犧牲的情況下,陳明仁受命組織全團進攻,終將軍旗插到城樓上。戰後的第三天,蔣介石、周恩來、何應欽和俄國顧問鮑羅廷等,在惠州城集合全體官兵,由蔣介石親發口令,命令全體官兵向陳明仁致敬,並當場宣佈提升陳明仁為營長。陳明仁的這段傳奇經歷實為國民黨軍中的一段佳話。
惠州戰役後,有些人看到陳明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升三級,頗得蔣介石器重,便通過各種管道接近他。當時,陳明仁所在軍中有一位熱心人,得知國民黨一位要人的女兒想找個年輕軍官,便在征得蔣介石和那位要人的同意後,去給陳明仁做媒,以為他一定會驚喜萬分,誰知陳明仁坦然相告自己已有妻室。為避免這類麻煩,陳明仁很快將妻子接到軍中,手把手地教她寫字、翻譯電報等。蔣介石得知此事,非但沒有怪罪,反而更看重陳明仁了。這以後,陳明仁仕途順暢,1931年不到30歲就當上了陸軍第三師獨立旅少將旅長兼鄭州警備司令。
中原大戰中,陳明仁以一旅勝三師,聲名大振,但由於上司對他不滿,報到蔣介石那裏的評語是「驕傲犯上,不聽指揮」。據說蔣介石原來想提升他為第八十九師師長,經上司從中阻撓,只任命他為第八十師少將副師長兼第二三八旅旅長。直到參加「圍剿」紅軍的七裏坪和新集兩次戰役後,他才被提升為第八十師中將師長。在師長任內,陳明仁又得罪了當時的東路「剿匪」總司令蔣鼎文,再次受到打壓。
1933年11月,李濟深等在福建成立人民革命政府,陳明仁的親信溫汰沫在閒談中無意說了同情福建方面的話,被蔣鼎文暗派在軍中的密探報告。不久,蔣鼎文指示將一批被紅軍俘虜又給放回來「想潛伏在軍中做軍運工作」的官兵全部「斷然處置」,陳明仁沒有照辦,被蔣鼎文抓住了「把柄」。蔣鼎文立即向蔣介石報告說,陳明仁不把那些人斬草除根,將使軍隊嚴重赤化,建議將陳明仁撤職。不久,陳明仁便接到蔣介石的調令電報,從此一直被冷落了好幾年。
1938年春,陳明仁帶著陸軍大學畢業文憑到軍政部走馬上任湘、贛、浙、川部隊中將點驗主任,第六補充兵訓練處處長;6月底,又被任命為第二預備師師長,再次帶兵。
預備二師由貴州省的保安團隊編成,官兵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軍事素質差。陳明仁到任的第二天,便奉命開赴九江作戰。途中,司令部6個處長跑了5個,連何應欽也認為這個部隊根本不能打仗。但經過陳明仁一段時間的訓練,在九江保衛戰中,其他8個國民黨師都在日軍的攻擊下丟盔卸甲,唯獨第二預備師不僅沒有被打垮,而且還勝利完成了任務。陳明仁又一次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九江保衛戰後,第二預備師成了蔣介石眼中的一支勁旅。1941年夏,第二預備師被蔣介石放到了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上。當時,四川大部分地區是劉湘的地盤。全國抗戰爆發後,劉湘率部岀川,但瀘州等川南八縣還在他的一個師長周成虎的管轄之下。蔣介石為了安定大後方、統一國民黨中央的號令,曾幾次派人去接防,都因引起武裝衝突而未能成功。於是,蔣介石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陳明仁。陳明仁利用幫會關係,不費一槍一彈,不傷一兵一卒,使川南八縣統一於國民黨軍的管轄之下。
在智取川南八縣後,陳明仁又奉命開往雲南。其時,除第二預備師外還有兩個師和一部分炮兵歸他指揮,論兵力至少是一個軍了。陳明仁治軍頗嚴,很受國民黨中央參謀團的稱贊,蔣介石親自打電報嘉獎陳部:「紀律嚴明,為入滇部隊之冠」。
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漸生離心傾向
陳明仁以治軍嚴明而受到嘉獎表揚後不久,他卻因軍容問題與蔣介石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起初,蔣介石在昆明召開軍事會議,見所有參加會議的將領都著裝整齊,唯獨陳明仁穿著士兵的破棉衣,即對陳明仁有所不滿。非常巧合的是,開完軍事會議不久,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請蔣介石夫婦去昆明西山,路過碧雞關時,恰巧碰到在這裏施工的陳明仁的部隊。陳明仁曾規定,部隊施工時,一律將好一點的衣服收起來,穿破爛衣服幹活。因此,蔣介石遠遠看去如同一隊乞丐,與西山的明媚風光形成鮮明對比,不覺大為掃興。回到昆明後,蔣介石令陳明仁的上司——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找陳明仁來。此時的陳明仁正在離昆明30裏的安寧,宋希濂就沒將此事通知陳,蔣介石見陳明仁不露面,更加火上澆油,一怒之下,將陳明仁改任第七十一軍副軍長,並限他兩天之內交接清楚。在國民黨軍隊內,副職是有職無權的,何況陳明仁的第二預備師實際有一個軍的實力。這種明升暗降的做法,加上如此緊迫的交接時限,使陳明仁實在無法接受。因此,當蔣介石再次派專人催他到昆明見面時,他下決心和蔣介石一吐為快。臨行,他告訴家人:「此番一去,興許不能回來,你們好自為之吧!」
