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的常駐「WTO」代表團,昨日就「部份進口鋼品防衛措施案」,首度進行官方間的「雙邊諮商」。此事被台灣當局視為「突破性發展」,認為中國大陸終於愿意接受「WTO」相關法規的規管,在「WTO」架構內與「中國台北」進行對等商談,而這正是台灣當局長期以來企圖在國際場合上進行「兩岸對等談判」,及「在WTO架構下商談兩岸經貿議題」的政治訴求。不過,由於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小心謹慎、應對得宜,先是在常駐代表團稱謂上極力避免造成「兩岸對等官方諮商」的假像,後是在諮商過程中繞過「代表團名稱」等政治問題,將這次諮商定位為「WTO架構下專業技術層面接觸」,才讓台灣當局的上述政治圖謀未能得逞。而台灣當局派駐「WTO」機構人員也並未有得寸進尺,乘機渾水摸魚,而是以務實的態度,在諮商過程中表達了希望能依諮商機制解決兩岸鋼品貿易爭端,而不要進入「WTO」爭端解決機制,亦即由兩岸自行解決鋼品貿易爭端,而不要把矛盾上交給「WTO」,開啟「利用WTO架構解決兩岸貿易糾紛」的先例。而台灣當局常駐「WTO」代表團的常任代表顏慶章也呼籲台灣當局應務實看待兩岸在「WTO」的首度雙邊詔商,不要「有浪漫憧憬」。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昨日的首度諮商氣氛較為平和,雙方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並未將政治議題帶進技術層面接觸,雙方並以中文為對話語言,過程也相當順利,雖然昨日因是首日會面,按規範是屬於初步了解對方立場,亦即對「鋼品貿易爭紛案」各自表述立場,既沒有交集,更未達成共識,但已為今後無可避免的兩岸在「WTO」架構下進行技術層面諮商提供了正面的模式。如果是由曾多次強調要「在WTO架構下解決兩岸經貿糾紛」的蔡英文出任台灣當局駐「WTO」常任代表,可能情況就會較為惡劣,會以「雙方未達成共識」為由,提交「WTO爭端解決機制」〔DSB〕仲裁,就將會在客觀上在「WTO」體制內營造「一邊一國論」。
盡管因為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務實處理海峽兩岸「鋼品貿易爭紛案」問題,及時避免了一場重大政治事故的發生,但從兩岸「鋼品貿易爭紛案」的前半階段發展態勢來看,中國外經貿部今年五月二十日決定針對八十四項進口鋼鐵產品展開防衛性措施調查,並於翌日宣佈對其中的四十八項產品採取為期一百八十天的臨時性防衛措施時,考慮問題不夠慎重,只是以「單純經濟技術觀點」來作為進行此次決策的主導思想,而忽略了高政治敏感度的兩岸關係問題,輕率地將「中國台北」亦列入實施臨時防衛措施的對象,從而被台灣當局抓住把柄,依據「WTO」的相關規則作出「反擊」,要求在「WTO」架構下進行雙邊諮商。而外經貿部發覺「授人以柄」,因而陷入進退兩難境地之後,又無視「WTO」的相關規則,只是與對之採取臨時防衛措施的日本、韓國、墨西哥等進行諮商,而刻意避開「中國台北」。這種不符合規範的做法,再被台灣當局抓住把柄,在「WTO」防衛措施委員會例會上「發難」,並聲稱如果中國「WTO」代表團不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到期的「雙邊諮商」期限之前,就中國對「中國台北」鋼品進口採取「臨時防衛措施」一事,根據「WTO」規範與「中國台北」展開「雙邊諮商」,就將會透過「WTO」其他機制,尋求「解決爭端」的可能性。
到此時,中國外經貿部才發覺這一事態的嚴重性,但在此時已無退路,只能由龍永圖副部長出面,聲明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未解決之前,不會與「中國台北」在「WTO」架構下進行經貿諮商。然而,由於「中國台北」是「WTO」的正式成員體,有權按照「WTO」的相關規範要求中國與之進行「雙邊諮商」,如中國拒絕諮商,「中國台北」就有權向「WTO」相關機制提出「控訴」,而「WTO」相關機制在接到「控訴」後也必須按「WTO」的相關規範,在中國與「中國台北」之間進行調查、斡旋及調解、裁決。儘管按照「WTO」的調解流程,可能約需時兩年才會有結果,台灣當局就算是告贏了也未能在兩岸鋼品貿易方面得到什麼實質收獲,但仍將會導致產生台灣當局所追求的「在WTO架構下解決兩岸經貿爭端」的效果,從而在客觀上使台灣當局達成在國際場合上宣示「特殊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的政治效果,這是台灣當局花大錢搞「金錢外交」也買不到的。
在避無可避之下,中國常駐「WTO」代表團不得不按照「WTO」的相關規範,通知「中國台北」進行「雙邊諮商」。為了降低海峽兩岸「鋼品貿易糾紛案」中的政治意涵,就在「通知函」中將台灣當局常駐代表團的稱謂,標示為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相等的「經濟貿易辦事處」,這又受到台灣當局的質疑。後來,據說是雙方各讓一步,對「中國台北」代表團的稱謂達成默契,避提雙方代表團稱謂,而是彼此以中國及「紹澎金馬個別關稅區」稱呼對方。而長期在中國國民黨「一個中國」原則及其內涵浸淫下的台灣當局常駐「WTO」代表顏慶章,也務實地同意將雙方的諮商定位為「WTO專業技術層面接觸」,才使這個避無可避的貿易糾紛案未有被台灣當局扭曲為政治事件而不可收拾,而是有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如果是由曾極力強調「在WTO架構下解決兩岸經貿糾紛」的蔡英文來出任台灣當局派駐「WTO」的常駐代表,可能就將會出現另外一種結局。蔡英文必然會以由她研擬的「特殊兩國論」的基本立場,及與她關係密切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的「攻擊性外交」、「烽火外交」的思路,套用「WTO」的相關規範,抓住「兩岸鋼品貿易糾紛案」這一「送上門來的機會」,要與祖國大陸在「WTO」架構下進行「國際談判」,其政治後果就不堪設想。
因此,這次「鋼品貿易糾紛案」事件,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北京對外經貿部門應有清醒的認識,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