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足用活「 CEPA」協議的具體舉措 用好用足用活「 CEPA」協議的具體舉措

前、昨兩日,國家商務部台港澳司負責人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在北京共同主持「CEPA」聯合指導委員會高官會。會議宣佈,為了減輕徵收紡織品出口關稅措施對香港和澳門紡織業的影響,內地決定對港澳到內地實施外發加工措施,且領取港澳原產地証的紡織品免徵出口關稅,但對於未領取相關証明的出口產品仍照章徵收出口關稅。

中央政府的這個決定,不但是適時地消解了部分在內地設廠的港澳商人的憂慮,而且也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支持和協助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繼續保持繁榮安定,從而進一步落實「一國兩制」的誠意和善意。與此同時,也是中央和港澳進一步用好用足用活「CEPA」協議,凸顯「CEPA」的好處的明証,並體現了「CEPA」協議其實是雙向性的,不單止是對港澳原產地商品進口內地提供零關稅優惠待遇,而且同樣也對在內地加工並領取港澳原產地証的港澳紡織品提供免徵出口關稅優惠待遇。當然,同樣亦折射出其實「CEPA」協議的潛力,仍未能充分發掘,仍有待中央和港澳特區進一步共同努力,以充分發揮及利用。

為應付美國及歐盟對中國製紡織品入口限制的壓力,中國宣佈自七月一日起,提高七十四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增達四倍。本來,中國已於去年十二月曾增加百分之一點三的紡織出口稅,但受美國批評稅率太低,美國和歐盟近期更是不斷指責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增長過多,就紡織品問題向中國施壓。美國在不足一個星期內第二度對中國紡織品重施配額限制,先後兩次將七類產品列入設限名單。這七類紡織品包括男裝棉質和人造纖維襯衫、人造纖維長褲、人造纖維襯衫和女裝襯衫、精梳棉紗、棉質針織恤衫和襯衫、棉褲、棉質及人造纖維內衣褲。歐盟委員會亦正在調查幾類中國紡織品,並要求中國自我設限,聲言否則短期內就會限制中國T恤和亞麻紗線兩類貨品。為此,中國宣佈將現行紡織品出口關稅率的百分之二至四,提高至百分之十至二十。而歐盟要求緊急磋商的亞麻單紗則首次開徵出口稅。

有關提出紡織品出口關稅率的決定宣佈後,引起港澳紡織工業界的極大憂慮,擔心將會使廠商增加成本,並使港澳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為減弱。由於增加的稅項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開始實施,而港澳廠商早就已經接下不少訂單,很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沒有預計出口稅會增加,因而估計將會造成很大損失。尤其是某些廠商的製造工藝流程,是在大陸製造裁片,運回港澳進行主要工序,再輸往大陸完成製品,過程中兩次出口,雙重繳交出口關稅,估計中小型廠商每月將須負擔二十萬元以上的出口關稅,構成較大的負擔。為此,已有廠商考慮,將生產線遷往生產成本更低的第三世界地區。

港澳紡織品廠商的憂慮,其實中央早就已經預料到了。因此,有關增收紡織品出口關稅的決定是於五月二十日宣佈,國家商務部台港澳司負責人五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就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區的代表討論港澳到內地實施外發加工措施〔簡稱PPE〕的紡織品免徵出口關稅的實施方案。可以說,在中央作出提高出口關稅稅率的決定之時,就已經決定實施範圍不包括港澳在內地外發加工的紡織品,因而才有加稅決定宣佈後僅隔幾天就與港澳代表作相關討論的安排。而且,是在距離提高稅率實施日期還有一個多月之前就進行討論,可見中央在作出加稅決定時,是已充分考慮到港澳紡織工業的利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對紡織品出口所採的措施,是提高出口關稅,從原來的百分之二至四稅率,提高至百分之十至二十,亦即增達四倍。而國家對港澳到內地實施外發加工措施紡織品所採措施,卻是「免徵出口關稅」,亦即「零關稅」。也就是說,連原來開徵的百分之二至四的出口關稅,也一概給免掉了。這個決定,不但是已可完全消除港澳廠商的憂慮,而且還進一步向港澳廠商贈送了「零關稅」的「大禮」。

這個決定,與「CEPA」協議中的「貨物貿易自由化」精神,是相對應的。實際上,貨物貿易自由化是「CEPA」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規定了雙方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具體措施、實施時間及程序,以及「CEPA」的原產地規則。「CEPA」實施後,香港、澳門繼續對內地產品的進口實施零關稅,而內地也分別對港、澳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並具有降稅範圍廣、降稅幅度大、降稅速度快的特點。這就既可使到港澳工商界能夠盡早獲益,也符合內地與港澳製造業整合的需要,有利於提高內地與港澳之間製造業的配合效率,加快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如今,國家商務部又根據「CEPA」的精神,作出對香港、澳門到內地實施外發加工措施、且領取港澳原產地証的紡織品免徵出口關稅的決定,顯然是「逆用」了港澳原產貨品進口內地的零關稅的規定。其實是給予了「CEPA」協議「雙向互動」的新活力,是用好用足用活「CEPA」協議的具體舉措,並為今後繼續開掘「CEPA」協議的潛力,提供活鮮的先例。因此可以說,這個決定,不但具有即時的為港澳廠商解困的現實意義,而且也具有為將來更好地落實執行「CEPA」協議樹立典例的長遠效應。