陳明仁來到蔣介石的住所,按規矩本應先通過侍從室報告,然後才能謁見。但他在盛怒之下,竟徑直闖進了會客室。不久,陳明仁和蔣介石就因部隊著裝問題發生了爭吵,蔣介石怒不可遏,一度吵著要憲兵營長把陳明仁押到重慶法辦。陳明仁一聽,竟當著蔣介石的面兒,把中將領章撕下來,往蔣介石面前一扔,說道:「這是什麼國家的中將?我現在不要這個官了,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說罷,拉起憲兵營長,要他馬上把自己押送去重慶。
後來,龍雲和第五十二軍軍長關麟征先後來見蔣介石,詳細解釋說明了陳明仁部隊補給的情況,蔣介石見雲南兩位要人都為陳明仁作保,情緒逐漸平復下來,恢復了常態,他告訴侍從:「叫陳明仁自己回去好了。」陳明仁就此回營。
冷靜下來後,陳明仁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繼續從軍,擔心蔣介石容不下他,會處處受排擠;辭官回鄉,自己多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就在猶豫不決時,他探得蔣介石又回到了昆明,便決定再次晉見蔣介石,看其態度如何,再做決定。
蔣介石再次到昆明的當天下午,陳明仁仍然不經侍從室通報,徑直去見。在此之前,恰逢杜聿明、宋希濂也在候見,他們勸陳明仁先就任第七十一軍副軍長之職,等蔣介石息怒之後再作計較。陳明仁對此倒不太在意,他擔心的是今天能不能見到蔣介石。但是,蔣介石後來的舉動大出陳明仁的意料,他不僅在杜、宋之前先接見了陳明仁,而且態度和藹,仿佛根本沒有發生前幾天頂撞那件事兒一樣。蔣介石的「寬宏」,令陳明仁心生疑慮。此後不久,他即被調到第七十一軍當了副軍長,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尤其是自從1946年到東北參加內戰後接連敗北,雖然在退守四平之後僥倖獲得成功,被蔣介石提升為兵團司令,授予勳章,但很快就又被撤了職。至此以後,他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產生了離心傾向。
審時度勢作出正確歷史選擇
1949年2月18日,陳明仁以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長官的身份率第七十一軍、第二十九軍從漢口回到長沙。一到長沙,陳明仁即去拜見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把蔣介石令他監視的手令呈上。程潛看後淡然一笑說:「你握有兵權,要殺要捉聽便。」陳明仁說:「我不聽蔣介石的,聽你頌公的。」這次交談使程潛瞭解陳明仁已對蔣介石心存不滿。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陳明仁深受人民厭戰情緒和爭取和平氣氛的感染,感到自己設想的國共劃江而治、平分秋色,在和談中保持實力軍人地位以自救的計畫已成幻想,必須另謀岀路。
與此同時,中共湖南省地下工委通過陳明仁的親信——第一兵團人事處處長李君九、辦公廳主任溫汰沫、副參謀長陳庚等,與陳明仁談形勢、論時局,向他介紹各方面情況,使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政策有所瞭解。不久,程潛也向陳明仁明確表示了他想與共產黨合作,走和平道路的意圖,並勸陳明仁一起行動,說這樣可以縮短戰爭,影響西南,保存國家元氣,尤其可以拯救湖南人民。陳明仁雖然對共產黨仍心懷疑懼,然而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只能表示同意程潛的意見,但商定這件事只私下和程潛聯繫,在公開場合,他還不能表明這一態度。這樣他既可以騙取白崇禧的信任,減輕來自武漢方面的軍事壓力,又可以給自己留有一定空間,以應對形勢變化。陳明仁這一策略,雖也有對他自己個人利害得失的考慮,但對騙過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和蔣介石集團,確實起了作用。白崇禧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位拼力死守四平的戰將,會在長沙起義通電上簽字。直到後來白紙黑字證明確實是事實時,他才恍然大悟。
