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爆發派系對決新潮流系遭遇狙擊

一週前舉行的民進黨十屆一次「臨全會」,除了是為了在年底的「立委」選舉拿下過半議席以實現該黨的「全面執政」和「長期執政」,以及實現」黨務改革」,而修改《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中的「不分區立委」、「僑選立委」、「原住民立委」候選人的產生辦法之外,還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討論由王幸男等黨代表提出的「解散黨內派系」的提案。盡管在陳水扁的強力運作之下,該項提案暫時被「冷凍」,但也可由此窺見,派系問題已成為困擾民進黨內團結,並影響黨內公平競爭的嚴重問題。

「解散黨內派系」提案,是由該次「臨全會」的主要議程──「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提名改革方案意外引發的。由於民進黨內的「當權派」──掌控了黨、府、院多數重要職位的「新潮流系」和「正義連線」成員李文忠、陳其邁、卓榮泰等四十二人提出了改革「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產生辦法方案,將會粉碎一些「新潮流系」及「正義連線」以外的派系的元老級「不分區立委」的「父傳子」、「夫傳妻」的美夢,並將有可能會使「新潮流系」和「正義連樂」憑藉自己在黨內的政治實力,壟斷「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提名權,因而遭到「新潮流系」、「正義連線」以外的派系成員的激烈反彈,並引發對「新潮流系」的新仇舊恨進行「總清算」。他們在大勢所趨,無法阻止「不分區改革潮流」之下,就另闢反制蹊徑,由「主流聯盟」王幸男等三十一名黨代表連署提出「解散本黨黨內派系」提案,以修理「新潮流系」。該「提案」的「說明」指出:一、民進黨黨內派系林立,受到社會的詬病。相信台灣、堅持改革,應解散黨內派系。二、凡有設立派系辦公室、招募會員、收受會費、召開會員大會、決策小組等行為者,應移送中央評議委員會嚴厲處分。

盡管在「臨全會」召開前,不少人認為以「新潮流系」及「正義連線」與陳水扁之間的密切互動關係,及這兩個派系在黨內的實力,尤其是在三百七十一名黨代表中所佔的比例,這個「提案」必將會無法獲得通過,但陳水扁仍然不敢怠慢,一改以往只是出席黨代會開幕式後就離場的習慣,全場主持「臨全會」的所有議程。這除了是他要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提名改革方案「保駕護航」之外,就是要以他個人在黨內的威望,「威壓」解散黨內派系的「提案」。果然,在進入該「提案」的辯論階段,正反雙方攻防的炮聲隆隆,坐在主席台上的「福利國連線」精神領袖謝長廷更是以宣佈願意首先退出「福利國」,來向大會施加壓力。但是,卻被陳水扁「四兩撥千斤」的手法,幽了在大會上發言力指黨內派系弊端的「主流聯盟」主席蔡同榮一默:「蔡同榮說要超越派系卻組織主流聯盟,這算不算派系?」還點名要陳定南上台發言,從法律角度闡述「限制黨員權利須由黨章規定」的法理,最後終在部分黨代表一片鼓噪聲中強力裁示,此次「臨全會」不表決該項「提案」,但將之交付中執會研議,等在今年七月十八日召開的第十一屆一次「全代會」再行討論,而結束了這場鬧劇。

黨內派系,是民進黨黨內權力鬥爭的一種組織形態。民進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注定了內部派系紛爭不斷的宿命。民進黨成立初期,匯集了台灣地區各種反對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勢力。由於經濟基礎、政治歷練、出身背景和代表利益的不同,以及政治理念、運動路線的差異,並參雜了權力鬥爭和個人恩怨,民進黨黨內形成了眾多的派系。派系與民進黨共生共存,以致黨內的人事安排、政策的制定,乃至政治走向,無不是派系間鬥爭協調的結果,派系政治成為民進黨的內部運作的基本形態。

 

民進黨黨內派系產生的肇始,是以政治組織路線作分野,故當時是從黨外時期的「編聯會」與「公政會」兩個系統分化而成,主要分為「美麗島系」和「新潮流系」及依附於這兩大派系之間的中間派系,還有影響較小的「康系」及「前進系」等。而當時《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為黨內初選設計的「連記法」,更是使「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兩大派系對峙的態勢固定了下來。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選舉辦法改為「限制連記法」,促使派系生態衍生為「泛美麗島系」、「新潮流系」、「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等四大派系。而在其中,「福利國連線」和「正義連線」純粹是為參加「立委」選舉而組建,因而是黨內爭取權力的產物,已不若「美麗島系」和「新潮流系」那樣,除了是權力之爭外,還涉及政治路線之爭。最後,黨內初選制度又改為「單記法」,黨內派系又再衍生為「新潮流系」、「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台獨聯盟」、「新世紀辦公室」、「新動力辦公室」等六大派系。

上述「新動力」與「新世紀」,是由「美麗島系」分裂而成。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美麗島系」龍頭許信良與張俊宏爭奪黨主席職位而導致「割袍斷義」,兩人的擁護者分別組成了「新動力」與「新世紀」。後來,許信良脫黨,「新動力」發展乏力,在「政黨輪替」後,「新動力」中的邱議瑩、郭正亮等人轉投陳水扁旗下的「正義連線」,該派系實際上已名存實亡。由於「美麗島系」分裂,實力大減,使「新潮流系」乘勢而起,拿下了不少黨內職務和社會公職。黨內其他派系擔心「新潮流系」一派獨大,就在「台獨聯盟」主席蔡同榮倡議下,聯合組成了組織形態鬆散的「主流聯盟」〔「新世紀」並未加入〕,但只限於「立法院」內活動,且對其中一些實力漸強的派系成員如「正義連線」等,逐漸失去拘束力。

目前,「新潮流」主要掌握了民進黨中央黨部各部門的重要職務,尤其是在競選總部起主導作用。參加民進黨的「外省人第二代」,也多是「新潮流系」成員。他們有:邱義仁、吳乃仁、洪奇昌、陳俊麟、鄭文燦、李進勇、林濁水、段宜康、李文忠、顏萬進、陳菊、梁文傑、李逸洋、賴勁麟、陳郁秀、邱太三、楊新興、劉世芳、廖永來、廖中山、翁金珠、林錫耀、劉導等。而「正義連線」的成員,則主要分佈在「政府」部門。他們有:陳水扁、呂秀蓮、余政憲、陳其邁、葉菊蘭、彭百顯、邱連輝、鄭寶清、許添財、唐碧娥、沈富雄、高志鵬、張富美、張旭成、謝聰敏、陳哲男、郭正亮、邱議瑩、游盈隆、馬永成、羅文嘉、林錦昌、林全、陳帥孟、賀陳旦、林嘉誠、張景森、王雪峰、余政道、鄭貴蓮、許陽明、管碧玲、林重謨、張清芳、葉宜津、蔡煌瑯、王世勛、蘇煥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