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上臺一年以來,島內處境「內外交困」,外部有美國政府對等關稅的壓力以及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內部則是朝野對立嚴重,尤其是一場大罷免引起臺灣社會撕裂,引爆島內的強烈反對。5月20日,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台獨」分裂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對立對抗與交流對話背道而馳。
島內批賴聲四起
陳斌華稱,停止謀「獨」挑釁行徑,兩岸關係才有轉圜空間;加強兩岸交流合作,臺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陳斌華說,臺灣地區領導人近日的講話,一方面仍然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錯誤路線,渲染「大陸威脅」,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挑動兩岸對立對抗,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推進「17項因應策略」,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又惺惺作態,宣稱願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大陸進行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這種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枉費心機,註定失敗。不管臺灣地區領導人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步伐,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賴清德上臺滿一年,島內也是批評聲四起。臺灣民眾黨20日發表聲明,批評賴清德當局未展現改革決心,整體施政「逆風迷航、顛簸不平」,內外皆陷停滯。雲林縣長張麗善20日表示,回顧這一年,賴已經失去民心,很多鄉親對他不再信任,民怨四起,因為「執政者當家鬧事」,沒有尊重民主選舉,而且推動大罷免,造成內憂外患。
據臺灣《聯合報》20日報道,國民黨19日集結16輛車從國民黨中央黨部出發,一路行經民進黨中央黨部,號召群眾於傍晚5時20分雙擊喇叭抗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這一年是臺灣最大不幸、全民最不安、兩岸最對立、對國際最無能的一年,通過按喇叭「叭賴」和「罷賴」。他表示已六度公開呼籲朝野要和不要鬥,要坐下來對談,但賴清德說謊不打草稿,「這一年來,國民黨講了多少次,等他的電話多久了,得到的是什麼?是門關起來,只有鬥、罷免和消滅在野黨,哪有任何溝通的機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引用《聯合報》的民調指出,高達53%的民眾對賴清德表現不滿意,相比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周年,其不滿意度最高,這結果完全不令人意外,「畢竟賴政府除搞大罷免外,在各方面都一事無成」。「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說,賴清德剛愎自用、擇惡固執,民眾可以把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當作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利用這次投票直接表達不滿。
動用檢調部門對付在野黨
2024年「立委」選舉後,民進黨成為「立法院」少數,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提出三大法修正案並以人數優勢通過,朝野引爆多次衝突。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揚言要罷免「立法院長」韓國瑜以及其他藍營「立委」,而國民黨經黨團大會討論後,決議用「全面罷免」進行反制。
根據臺「選罷法」規定,罷免第一階段需由被罷免人原選舉區選舉人為提議人,且提議人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以上。第一階段由臺「中選會」審核通過後,可進入第二階段連署,連署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且同一罷免案的提議人不得為連署人。罷免案宣告成立後20至60天內將舉行罷免投票,如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1/4以上,即為通過。
今年2月,臺「中選會」收到的61件罷免提議中,34名國民黨「立委」、15名民進黨「立委」、1名無黨籍「立委」、1名地方首長和8名議員的罷免進入第二階段。日前,「中選會」公佈罷免第二階段連署截止時間,目前30名藍營「立委」、1名縣市首長、1名議員罷免連署書達到第二階段法定門檻,將於截止日前送件。資深媒體人彭華幹坦言對國民黨的未來很不樂觀,若被罷掉3席,民進黨將成「立法院」最大黨,若被罷掉6席且補選由綠營選上,即便「立法院」仍有民眾黨席位,民進黨還是會「完全執政」。彭華幹稱,罷免綠營「立委」連署最後期限大都落在6月,所剩時間不多,得想辦法增加罷免數量,且要有正當性。
為了對付在野黨,幾個月以來賴清德當局多次動用檢調部門。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5月14日,檢方在全臺多處展開大搜索,將「罷伍」領銜人張芳碩等人列為被告並連夜訊問。國民黨屏東縣黨部書記長蕭榮明及多名黨工以證人身份被傳喚到案。蕭榮明表示,感覺是場無妄之災,第一階段黨部沒介入,而張芳碩不是國民黨黨員。《中國時報》稱,罷免綠營「立委」吳沛憶的領銜人李孝亮坦言已有「寒蟬效應」,很多人不敢簽,甚至有人想拿回簽過的連署書。
據中時新聞網19日報道,網路正瘋傳的「賴清德一年司法成績單」,顯示賴清德針對在野黨,這一年來拔除了新竹市長、宜蘭縣長;抄了民眾黨中央黨部,抄了國民黨基隆市黨部、宜蘭縣黨部等。此外,關押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關押了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臺北市黨部書記長等。但對綠營,則放了涉嫌議長賄選的邱莉莉、涉性招待貪污的陳宗彥、吸金22億元(新台幣,下同)逃跑的徐少東等。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表示,賴清德推動大罷免也會自傷,民眾對賴當局的信任問題將慢慢浮現。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啟楷引用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表示,認為民進黨當局選擇性辦案的民眾達59.3%,認為政治力介入檢調辦案者達57.9%,「顯示民眾對『辦藍白不辦綠』的觀感已造成司法信任嚴重流失」。
58%民眾不支持大罷免
《聯合報》19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大罷免的態度由原先的兩極化轉向反對態度居多,贊成者從3月中旬的43%降至37%,反對者則由47%上升到51%。TVBS最新調查顯示,有58%的民眾表示不支持大罷免,其中高達47%「很不支持」。
中時電子報19日的社論稱,近期多項民調顯示,一年來在賴清德的領導下島內民意呈現空前分裂。因為大罷免和柯文哲案而徘徊在高點的朝野對立,更使一年來的重大政務幾乎空轉。
《中國時報》稱,賴當局上臺以來將大部分政治能量耗費在政治鬥爭上,民眾看不到清晰的施政藍圖,只看到混亂以及不安。文章稱,在兩岸關係上,賴當局將對岸定位成「敵對勢力」,清查在臺陸配等行動,逐漸將兩岸推向撕破臉的方向,島內民眾因物價上漲已苦不堪言,更要面對戰爭的風險。更別提美國關稅戰,從美政府喊出對等關稅以來,不見賴當局明確作為,卻只看到「關稅特別條例」趁機夾帶防務預算、撥補臺電虧損等專案。在經濟面,島內房價高漲、物價上升、產業陷入外銷危機,「執政者口口聲聲要為人民打拼,但一年過去了,民眾只看到政治口水、沒有政策牛肉。內外政治經濟局勢的壓力,讓人民看不到方向,淪為忙與盲,對未來茫然」。
(張若/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