陳明仁能下決心投向人民,除了人民解放軍的勝利進軍大勢所趨和他本人想法外,更重要的是黨中央、毛主席的關心和中共湖南省地下工委的積極工作。在四平時,陳明仁和解放軍打過仗,儘管他也想和程潛一起舉起義旗,卻猶豫不決,遲遲不敢在程潛秘密向黨中央、毛主席遞交的起義備忘錄上簽字。黨中央、毛主席特別針對陳明仁的顧慮開展工作,通過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給陳明仁傳話:「當日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這是理所當然。我們會諒解,只要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要重用他。」此後不久,中共湖南省地下工委以餘志宏為代表,向陳明仁當面闡述我黨對起義官兵的政策。這些對於堅定陳明仁起義的決心,起了重要作用。
這期間,陳明仁對白崇禧的備戰措施極力敷衍:白崇禧下達的處決政治犯、炸毀橋樑的密令,陳明仁表面應允,暗中拖延;白崇禧「圍剿」遊擊隊的計畫,陳明仁偷偷洩露給遊擊隊。1949年7月底,李明瀕以和談代表的身份,就起義問題和程潛、陳明仁進行多次磋商。在磋商中,陳明仁提出了「希望保持兵團司令的職務,俾其努力殺敵立功」等要求。黨中央、毛主席從大局著眼,對陳明仁提出的這些要求,除了「部隊要求駐防湘江以西」未予同意外,其他都予以滿足。由於反復商討耽誤了一些時間,原定8月4日解放軍正式入城的計劃被推遲到了8月5日。
雖然,陳明仁起義之時顧慮重重,但他最終選擇順應大勢,投向了人民,投向了光明。歷史證明,陳明仁的選擇是明智的。
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團司令員
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陳明仁和程潛一樣,受到了黨和人民的禮遇。通電起義當月,黨和政府就委任他為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委員、湖南軍區副司令員。
1949年9月10日,陳明仁到達北平(今北京),時任北平市市長聶榮臻親自到車站迎接。隨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接見了陳明仁。同年9月19日,陳明仁受邀跟隨毛澤東一起遊覽天壇。在祈年殿前,毛澤東特地從人群中喚出陳明仁,與他並肩而立合影留念。此後不久,毛澤東電邀陳明仁赴北平出席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陳明仁欣然接受。在此次政協會議上,他發言說:「我起義了。這既是對白崇禧實行兵諫,也是我對蔣介石的大義滅親……」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北平期間,陳明仁兩次拜謁毛澤東。在促膝交談中,毛澤東對陳明仁說:「你順利地過了戰爭關,過來了就是好的。」他問陳明仁今後有何打算?陳明仁說:「我是軍人,還想在軍事上為國家盡點力。」毛澤東說:「你仍舊帶部隊去吧,我們決定把你的一兵團改編成人民解放軍,仍由你當司令員。」毛澤東與他推心置腹的一席談話,使陳明仁深受感動,他後來多次和下屬談及此事,感慨地說:「我過去在蔣介石手下多年,很少聽到這麼親切的話語。」
與毛澤東的傾心交談讓陳明仁思緒萬千,他不禁想到自己曾為蔣介石賣命幾十年,到頭來卻是功成見忌,處處受到排擠打壓;而投身人民懷抱短短幾個月,卻能夠參與國家大事,受人尊重。蔣介石一貫對下屬施弄權術,一手發勳章,一手下撤職令;自己曾與共產黨的軍隊交戰,而投向人民之後,毛澤東卻真誠相待,毫無半點芥蒂。國民黨內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共產黨卻上下一致,開誠布公。陳明仁由此認識到,共產黨的英明偉大是國民黨根本不能比擬的。回想起自己在起義前的各種擔心和顧慮,他不由得感到自己的愚蠢可笑。
1949年11月,陳明仁的一兵團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陳明仁被任命為兵團司令員。從此以後,陳明仁以人民解放軍一名高級將領的嶄新姿態,昂首走向了新的征程。
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1974年,陳明仁病逝於北京,終年71歲。
(王文野 李玉紅/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