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薈澳本月開鑼 設近三十個展覽

  【本報訊】澳門大型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以下簡稱「藝文薈澳2025」)將於今年7月至10月隆重舉行,活動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指導,文化局主辦,旅遊局、銀河娛樂集團、新濠博亞娛樂、美高梅、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永利渡假村協辦,「藝文薈澳」以政府、企業、藝術家和公眾參與的共建模式凝聚全球創意,共同打造具標誌性城市文旅品牌的藝術盛事活動,為「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設注入強大動能。
  「藝文薈澳2025」涵蓋主場展、公共藝術展、城市館、特展、本地策展計劃、平行展六大板塊,串聯遍佈全城的近三十個展覽,薈萃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前沿藝術家,革新藝術敘事,活化歷史場域,深入社區肌理,激發人文動力,使澳門成為生活與藝術交織共鳴的繆斯之城。
  馮博一任總策展人探討藝術哲學
  總策展人馮博一以簡單日常用語「嗨,你幹甚麼來了?」為主題,對應現實,反思和探討澳門「在地」的歷史、記憶和當下全球化的複雜局面,探勘個體與世界共生的奧義。
  位於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主場展將於7月19日起對外開放,匯聚來自13個國家/地區共46位藝術家,近80件/套前沿創作,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攝影和人工智慧等媒介,以日常生活空間的設置、命名和解釋,摺疊出人生旅途景況,將之作為全球化「在地性」的一個錨點、縮影和容器,還運用到一些非展覽空間。
  馮博一,著名獨立策展人,中國當代藝術重要推手之一,兼任四川美術學院藝術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何香凝美術館和蘇州金雞湖美術館的藝術總監,於2010年及2016年兩次獲「藝術權力榜」年度策展人獎,於2017年及2018年獲第十二屆AAC藝術中國「年度策展人」獎。他著述豐富,關注邊緣、另類藝術,注重實驗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策劃包括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等眾多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展覽。
  公共藝術促文化交流互鑑
  公共藝術展覽以「來來,往往」作為主題,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歷時、現時和日常空間,融入城市肌理與日常生活,通過8位主導藝術家的5件/組作品分佈在澳門公共場所和社區之中,聯結更為廣泛的社群、居民及遊客棲息之處,以嵌入式的互動方式為澳門「在地」文化賦予一個更為廣闊的景觀社會。
  5件公共藝術包括:美國安‧漢密爾頓的《借來之手》採擷民間信仰形象煉就藝術符號,啟動世遺建築作為歷史文化舞臺的敘事潛能;內地尹秀珍《不是終點站》將行李輸送帶的機械循環,升華為生命軌跡的哲學隱喻,以動靜並存解構線性時間觀;澳大利亞何志森以「社區客廳」構築參與式藝術的社會顯微鏡《新美安社區共創和互助計劃》,萃取澳門社會肌理中的人文精神;英國Assemble的《商賈與勇士》通過與澳門本地商戶的深度合作,巧妙構建對話橋樑,讓展覽內容更貼近在地生活,拉近城市觀眾與土地之間的距離。
  此外,值澳門榮膺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之際,特邀中、日、韓藝術家管懷賓、阪口寬敏、金相年聯袂創作《時間塔》,以淬煉東方時空哲思的藝術傑構,銘刻東亞城市之間心神契合的文化情誼。
  城市館拓多元文化對話本地策展激發創意動能
  今年城市館板塊設有葡萄牙城市館和中國濟南館,分別由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和中國濟南市美術館協調策劃,並植根於各自獨立的文化體系及形態各異的藝術,聚焦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張力,通過同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濟南市參與,進一步發揮澳門作為「一基地」的平臺作用,向外彰顯澳門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魅力。
  本屆「本地策展計劃」以公開徵集形式從近40個申請方案中選出6個參展方案,探討澳門歷史記憶與全球化境遇的對話關係,內容涵蓋文化基因、語言景觀、女性敘事及科技與生態等多元面向,參展藝術家共計35人。
  為持續推動澳門藝術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營建當代藝術生態圈,本屆「藝文薈澳」開始公開徵集平行展參展方案,最終接納9項展覽,除多個高校的師生展、商業畫廊的聯展及個展,還有以個人名義參展的方案,展現澳門多元創作能量。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