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宋馬三人:誰對發展兩岸關係最為有利?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廣大「泛藍」支持者的熱切期盼之下,於前日上午進行了北、高二市選舉後的首次會面,並達成了「發揮責任政治,在二零零四年大選會結合民意要求,共推一組人選,爭取民眾支持」的共識。這一政治大動作,不但使廣大「泛藍」支持者大感歡欣鼓舞,而且也使陳水扁及「泛綠」陣營中的政治人物頗為恐懼。實際上,只要在二零零四年的「總統」大選中,國、親兩黨能夠整合成功,加上新黨在關鍵時刻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爭取連任的陳水扁就將無法再次坐收「漁翁之利」,台灣地區的領導權就必將能夠重新回到反對「台獨」的政治家的手中,國土分裂的危險就將大為消減,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有可能會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正常狀態。倘「泛藍」陣營經營得法,使陳水扁們失去召眾覆辟的「說詞」,無法再次實現「政黨輪替」,國家統一大業的能夠實現就將會較為樂觀。

「連宋會」後,台灣媒體較多談論的,是「誰配誰」的問題。這個問題頗為複雜,既有「泛藍」忠誠支持者的真心呼喚,也有「泛綠」陣營要在連戰、宋楚瑜、馬英九中間進行挑撥離間的陰謀之作。當然,不管是連戰、宋楚瑜,還是馬英九代表「泛藍」陣營出戰並贏得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由於他們三人都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純藍」人士,國土分裂、「台灣獨立」的危險性就當即會大減,兩岸關係走向和緩並將有健康發展,就是可以預期的事。但是,他們三人對於兩岸關係事務的立場和態度,卻存在著微妙的差異,因而兩岸關係發展的情況也將會有不同程度的進度。

從種種跡像看,如是由連戰執掌台灣地區的領導大權,對兩岸關係來說,是最為理想的人事佈局。這是因為:其一,連戰出生於愛國世家,決定了他不能數典忘祖,必須堅持愛國主義立場,堅守「一個中國」立場。實際上,連戰的祖父連橫〔連雅堂〕,深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台灣所痛,創作了不少詩作抒發家國淒涼之感,並在日人禁用中文的情況下,創設「雅堂書局」,專賣中國圖書、文具。定居上海後,撰寫了第一部台灣史書《台灣通史》,極力主張台灣是屬於中國的,日本必須將台灣交還給中國,是一部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著作。張其昀說,「一部《台灣通史》,其勢力超過於日本全部陸海空軍」。連戰出生前,連橫即預感到「中國必有一戰」,遂修書其子連震東〔即連戰之父,囑為孫子起名「戰」。而連震東也是一名愛國主義者,他在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因反日愛國,而赴大陸投身政界。連戰的忠孝儒家思想甚為濃厚,因而必會謹守嚴從祖、父輩的愛國思想,不會逾越半步。

其二,連戰雖是在大陸〔西安〕出生,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本省人〔台南〕。他在掌政後提出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不用擔心「本土派」攻訐他「賣台」。

其三,連戰早在籌備參加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時,就已透過多種渠道,向對岸表達倘當選後即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的意願。在敗選後,他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亦表現出要與李登輝等黨內「台獨」勢力「一刀兩斷」的堅決態度,多次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聲稱國民黨是中國國民黨而不是「台灣國民黨」,還提出了不少大膽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政見。

其四,連戰雖然缺少選舉細胞,且人亦較為木訥,但卻是行政領導的一把好手,行政管理經驗豐富,而且忠厚老實,不會搞陰謀詭計。如由他來領導台灣地區,政局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也將會較為順當,不會像陳水扁那樣政局混亂、經濟低迷。這就將會為兩岸談判提供一個較為穩定平和的環境氛圍。

至於宋楚瑜,他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台獨」,是無可置疑的。但是,由於他是「正港」的外省人,而親民黨又被視為「外省黨」,故他的「外省籍」就成了他從政的「原罪」。且由於親民黨是全靠宋楚瑜一人的光環在支撐,組織架構較為鬆散,必須以「不統不獨」的姿態來吸引中間選民,故台灣地區倘是由宋楚瑜當選,「台獨」的危險性固然是降至很低,但兩岸關係也未必會有良好發展。──宋楚瑜為了擔心「泛綠」陣營攻擊他「投共賣台」,必然是會與大陸當局保持距離,且久不久就會擺出一副「拒絕兩岸接觸」的動作。故不要說兩岸政治對話難以開展,就是兩岸事務性商談也不會很快恢復。

另外,宋楚瑜的權謀心太強,個人私利心也太重,即使是他願意與大陸恢複事務性商談,也是會將之視作為爭取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連任的「工具」。倘有需要或對他的競選有利才推動一下,倘無「利用價值」則將之晾在一旁,而不像是連戰那樣的真心實意推動恢複兩岸會談,不帶任何私心。這樣,兩岸事務性商談的進度也就不會健康發展。

還有,宋楚瑜的急躁、不顧大局性格,對兩岸關係也將不會是正面因素。試想,他在擔任台灣省長時,因為撥款問題就可以不理大局地連連「炮打中央」,攻擊自己的黨內同志連戰、邱正雄〔「財政部長」〕等人,那麼,在面對意識形態對立的北京當局,且其父輩刻有「國共鬥爭」慘痛經歷的烙印,宋楚瑜如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將更不會「客氣」了。

因此,倘是由宋楚瑜出任台灣地區的領導人,兩岸關係固然是不會惡化,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很可能會是「進兩步,退三步」,進度慢如蝸牛,甚至有時會有一些「小風波」發生。可以說,在連、宋、馬三人中,宋楚瑜是兩岸關係「利好」因素最少的。

馬英九則是一個矛盾十分突出的綜合體。一方面,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及積極參加「保衛釣魚台」,當年奉蔣經國先生之命草擬旨在開放老兵探親的「穎考專案」,並「降職」出任「陸委會」第一副主委,以親身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經歷,決定了他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將「一個中國」原則視為生命和眼珠;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他在「保釣」運動後,積極參與「反共愛國同盟」的活動,對大陸政權的「民主」、「人權」等問題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故又每年都積極參加紀念「六四」的活動,公開聲稱「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並在魏京生尚在獄中服刑時,就以「法務部長」的身份,連續兩年寫信給諾貝爾委員會,幫魏京生爭取諾貝爾和平獎。

因此可以推算,倘由馬英九出任「總統」,恢複兩岸事務性商談以至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應是完全沒有問題,他將會積極推動。但如兩岸政治對話進入到「和平統一」的核心時,他可能就會提出「平反六四」來作為「交換條件」。倘屆時北京當局仍未能對「北京風波」重新評價並作出正面結論,兩岸政治談判就會「卡殼」。但如北京推行新政,能對「北京風波」有一個較為公平的評價,很可能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就會突飛猛進。

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馬英九雖是外省人,也曾被陳水扁諷嘲為「香港腳」,但因他個性平和、形像較佳,深得廣大中間選民喜愛,故如他在任時提出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也是將與連戰一樣,不用擔心「外省人原罪」。這從在這次台北市長選舉中,陳水扁對他極力挑起省籍對立情緒,都未能損他一根毫毛,就可推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