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發動「新憲法」大遊行有何政治意圖?

陳水扁與李登輝互相勾結,但又互相競爭。最新的例子,就是陳水扁眼看到李登輝發動「台灣正名」大遊行,搶奪了「台獨」議題的主導權,心猶不甘,就決定在十月二十五日發動「公投」大遊行,〔現已改名為「推動新憲法」大遊行,計劃動員十五萬人參加遊行,亦即遊行人員要超過「台灣正名」大遊行。其要把「台獨」議題的主動權搶回來的用意,十分明顯。李登輝可能是洞悉此一切,也頗有看法,故也就以「已另有安排」為由,拒絕了陳水扁發出的參與遊行的邀請,亦即拒絕為陳水扁「背書」、「抬轎」。

正如本欄過去的分析,李登輝九月六日成功地發動了十萬人「台灣正名」大遊行,已把原本屬於民進黨和陳水扁的「台獨」議題搶了過來,這使陳水扁心中頗為「不爽」。其一,民進黨揭櫫「台獨」大旗,及陳水扁親筆操刀「台獨黨綱」之時,正好李登輝主導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之際,而且李登輝還曾強調「一百多次說不搞台獨」。如今,李登輝卻要趁陳水扁曾表態「四不一沒有」之機,乘隙搶奪「台獨」議題主動權,是典型的「搞獨派」。其二,李登輝發動「台灣正名」遊行,不但對陳水扁的選情未能起到「加分」作用,而且相反還將會對明年底「立委」選舉民進黨南、中部候選人的選情造成嚴重威脅,可能會被台聯黨的候選人大挖他們的牆腳。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黨籍公職退出媒體」問題,蔡同榮等南、中部黨籍「立委」已有「帶槍投奔」台黨的跡像,而台聯黨更是聲稱明年底「立委」選舉將拿下四十個議席。台聯黨要實現這個目標,當然是要大挖民進黨的牆腳。因此,陳水扁指望李登輝在「總統」選舉中給予合作,可能需要在明年底「立委」選舉中付出較大的代價。

陳水扁哪能嚥下這一口氣?其是在李登輝聲言要在明年發動五十萬大遊行,並再次邀請陳水扁參加,這更使陳水扁不敢輕忽,感到有必要將「台獨」議題主動權奪回來。這一方面是為了要保住民進黨才是「台獨政黨」的「桂冠」,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在明年底「立委」選舉中保住民進黨「最大黨」的地位。因此,決定在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複紀念日當日,在高雄市發動十五萬人的「公投」大遊行,人數要超過「台灣正名」大遊行。

之所以把發動「公投」大遊行的時間定為十月二十五日,地點則定在高雄市,陳水扁有自己的特別政治考量。在日期方面,不單止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複節,而民進黨近來大談「開羅宣言」不是協約,不具法律效力,故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侵台日軍簽署投降移交書,是應當交給台灣人,而不是交給從未統治過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而且也因為「立法院」黨團協商「公投法案」,將在十一月七日期限屆滿,民進黨決定屆時將全力主攻「公投立法」,力爭在決定陳水扁為下任「總統」候選人的民進黨「十全會」二次會議〔十二月十日〕召開之前,完成「公民投票法」的立法程序,以能趕及在明年三月二十日「總統」選舉投票日,與「加入WHO」、「國會改革」、「核四存廢」等三項「公投」綑綁一起進行。至於地點方面,高雄市是當年「美麗島事件」的發號地,有多位「大老」級人物遭到軍法審判。專挑高雄市搞「公投」遊行,就不但是要証明只有民進黨的成員才是台灣地區最早爭取民主的「英雄」,不容台聯黨篡奪,而且也是要重打「悲情牌」,以凝聚及穩固中、南部選票,不要在明年底「立委」選舉時流向台聯黨。

由於陳水扁在民進黨黨慶日又提出了「催生台灣新憲法」議題,引起台灣島內和美國華府震撼,民進黨從逆向思維感覺到,這個遊行以「公投立法」來作主題,已經不夠力度〔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已不反對「公投立法」〕,於是就將這個遊行的主題改為「催生新憲法」。由此可見,「催生新憲法」已不單止是「選舉語言」,而是一項「穩賺不賠」的詭計:如果北京因此而受到刺激,發表激烈的批評言論,陳水扁就必會挑起民瘁,為自己的選情「加分」;如果北京冷靜對待,不為所動,陳水扁就將會得寸進尺,進一步挑舋北京的「一中底線」,以「切香腸」戰朮來實施「漸進式台獨」。

從南、中部民進黨籍「立委」積極響應陳水扁「新憲法」大遊行,自掏腰包租賃旅遊車組織民眾參加遊行的情況來看,他們確是擔心台聯黨大挖他們的牆腳。不過也折射出,他們對陳水扁明年三月的選情也不看好,只好自求多福,爭取能連任「立委」。屆時即使陳水扁已經落台,他們也好有個公職在身,不致於像黨籍政務官那樣「樹倒猴猻散」,落得個兩手空空,政治失業。

值得注意的是,陳水扁發動組織的「新憲法」遊行舉行之日,就是陳水扁要「過境美國」到巴拿馬的前夕。他究竟是要以此激烈行動,來「抗議」白宮並未積極配合他的「過境美國」計劃,使他未能在洛杉磯過境去鼓動傳統僑社,還是他故意要刺激美國,以示自己「不怕美國壓力」?

〔發自拉斯維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