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 建構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

特首何厚鏵在《二零零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在國際交往方面,我們將繼續發展雙邊和多邊的合作關係。當中,逐步開拓東亞、葡語系等國家的市場,是一個發揮澳門比較優勢的長遠戰略考慮。」「利用我們在歷史淵源、語言、營建成本、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優勢,我們可與內地、東亞以及葡語系國家和地區的中小企業建立經貿伙伴關係。」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在向立法會報告二零零三年度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方針時也強調,「在與內地經貿合作方面,充份發揮商貿聯委會的作用,落實雙方有關共識,展開多個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地更緊密關係的發展,進一步加強粵澳、閩澳、渝澳等經貿合作與交流,重點逐步落實本澳作為粵西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商貿服務平台,以及作為內地及有關地區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的構想。」

澳門特區政府關於澳門發展與葡語國家的經貿文化關係及成為「經貿合作平台」的策略,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及支持。錢其琛副總理(日前向前往北京向中央述職的特首何厚鏵表示),澳門因其特色而與葡語國家有較多的聯繫,澳門與葡語國家計划舉辦經貿及文化合作論壇,可以讓澳門與葡語國家就加強合作的問題上交換意見,中央會大力支持澳門這一方面的發展。另據報導,中央有關部門已經就此透過外交途徑非正式地與有關的葡語國家接觸,並已得到願意參與的正面回應。

關於澳門作為中國內地與歐盟、葡語系國家以至拉丁語系國家經貿合作的橋樑的提法,早在澳門回歸之前,就已成為一個重大的課題。前澳葡政府及有關民間團體也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理論探討及實踐摸索的工作,並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尤其是歐盟與澳門合作推行「歐洲投資伙伴計划」,歐盟對澳門某些特定企業提供各種優惠待遇,「澳門歐洲貿訊中心」在澳門可以與歐洲二百五十多個信息中心直接聯網……等,使本澳及內地的一些企業受益不淺。

澳門回歸後,利用澳門來作為中國內地與歐盟、葡語系國家以至拉丁語系國家的橋樑的議題,卻逐漸沉寂了下來。這當中,有可能是曾經熱烈鼓吹這一議題的葡藉官員或專家,已經陸續撤回葡國,使這一議題失去了重要的推動者;也有可能是本地一些工商業者懷有「急功近利、斤斤計較的短視落伍心態」〔引自何厚鏵「施政報告」,下同〕而未能「拓展國際視野和恢宏胸襟」,也就無法樹立「堅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力求長遠的雙贏或多贏」的觀念,而是以「大雞不吃細米」的心態,來對待開拓和發展葡語系以至拉丁語系國家經貿市場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內地一些地區忽略葡語國家市場,而是力圖將自己的產品打進發達國家市場〔主要是英語國家〕,寧愿削價競爭,成為當地跳蚤市場的地攤貨,進行自相「殘殺」,也不愿將眼光轉移到葡語國家市場,故而使澳門在「建橋」方面的良好意愿,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正面回應。

最近一段時間,特首何厚鏵及譚伯源司長率領參訪團到一些國家訪問,並考察了內地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廣東省內的一些地級市。最近,還把與內地經貿合作的重點,逐步落實為澳門作為粵西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商貿服務平台,以及作為內地及有關地區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的戰略構想。

這是實事求是的戰略構想及與時俱進的策略調整。一方面,澳門與葡國有著四百多年的文化、經濟以及血緣的聯繫,這就使澳門在作為中國內地與葡語系國家的中介橋樑方面,具有最重要、最獨特的戰略優勢。另一方面,葡語國家大多是待發展國家,卻擁有數億人口,市場龐大卻又是屬於中、下檔次消費型市場,正好適合內地西部及粵西地區相對起業點較低的中小企業輕工業產品前往開拓及佔有市場,可發揮「揚長避短」的作用,另辟蹊徑,開創一片新市場天地。

我們注意到,在此議題上的提法,有了一些微妙調整。其一是重點提葡語系國家,而未見提過去亦曾風行一時的歐盟和拉丁語系國家;其二是將「中介橋樑」改為「經貿合作平台」。前一個調整的背景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既有可能是鑑於某些歐盟國家的「老大」心態,及「陸歐法系」的繁瑣僵硬,不太適合內地中小企業開拓市場;也有可能是出於「飯要一口一口地食」的思維作風,希望能在集中精力攻克葡語國家這一最易突破的市場之後,再進而擴大成果,向歐盟國家及拉丁語系國家進軍。

而將「中介橋樑」調整為「經貿合作平台」,則折射出澳門特區政府「與時俱進」的新境界、新思維。實際上,「中介橋樑」只是讓澳門承擔「中介」及「溝通聯繫」的作用,雖然是促進了中國內地與國外市場的經貿交流,但澳門本身的經濟發展卻是得益不多。而「經貿合作平台」則在「中介」的前提下,採用「以我為主」手法,使到內地企業與國外市場的經貿交流以澳門為實質操作的「平台」,令到澳門在發揮溝通聯繫作用的同時,自己的經濟發展也「水漲船高」地得益。這一策略調整,就顯得特區政府確實是「發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各項工作有新舉措」。

不過,「經貿服務合作平台」的新提法,並非沒有挑戰者。實際上,近來香港特區就「大小通吃」,除了准備繼續加強與大珠三角的經貿合作之外,也把眼光盯住了過去不屑一顧的粵西地區,要在「小弟弟」的飯碗中搶飯吃,一副口中正在吃鮑翅,眼光卻又盯住別人手中的小黃魚的樣子。在這種競爭背景下,如果澳門特區不走快几步,恐怕就會被「邊緣化」。因此,特區政府應當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在多些前往粵西等地區考察的同時,也多些邀請粵西等地區的黨政領導人及中小企業主來澳訪問,以加強聯繫,搶佔先機,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